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廳村[雲南省建水縣官廳鎮官廳村]

官廳村[雲南省建水縣官廳鎮官廳村]

官廳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轄官廳、保定寨、梁家村、大他白、青松嶺、依烈村、碧花村、秧草溝、它黑尼、初都、他嘎等11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1、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官廳村

村情概況

官廳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地處官廳鎮中部,系官廳鎮政府所在地,是官廳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到官廳鎮官廳村民委員會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5公里。東鄰板井村民委員會,南鄰蒼台村民委員會,西鄰團腦村民委員會和磨依蚌村民委員會,北鄰磨玉村民委員會。轄官廳、保定寨、梁家村、大他白、青松嶺、依烈村碧花村、秧草溝、它黑尼、初都、他嘎等11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60戶,有鄉村人口5481人(含鎮機關單位人員),其中男性2759人,女性2680人。其中農業人口4326人,勞動力216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55人。全村國土面積38.04平方公里,海拔在1634米至2258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815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943畝,人均耕地0.69畝,林地32968.7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7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第二、三產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934畝(其中:田1910畝,地1033畝),人均耕地0.6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2968.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翠冠梨、桔子、板粟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87.2畝,其中養殖面積90畝;無草地;荒山荒地12564.3畝,其他面積8203.6畝。有杉木、雲南松、飛松等豐富的森林資源;主要水源是自流的山泉;土壤主要有紅壤、黃壤、白泥土等。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76萬元,占總收入的53.7%;畜牧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3.8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80頭,肉牛240頭,雞、鴨、鵝10610隻);漁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0.42%;林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2.35%;第二、三產業收入323萬元,占總收入的22.35%;工資性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0.42%。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00人,占勞動力的2.33%,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9人(占外出務工勞動力的68%),在省內務工64人,到省外務工5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翠冠梨、桔子、板粟等經濟林果特色產業。繼續加強農業、林業、畜牧業的科技技術示範與推廣。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98元增加到2880元。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988戶通自來水,有7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79%)。有1060戶通電,有103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7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7.83%和91.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7戶(分別占總數的54.62%和 32.74%)。該村系官廳鎮政府所在地,是官廳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進村道路3個自然村為柏油路路面,1個自然村為彈石路路面,7個自然村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5個自然村為硬化的路面,6個自然村為未硬化的路面;該村建有車站,乘車方便;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59輛,農用運輸車26輛,拖拉機6輛,機車7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10畝,有效灌溉率為64.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26戶;建有小水窖8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4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2、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景星鄉官廳村

該行政村隸屬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星鄉,地處景星鄉東邊,距景星鄉政府所在地27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71公里。東鄰過者村,南鄰通關鎮永平村,西鄰山碧村,北鄰涵備村。轄那壯、玉能、瓦能等2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1 戶,有鄉村人口2108 人,其中農業人口 2108 人,勞動力 11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51 人。全村國土面積40.15 平方公里,海拔1,380.00 米,年平均氣溫 24.00 ℃,年降水量1,230.00 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烤菸、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33.00 畝,人均耕地1.2 畝,林地47,225.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5.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5.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業為主。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9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59萬元,占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2頭);林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7%;工資性收入0.20萬元,占總收入的0.7%。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2.4%),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0人。

3、陝西省醴泉縣煙霞鎮官廳村

官廳,官亭也,因唐時官府祭祀太宗昭陵途中建亭而名。及至明朝,誠意伯劉基長子劉璉後裔(有家譜、老影為證)一系,因避災禍,從浙江青田縣遷徙於此北二里之張家山上。後與張氏族人互換,移居此處。村北原有土崖,稱“張崖背”,系張氏故地。劉氏祖墳仍在張家山村旁,族人常去祭念。
官廳村東有一廢棄古城堡,稱“舊堡子”,遺蹟依稀可見。數十年前,城堡四周圍牆基本保存,人可登臨。牆內多個窯穴,遠望森森然,時見野狐貓狗出沒,入夜人莫敢近。城堡東臨溝壑,南有城壕,東西各開一門。後因取土拓地、修路建渠而大部消逝,尚有東南城角留存。此堡當為明時劉氏祖先修築,以防匪患,於今已愈五百年。經世累年後,城堡毀圮,族人另在堡西建造新堡。現“正街”南北後牆仍存部分舊牆,其狀其勢難與舊堡相匹。
村中原有多棵古樹,蔭庇村福。尤以村東口老皂角樹為冠,樹下為村民休憩、吃飯、聚會和貨郎易物之所。後來漸次被伐,只有三棵完好,實為村根。村北山底村所在溝里有一眼泉水,清澈甘甜,為兩村共有。曾發生爭水械鬥,官廳勝。上告官府,官廳亦勝。判兩家水量官廳占 分、山底 分。現今官廳受益寶雞峽水利,將 分讓予山底,不再爭執。
官廳人本皆劉姓,分為多個門戶,以“六門子”人數最眾。門戶下又分小族戶,習以所居位置稱謂,如“東臨”“牆西”“南面”“對門”等。其中一戶曾住村北溝崖下,故稱“溝里”。族人皆以農耕為本,勤勞本份,安居樂業。偶有他藝者,亦為農閒時之輔業。魯豫災年,數戶逃荒者居於村外,憐其孤單無助,納歸村中,便添了徐、馬外姓和鐵匠,於今和睦相處。官廳人注重讀書,被譽為“文化村”。村中出現多位才俊,在外從政,從文,從研,從商,成績斐然。官廳,實為一個人傑地靈之風水寶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