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引入
據《崇義鄉志》記載:官家花園的格局有很多講究。門前百步余有五尺寬的水溝兩條,一高一低,稱“雙玉帶”風水,一上一下兩座小橋,喚“雲耳紗窗”。大門前敞壩前言,有一高牆,長30尺,高15尺,稱“照壁”,中央有大紅“福”字;門上高懸大匾“官式宗祠”,一對騎門石獅格外威武,兩旁對聯:“本源千載者勝,雙露百年尤新。”大門兩旁丈余高牆向側伸展,直至圍繞整個大院。大院外觀則低,內觀則高,曰:“四水到堂”。進得院來,左有石山魚池,右有花園果樹,兩側廊房臂刻家史,過一擴壩是第一幢正房,門額正匾上書“好義可風”,兩側文武二魁,內排列“朱子治家格言”。再過一擴壩是第二幢正房,為官氏供奉祖先之處,稱堂屋。在進便是內房、住房。側有書房數間,門額橫匾上書“木樓三館”。書房壁刻“家傳禮教”、“社會禮教”。
花園一覽
當我們在古樹的濃蔭中走向官家花園的時候,首先迎著我們的是一座長30尺、高15尺的磚砌“照壁”,照壁正中是一個大紅的福字。這座照壁是由磨磚漿砌,簡瓦頂檐。檐下有精美的琴、棋、書、畫磚雕。轉過照壁,便是官家花園氣度不凡的大門和門廳。大門兩側原有一對石獅騎門,高大的八字門牆向兩側逶迤而去,直至將整個大院都擁在牆內。
拾級而上,我們跨過木門檻,來到了官家花園的第一個闊壩,院中高屋四囤,顯得滄桑又莊穆。院內有魚池方盈,水草中魚翔淺底,有花草果木,蒼翠中綻出數朵芳紅。兩側的廊房中,有壁刻的家族史,鮮活地描述著官氏數百年的輝煌與風雨。穿廊而過,眼前豁然開朗,一排更為高大巍峨的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官氏的第一幢正房。正房寬敞且明亮,門楣上高懸 著“好義可風”的大匾。“朱子治家格言”陳列於房內,兩側供奉著“文魁和武魁”。
再越過一闊壩便是官氏的第二幢正房。較之前屋更顯高大。這裡,是官氏供奉祖先之所,因此氣氛就有些莊肅。走過曲曲彎彎的甬道,便是官氏的內宅所在。一個個玲瓏的院落,在疏竹或花叢的掩映下,雖然已空落無人,但隱約還聽得見女人的哭聲笑聲,聞得到飄然而至的脂粉味。古牆上長出的樹木已有碗口粗,天井中的銀杏已高聳入雲,循著街沿,我們還特意造訪了官家花園的小姐繡樓,想像和體驗著陌生的深宅大院中的春閨。
花園文化
官家花園的文化是多元的,無處不在地滲透於板壁、瓦鐺、吊掛、窗欞甚至草木之中。她亦靜亦動,一如正襟危坐的智者,一如輕扇撲蝶的少年。在她的院落中,交織著稚子的讀書聲,達官貴人的酒令聲,儒者的吟喔聲,俚歌的悠揚聲。而精工細作的木雕和接地柱天的房柱,不僅顯示出這家花園他日的富貴,更映襯出山水如畫的古鎮的內涵。
在八面來風中無言地矗立,驗證著時光的不停堆積,透過官家花園現存的120間房屋和24個天井,我們看到了至今還涌動著的文化的魅力,。而這一魅力,將托起一座鄉土中國上的獨具風情的崇義鎮。
(一)官家花園風水、禮教文化
崇義鎮西場口的官家花園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為典型的明清建築,規模宏大,是目前都江堰市唯一保護完整的鄉村莊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官家花園在建築布局和風水格局上有許多講究:坐北朝南,大門前有一闊壩.闊壩上有一面福字照壁.照壁上有象形字:琴、
棋、書、畫;闊壩盡頭有東西向橫逸的土崗,崗上有一高一低兩條水溝,溝兩旁種植有柳樹、槐樹、楠樹等,終年流水潺潺,樹木蔥蘢,稱為“雙玉帶”風水;溝上有一上一下兩座小橋,稱為“雲耳紗窗”;整座建築外觀則低,內觀則高,稱為“四水到堂。
此外,官家花園內部牆壁上還刻有“朱家治家格言”、“家傳禮教”、“社會禮教”等格言訓示訓示以及記載官宅歷史的石碑,傳統儒家禮教文化極其豐富。
(二)官家花園川劇文化
川劇中有一折著名的戲劇叫《碧玉簪》,講的就是官家二小姐與其表哥自由戀愛,贈送碧玉簪私定終身的故事。一個家族有一部流傳近百年的戲劇,這在都江堰市是絕無僅有的.這是宣傳崇義和官家花園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遺產。
(三)官興文治水文化
官興文為崇義鎮官氏第八代孫,民國初年曾任崇義區團總,1923年任灌縣水利知事,1925年又任成都水利知事,此間曾將都江堰魚嘴下移200米,同時將伏龍觀臥鐵補鑄一根,上書“署理成都水利知事官興文造”。1940年,在韓家壩興修白馬堰水利工程,擴大灌溉面積300餘畝,1946年又主持修建導江堰水利工程,灌溉面積11萬畝,解決了城北沿山一帶無水灌田的民間疾苦,深得民心,可謂民國年間都江堰興修水利的第一功臣。
官興文一生致力於水利事業,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治水文化遺產,其中《都江堰興利除害計畫書》最為有名,書中詳細闡述了他對都江堰水利工程後續利用與規劃發展的相關思考、計畫,為都江堰水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