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如果身體不健康,則人生一切活動皆受到限制,好像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甚至面臨結束的威脅。依此推衍,保持身體的活動能力,取得基本的生存條件,讓自己可以活下去,這些都屬於“必要的”範圍。
人與動物的差異,表現在心智的精密度與複雜度特別高,但是如果缺少成長及發展的機會,心智的潛能棄置不用,那?人很可能不如動物。這是最令人惋惜的事。不僅如此,隨著生命的開展,心智成長的要求也將日益強烈。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佩榮在教學、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皆卓有成就,著作甚豐。其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此次結集的著作,體現了傅佩榮對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讀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結晶,豐富自我的人生。
目錄
總序 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
第一部分 釐清自我的真相
自序 釐清自我的真相
第一章 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 人生問題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一)
第四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二)
第五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三)
第六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四)
第二部分 管理自我的潛能
自序 管理自我的潛能
第一章 了解智商(IQ)與相?能力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三章 管理自己的情感智商(EQ)
第四章 發展自己的情感智商(EQ)
..............
試讀章節
第一章 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真正的哲學,是練習死亡。
——柏拉圖
柏拉圖並非鼓勵死亡,而是要我們練習擺脫身體對自己的控制,就好像是身體已經死亡一樣。
一個人活著,如果能夠讓自己的身體不起作用,而使心、靈充分運作,這樣的人就是真正的自由人,此即“自由”之真義;反之,若是一個人容易衝動,生活中稍不如意就有很強的情緒反應,那么他一點也不自由,反而是將自己的生命捆綁住了。
所謂自我的結構,一般而言是指身、心、靈三個層面。在討論這三個層面時,必須把時間的三個向度,亦即“過去、現在、未來”考慮進來。身是指到現在為止我們在一個人身上所看到的一切,因此代表“過去”。心則是個“有知、有情、有意”的主體,可以代表“現在”。最後,靈能夠指示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因此是比較針對“未來”的。
“哲學”的原始意義是“愛好智慧”。“智慧”這個詞很難捉摸,別人的智慧就算再高,對我們而言都只是文字或語言所表達的知識,可望卻不可及。然而,我們仍然必須設法掌握文字背後的思想,將它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加以實踐印證,以轉化成屬於自己的活潑的智慧。這整個過程需要下一番工夫。古人說,一個人閱讀《論語》之後,沒有任何改變,?是不曾讀過《論語》。意思是文字與生命脫節,讀書只是浪費時間而已。離開生活,哲學是空洞的;離開哲學,生活是盲目的。兩者攜手並行,人生才有豐富的趣味。
為了有效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必須掌握一系列重要的方法和架構,而這一切是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以下所要闡明的就是基本的概念。
基本概念
理性是哲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