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炅(939~997)
正文
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號為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趙匡胤同母弟,初名匡義,太祖時改名光義,稱帝後又改名炅。他採用宮廷政變的方式,取得政權。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 (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太平興國二年下令取消所有節度使所領支郡,各州均直屬中央;繼續將各地節度使調至開封,解除兵權,使節度使成為一種虛銜。他大大擴充科舉取士名額,每科錄取人數由太祖時的數十人猛增至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興國四年和雍熙三年(986),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他曾用政治和軍事手段企圖消滅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党項拓跋部勢力,也沒有成功。在位後期,鎮壓了四川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見王小波、李順起義)。 參考書目汪槐齡:《論宋太宗》,《學術月刊》,1986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