官砝

官砝

古代官府作為計重單位的衡器構件。

(圖)石砝碼石砝碼

“官砝”是古代官府作為計重單位的衡器構件,亦稱“官碼”、“砝碼”。

古代

“砝”古代亦稱“”、“”,老輩子叫秤砣,與衡合用以稱物平施,“官砝”就是官制的砝碼。

天津老城博物館的藏品

一個重約250公斤的“官砝”,2002在天津“衛津河”改造工地上被發現,專家初定為清中晚期度量衡器。

此“官砝”為石質,長72厘米、寬36厘米、高38厘米,上有清晰的字跡“癸亥年十月”。對於古“官砝”的使用,專家們的意見不大一致,有的認為是以“曹沖稱象”形式,將“官砝”放入船中,找到吃水線,再放入糧食或鹽稱重;有的則認為“官砝”是衡器上一邊的琺碼。但都共同認為,這個“官砝”的發現,對於研究漕運史,研究天津城市歷史都有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天津東鄰渤海,背負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運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這次清代“官砝”的發現,再一次佐證天津歷史上曾有過漕運發展繁榮景象。另據介紹,五十年代天津衛津河附近曾大量填土墊河,“土”大部分來源於拆毀的“鼓樓”及老城周圍。所以本應在海河岸邊的“官砝”,這次在衛津河被發現。

這一文物被收藏在天津老城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