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56年出生於山東桓台,1982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1990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現任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夫人張錦平1956年出生於山東臨沂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獲獎作品
山東文軒畫廊推薦畫家宋豐光張錦平近年來,二人主要參展獲獎作品有:
1991年,中國畫《蕭夜泛清瑟》入選香港現代中國水墨畫大展:1992年,中國畫《暮靄圖》獲全國首屆花鳥畫展佳作獎:
1993年,中國畫《孔子見老子》入選首屆中國畫展;
1994年,中國畫《紫霧》入選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
1997年,中國畫《樨草》獲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最高獎銀獎;
1997年,獲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評定的“97中國畫壇百傑畫家”稱號;1999年,中國畫《綠野》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獲優秀獎;
2002年,中國畫作品《溪邊》《青草》等入編《收藏家》。
2003年,參加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並獲優秀獎。
出版畫集有;《宋豐光張錦平精品集》、《宋豐光張錦平花鳥畫》、《百傑畫家宋豐光張錦平精品集》專著
《中國人物畫》等。
相關文章
虛而靈空而妙
——宋豐光、張錦平的國畫藝術
近年來,山東畫家宋豐光、張錦平伉儷合作的國畫作品,多次在各種美術展覽上獲獎,引起諸多關注與影響。在我目力所及看來,在當代山東的中青年畫家中,他們賢伉儷的畫堪稱翹首了,就算是同全國的中青年人物畫家相比較,他們的創作也算是佼佼脫俗的。
我之所以推重他們的作品,是因為在他們賢伉儷的作品中,我讀到一種田園詩般的恬靜,使我想起陶淵明的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畫中滿浸這一種久違的空山靈雨般的氣息,在那如夢似的意象之外,人心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隱遁入塵土。他們懂得,如何在一個繁榮和享樂的物質世界與時代中,建構自己心靈的精神家園,那應是一個知識分子在無奈的現實之上的安身立命之處,他們是藝術家,而藝術家卻應是知識分子中之最敏感者。他們用藝術家的敏感,耕織田野的樸實無華,在那些寧靜而淳樸的野草、蘆花與沉甸甸的穀物中,深刻自省,在他們共同的關照與體察中,悟及生命的終極意義。
古人日: “天不變,道亦不變。”對形而上的“道”的追尋,是對宇宙生命的深刻追問,我認為那是中華文化的境界所在,是一種永恆的境界。由心儀到深入直至完成這一境界,是每一個遊藝者的終生追尋。唯道集虛,道的存在惟恍惟惚,虛空若昧,虛而靈,空而妙。宋豐光、張錦平伉儷的繪畫,以筆墨的虛虛實實以及恰到好處的“知白守黑”的位置經營,一心造境,給人一片空靈透徹的天地。畫者,澄懷味象,滌盪塵囂,破孤悶,迎靜氣,透過他們畫作的很多跡象,顯示他們正朝著一個藝術家應有的澄心,感悟並靠近著。宋豐光、張錦平面對嘈雜的各種新藝術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傳統,選擇了一種很有質感的詩意的語言。那是一種在寫和繪,現實和表現之間的表現形式,是一些關於秋天,關於田野,關於鄉村的樸實無華的精神跡象。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訴諸於畫筆和視覺的一種意境,更重要的是他們以一貫之的對生命的感激之情。那裡有濃厚的情感和理想,那裡有潛藏在草木間的親情與慰藉。那些深愛中的吟味與悟想,在他們的作品中便有了生命的色彩。
應當說,他們篤信著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緣於那種物我雙化的唯美的樸素的理想境界。這種境界是自然與人倫,在同一個方向上的行進與交合。他們從深邃而博大的自然界中,尋找自己渴望的那種感性的浪漫的世界。他們的作品也同樣的充滿了人文文化所蘊涵的精神定力,因為中華文化形式中的意蘊和形式之外的境界。因而他們的作品,總能讓人放鬆和愉快,並且詩意濃厚,百讀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