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宋雲等謁見噠王之後,經波斯、賒靡國、缽盧勒國,於神龜二年(519年)入烏場國,晉見烏場國王,為國王講述孔子、老子、莊子學說。此後,宋雲、惠生在天竺廣禮佛跡,正光元年四月訪問乾陀羅、那迦羅阿國等地。正光三年(522年),攜大乘經論一百七十部返回洛陽,宅居洛陽聞義里。
據《北史·西域傳》記載:“熙平中,明帝遣滕伏子統宋雲、沙門法力等使西域,訪求佛經,時有沙門慧生者亦與俱行,正光中還。”可知宋雲是北魏明帝時的僧統,即管理僧侶的官員。他與法力、慧生(惠生)於公元518年冬出發,經陝西、甘肅過青海柴達木盆地,沿崑崙山北麓越帕米爾,從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帶,歸程是循原路於522年初返回洛陽,帶回大乘佛經一百七十部。宋雲等人撰有記述此行的文字,可惜已全部遺散。幸好有宋雲同時代的楊炫之所撰的《洛陽伽藍記》綜合收錄了宋雲等人的記述,因以宋云為主線,後人將這一部分文字稱為《宋雲行紀》。
主要事件
北魏時西行求法者。生卒年不詳。敦煌人。為侍應太后的主衣子統北魏明帝神龜元年(518年)十一月,受胡太后之命,與崇立寺沙門惠生、法力等出訪天竺。至洛陽起,經吐谷渾、鄯善、左末(今新疆且末)、捍(媲摩,Phema)、于闐等地,進入西域。一行從洛陽出發﹐入吐谷渾﹐受後者庇護取道今青海省入西域﹐經鄯善﹑左末(今新疆且末)﹑捍(媲摩﹐Phema)﹑于闐等地入缽和國(Wakhan﹐今阿富汗瓦漢山谷)﹐至噠國境。宋雲等謁見噠王之後﹐於神龜二年入烏場國(烏或烏仗那﹐Uiyna﹐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及斯瓦特河流域)。此後﹐宋雲﹑惠生在天竺廣禮佛跡﹐訪問乾陀羅(犍陀羅﹐Gndhra﹐今印度白沙瓦)等地。正光三年(522)﹐攜大乘經論一百七十部返回洛陽。《舊唐書‧經籍志》地理類﹑《新唐書‧藝文志》地理類均著錄有宋雲撰《魏國以西十一國事》一卷﹐當是宋雲西行之見聞錄﹐惜此書與《惠生行傳》一卷均已亡佚。今賴547年前後成書的《洛陽伽藍記》引述的宋雲《家紀》﹑惠生《行記》﹑《道榮傳》等得知宋雲等人的西行梗概。
生平
宋雲等人於519年初進入新疆,首先到達鄯善(今若羌),西行至左末城(今且末),“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無雨,決水種麥,不知用牛,耒耕而田。城中圖佛與菩薩,乃無胡貌,訪古老雲,是呂光伐胡所作。”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派遣驍騎將軍呂光帶兵遠征西域,鄯善王和車師王充當嚮導並率部參戰,焉耆不戰而降,龜茲國都被攻陷後,原屬小國及遠方諸國紛紛表示臣服,自漢之後的魏晉等朝以來,中原政權再次在西域發揮重大影響。
再向西,宋雲一行到末城(今策勒),“城傍花果似洛陽,惟土屋平頭為異也。”以西二十里捍摩城,即漢代扜彌,城南“有一大寺,300餘眾僧,有金像一軀,舉高六丈,儀容超絕,相好炳然;面恆東立,不肯西顧。……及諸像塔乃至數千,懸彩幡蓋亦有萬計,魏國之幡過半矣。幡上隸書多雲太和十九年(495年)、景明二年(501年)、延昌二年(513年),惟有一幡,觀其年號是姚興時幡。”後秦三主,姚興於394年至415年在位,法顯西行正在此時期,宋雲所見姚興時幡,很可能就是法顯所贈。
再西行至於闐國(今和田),“王頭著金冠似雞幘,頭後垂二尺生絹,廣五寸,以為飾。威儀有鼓角金鉦,弓箭一具,戟二枚,槊五張。左右帶刀不過百人。其俗婦人袴衫束帶,乘馬馳走,與丈夫無異。死者以火焚燒,收骨葬之,上起浮屠。居喪者剪髮剺面以為哀戚,髮長五寸。即就平常,惟王死不燒,置之棺中,遠葬於野,立廟祭祀,以時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