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山脈:屬長白山系老爺嶺余脈,低山丘陵地貌,施業區內坡度在
10°—22°之間,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度480米。氣候:林場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而多雪,夏季短促、溫暖多雨,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早霜8月下旬—9月上旬,晚霜5月中旬,年平均氣溫2℃,有效積溫2350℃,年降水量650—750mm,無霜期110天左右。
土壤:有3個土類,以暗棕壤為主,其次分布穀地草甸土和沼澤土。暗棕壤又分3個亞類,即原始暗棕壤、典型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其中以典型暗棕壤為主,A層厚度在20cm左右。
水系:施業區內均為牡丹江支流水系。有3個分支,2個分支在場部匯合後,與另1分支於林口虎山林場交界處匯合,流入林口牡丹江段,是勃利縣界內唯一流入牡丹江的水系。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次生林是以楊、樺 、柞、椴為主的混交林;人工林是以落葉松、紅松、樟子松為主的純林。下木以五味子、彌猴桃、山葡萄等藤本植物和刺五加、龍牙蔥木、毛榛子、平榛子、青楷子等為主。地被物以蕨菜、羊胡草、苔草、鐵線蓮、地榆、舞鶴草為主。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刺五加、白癬皮等10餘種;真菌類有元蘑、木耳、榛蘑、老牛肝等10多種。
野生動物:主要有鹿、熊、狼、獾、野豬、狍子、狐狸、山兔、林蛙、山雞、野鴨、榛雞等10餘種。
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56人,其中幹部5人,工程技術人員4人。固定資產67.3萬元,年產值30萬元。施業區內有省種畜場,耕種面積達90公頃。有1處自然屯,5個農副業點,人口700人。種植業和養殖業較發達,牡佳鐵路中段佛嶺站位於林場東南部,樺林公路、林區公路和大車道形成發達的交通網路,交通便利。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4100公頃,林業用地面積4061公頃,
其中有林地面積2890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91公頃,特用林種子園31公頃。其中天然林面積1015公頃,人工林面積1875公頃,森林總蓄積量199015立方米。年生長率6.46%,年生長量約12856立方米。林分類型及齡組結構:在森林資源中,主要有兩個類型。天然林蓄積59979立方米,占總蓄積量的30.1%,其中幼齡林面積16公頃,蓄積量110立方米;中齡林面積249公頃,蓄積量12801立方米,成熟林面積750公頃,蓄積量47068立方米。人工林蓄積量139036立方米,中齡林面積1751公頃,蓄積量82312立方米;成熟林面積14公頃,蓄積量2982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依據森林分類經營的要求,把林場森林劃分為兩大類,即一般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一般生態公益林面積3306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1.4%;區劃商品林面積755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6%。
建設與發展
林場始建於1971年,年平均生產木材1000立方米,累計為國家
生產商品材3.1萬立方米。更新造林1875公頃。紅松堅果林改造完成234公頃。培育優良的落葉松、樟子松和紅松林種子,建成種子園31公頃,目前已掛果結實。農業基地210公頃,年產大豆4.2萬公斤,果園面積18公頃,山葡萄3公頃,種植細辛等藥材12公頃。生產黑木耳6000公斤,養殖山野雞200餘只,養牛190頭,養羊400多隻。
林場辦公室300平方米。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2000餘平方米。各種車輛20餘台,風力滅火機10台,對講機8台,無線電話2部。職工家屬全部用上了自來水,安裝了閉路電視。
1發展方向 :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主要是通過森林分類經營區劃界定,充分發揮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實行科學管理,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多出商品材,對紅松林進行改造多結果實,最大限度地發揮商品林的綜合效益。其次是依靠當地資源優勢,龍頭產業帶動,對山野菜、食用菌、經濟植物、中草藥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利用林地資源,發展種、養業,進行北藥開發,培育食用菌,養殖林蛙、山野雞等項目。
2發展項目 :
依據紅松果材林兼用林技術規程經營320公頃紅松果材,10年內紅松果結實量達到年產1.8萬公斤,年利潤14.5萬元。林場山野菜資源豐富,生長期相對較長,以鮮蕨菜為主的山野菜年產量達20噸,可大力發展採集業。充分利用草甸資源抓畜牧業建設、養殖優良菜牛,絨山羊等。椴栽木耳全部上噴灌設備,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推廣袋栽木耳技術,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搞好以“北藥開發”為主的種植業,發展細辛、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等中草藥。同時在3公頃人工山葡萄園的基礎上,擴大種植面積,結合天然野生資源的利用,在10年內建成山葡萄漿果基地、山葡萄飲品,果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