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卻扎西介紹
所獲榮譽
2005年9月份參加第三屆中國西部“高原之星”藝術大賽唐卡《千手觀音》作品,榮獲特等獎。2006年7月份作品唐卡《文殊菩薩》榮獲第二屆華夏藝術風采國際交流選拔活動青海賽區中中年組繪畫藝術類一等獎。
2008年6月份《文殊菩薩五尊》唐卡作品參加2008年6月14~18日在青海·西寧舉辦的“首屆青海國際唐卡藝術節與文化遺產博覽會暨第五屆民族文化藝術節”民間藝術展覽榮獲優秀獎。
2008年10月份作品唐卡《無量光佛極樂世界》榮獲首屆中國民間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9年5月份,作為優秀工藝美術師,入編2009年《中國行業企業百強》。
2009年10月《無量光佛極樂世界》作品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美術作品獎”
2009年11月經青海熱貢藝術協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聘請你為青海熱貢藝術鑑定委員會委員。
2011年8月聘請黃南州熱貢藝人藝術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教師。
2012年5月經青海熱貢藝術協會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定為高級工藝美術教師專業技術職稱。
延續至今的藏族文化傳統
萬把元人民幣買到這些頂級的繪畫作品唐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著實難以想像。繪製這些唐卡的藝人,來自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他們的先輩曾是藏傳佛教高級喇嘛和拉薩上層貴族專用的畫師,世代相傳。這些藝人現主要集中在同仁縣吾屯地區。記者見到官卻扎西時,這位44歲的僧人正在吾屯下寺門前曬午後太陽。官卻扎西每年有一半時間在殿上念經、修密宗,另一半時間在寺旁家中畫唐卡。
官卻扎西自小隨父親學畫,現在帶了5名徒弟,希望將這項精巧技藝傳承下去。以唐卡、壁畫、雕塑、雕刻、堆繡、建築裝飾圖案彩畫等形式流傳的藏傳佛教藝術重要流派——熱貢藝術,是中國政府首批認定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他家寬敞明亮的陽光客廳里,官卻扎西向記者展示了一幅精美的唐卡。“這幅畫賣3萬元,我花了兩年多時間才畫好。”
官卻扎西家裡陳設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他作畫之餘有時看看電視,與其他僧人聊聊天。除了家裡的固定電話,他還時常用行動電話與外界聯繫。2006年,他買了輛起亞賽拉圖轎車,平時開著去鎮上買日用品。
官卻扎西會用漢語交流,可不識漢字。因而,他很擔心開車去大城市,因為搞不懂高速公路上的文字路標。不過,不識漢字沒有擋住他向外拓展的腳步。他已多次帶著自己的唐卡作品,到西寧、廣州、北京參加藝術展覽,還獲得了3項獎勵。“我是這裡最好的畫師。”他說。
官卻扎西2004年12月到印度去參加金剛大法會,順便看望在那裡學習辯經的弟弟。
從印度回來後不久,他不幸得病,就到平安縣石灰窯鄉的藥水泉求治。他說:“在藥水泉邊,我連著喝了7天泉水,最多一次一氣喝了14斤泉水。沒喝完就拉肚子,拉完了還接著喝。病是感覺好點了。聽人說,那裡的泉水包治百病,不過需要連著去3年,每次喝7天,慢慢地病才能痊癒。”
這幾處知名的藥水泉,離達賴喇嘛的出生地只有10公里。官卻扎西說:“那年我就去了藥水泉,是為治病。沒去達賴喇嘛老家,那裡太遠了。”
不斷磨鍊畫技的官卻扎西擅長創作佛教題材作品,菩薩、神山、聖湖,是他最拿手的繪畫主題。
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唐卡類似於漢族地區的捲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也有極少量的緙絲、刺繡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繪製極為複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唐卡在內容上多為西藏宗教、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著藏族人民對佛祖的無可比擬的情感和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 唐卡是在松贊乾布時期興起的一種新穎繪畫藝術,即用彩緞裝裱而成的捲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唐卡的品種和質地多種多樣,但多數是在布面和紙面上繪製的。另外也有刺繡、織錦、緙絲和貼花等織物唐卡,有的還在五彩續紛的花紋上,將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唐卡繪畫藝術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餘年來影響深遠。唐卡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