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

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

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宏音齋樂器銷售中心(中國吳氏管樂社)以傳統製作和生產中國的民族管樂器材為主(嗩吶、笙、管、笛、簫及少數民族管樂器等),以及銷售和維修其它各類樂器。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宏音齋笙管制作技藝)
所屬地區: 北京· 海淀
遺產編號:Ⅷ-124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日期:2011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北京市海淀區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

宏音齋樂器銷售中心(中國吳氏管樂社)以傳統製作和生產中國的民族管樂器材為主(嗩吶、笙、管、笛、簫及少數民族管樂器等),以及銷售和維修其它各類樂器。 吳氏還成功地仿製和複製出了許多瀕臨失傳的少數民族獨有的樂器,如西藏布達拉宮豎笛,新疆嗩吶,壯族啵咧,朝鮮族篳篥,苗族蘆笙,傣族葫蘆絲,河南悶子等。吳氏製作的少數民族管樂器在保持其傳統的基礎上經加工改進讓其更加煥發異彩。

歷史

宏音齋,這個傾注著吳氏五代人近百年心血的老字號,是清朝宮廷樂器製作技藝的延續和發展。它創始於北京,發展於北京,興盛於北京。
清朝沒落,貝勒爺吳啟瑞在歷史條件的逼迫下,套用在莊園中與宮廷樂師所學到的樂器修理製作技術,作樂器換錢維持生活。吳氏的樂器製作業,就這樣的從此開始了。
1920年,吳文明在父親吳啟瑞的扶持下,在房山良鄉北大街創辦了樂器製作小作坊“宏音坊”,吳氏樂器製作業有了門面。1927年,為求發展,吳文明攜其妻子兒女來到京城內,在宣武門東市場27號創辦了“宏音齋”樂器鋪。前店銷售,後店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文明先生被中國廣播樂團請去,成為“國家樂團的演奏員”和“樂器改革製作維修師”。吳文明之子吳仲孚,全面主持了“宏音齋”的工作。吳仲孚將“宏音齋”樂器的製作,慢慢偏向了管樂製作,走上了新的發展之路。吳仲孚先生的獨到之處在於遵循傳統技藝。所製作的笙、管、笛、簫、嗩吶、塤等樂器件件是精品。

傳承

吳景馨,吳仲孚之女,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吳氏管樂的發展當中,改革了眾多的民族管樂器,如“大低音加鍵嗩吶”(現已被各大樂團使用)、“一指多音笙”(現已申請國家專利)、“音簫樂管”(已獲得文化部發明獎),她與她的丈夫貝宇傑(國家一級演奏家,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共同研製成功的“高音嗩吶”更是使吳氏管樂的改良部分完成了貝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高音的全部系列化。2000年,吳景馨為敦煌樂器研究所複製了笙、管、笛、簫、豎笛、勾笛、排簫等多種敦煌仿唐樂器。還成功複製了廣西壯族啵咧、蒙古的毛敦潮爾等多種少數民族樂器,給這些古老的樂器賦予了第二次生命。
2008年,在昌平建立了宏音齋“吳氏管樂器”典藏館,將吳氏家族收藏的幾百件凝聚幾代人改革、研發的、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樂器,作為展品展覽,並在館中設立“宏音齋吳氏笙管樂器”的演奏和製作培訓基地,進一步傳承宏音齋笙管樂器的製作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