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形制
宋光墓位於遼寧省大石橋市博洛鋪鎮南一公里處的鍋底山山坡上。墓地凝重肅穆,四周的水泥垛台和欄桿,透著婆娑的環繞樹影,擁抱著高約一米五,長三米,東西向的半園水泥拱墳。
墓前朝太陽升處,豎著一塊由宋光人民於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敬立的墓碑。碑高二米,碑陽勒書十個大字:“殉國烈士宋光同志之墓。”碑陰勻稱的鐫刻了三百六十三個隸書體字的正文。自右向左豎排直行,字跡清晰,垂手釋讀,催人淚下。
碑額雕的是二龍戲球圖案,工藝精巧透剔,栩栩如生。“萬古流芳”四字被繞在中間,顯得特別莊重。
碑文
其碑文曰:
“宋光同志原籍山東省邊聯縣土山區人,一九一九年生於中家庭,父親系本地名醫,曾就學於當地高小,不久,因無力升學而農。一九三六年遂參加當地的抗日工作。因一慣工作積極,鬥爭勇敢,為人民服務堅決,一九四一年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在黨內曾任支書、區書等工作,並歷任區抗聯青委區長等職。八一五後,調來營口縣任本區區長,一貫不辭艱苦,為人民工作。一九四六年蔣匪侵占我營口縣時,宋區長則冒露踏雪忍飢挨餓,英勇殺敵。在宋區長領導堅持鬥爭中,給予敵人的莫大打擊,致敵人不敢設營,向四周民眾搜刮。十一月十七日,突然被敵人包圍,戰鬥中宋同志被搶擊傷,他仍堅持鬥爭並指揮其餘同志突圍,不幸在這次戰鬥中被俘後,敵人百般嚴刑拷打,宋光仍不屈服,敵人計窮乃召集民眾大會審問。宋同志在大會中仍堅持真理,指責敵人罪行,並掩護了民眾安全。敵人於老羞成怒下,宋同志乃從容就義。宋同志生平史績不僅是我民眾親愛導師,而且是我一切工作同志的楷模,特勒金石,永垂不朽。”
人物簡歷
宋光(1919~1946),原名李長庚,山東省聯縣人,1936年參加當地的抗日活動,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後,宋光奉命到營口市東昌區任區長。
1946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宋光隨中共營口市委、市政府撤出營口。6月,任營口縣二區(博洛鋪以西一帶)區長,開展敵後鬥爭。在轄區內20多個村建立了農會、村政府和民兵組織。是年夏,東北民主聯軍攻打大石橋的國民黨八十四師。為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宋光除派員潛入大石橋偵察敵情,率農工隊,在夜間拆掉營大鐵路老邊段50延長米的鐵軌,拂曉,一列載有軍用物資的火車脫軌。又切斷大石橋至大連段鐵路。國民黨營口市黨部《渤海民報》驚呼“共匪破壞鐵路,博洛鋪一帶很厲害”。10月20日,國民黨軍隊又向遼南發動全面進攻。根據上級“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要求,宋光帶領區機關人員同敵人開展游擊戰爭。11月7日下午,在藤甲坨子村休息時,因壞人告密,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宋光在掩護隊員衝出包圍後,右腳踝骨中彈,昏倒在地,被俘押往海城軍部懲處,敵人兇狠地用三刃刺刀戳進宋光右踝骨的傷口,但仍沒得到半點口供。11月17日,宋光在他經常工作的西三家子村英勇就義。年僅27歲。
1947年12月,營口縣解放後,人民政府召開民眾大會沉重悼念宋光區長,於翌年4月將宋光工作過的地方改名為宋光區。 宋光同志就義後,當地民眾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屍骨偷偷掩埋起來。二周年時,東北全境解放了,特敬刻了這塊石碑。
1950年,當地駐軍、政府和民眾,在博洛鋪召開隆重追悼大會,鳴槍致哀,起靈入殮,把宋光烈士重新安葬在營(營口縣)蓋(縣)交界的現處。二十年後,建設成現貌。如今,墓地的北、南、西坡遍栽果樹,果碩枝壯,滿山飄香,烈士們用鮮血浸潤過的山川大地,一派新象。營、蓋兩縣人民,每逢清明時節,都來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