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經濟管理思想與當代經濟管理

宋代經濟管理思想與當代經濟管理

《宋代經濟管理思想與當代經濟管理》,由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史首席教授方寶璋著,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本書內容包括:宋代財政管理思想、宋代工商業管理思想、宋代貨幣管理思想、宋代人口與土地管理思想、宋代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宋代社會救濟管理思想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勸分是朝廷動員民間力量賑災的一種措施,在其思想中,最有意義的是董煟的“惟以不勸勸之”。這就是民戶有米,如果價錢適合,他自己會主動賣掉,是不需官府勸諭的。荒年募兵是宋代間接性賑災的一項基本國策,其指導思想意在饑荒時召募壯者為兵,既防止他們餓死,更重要的是消除他們因無生路而鋌而走險,影響社會安定與宋政權的統治。但宋朝臣也有持異議者,如歐陽修認為荒年募兵將使農業生產缺乏青壯年勞動力,司馬光則認為荒年募兵將導致冗兵。從總的來說,荒年募兵當是利大於弊。

宋代災後恢復農業生產的較佳途徑就是儘快使勞動力與土地重新組合,從而實現災民的自給,減少賑濟支出,在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基於這種思想,朝廷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為幫助流民能順利返鄉,朝廷給予流民程糧、免除津渡之稅等優惠,以解決他們歸途上的經濟困難。二是流民返鄉初期,政府給予一定的食物救濟,使他們不再逃移,以便安心生產。三是政府通過給田、還田等,讓農民擁有耕地,使農業勞動力與土地最終有效結合,恢復生產。四是對歸業農民減免稅收,或除積欠,適當減輕負擔,以調動他們重新投入生產的積極性。五是對缺乏生產資料的歸業流民,政府提供糧種、農具和耕牛等。宋代遣返流民一般採用自願原則,如不願返鄉的,就採取就地安置。

宋代社會救濟管理思想與實踐從整體上看,是成功的。這一時期雖然天災人禍頻仍,但整個社會基本上處於平衡有序的運作態勢,這與朝廷成功的社會救濟管理思想與實踐是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方寶璋,男,1951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人。歷史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史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審計理論和音樂文化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財經監督史和區域文化的研究,完成專著10餘部,代表作有《中國審計史稿》、《宋代財經監督研究》、《中華文化通志·閩台文化志》、《閩台民間習俗》、《中國音樂文獻學》等;在《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台灣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審計研究》、《文史》、《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各級刊物報紙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其著作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題的立項依據及所從事的工作

一、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三、所從事的工作

四、兩點說明

第二節 宋代經濟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一、宋代財政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二、宋代會計、審計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三、宋代工商業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四、宋代貨幣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五、宋代人口與土地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六、宋代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七、宋代社會救濟管理思想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第二章 宋代財政管理思想

第一節 宋代財政的主要特點

一、宋代財政收入浩大

二、宋代財政支出龐大,經常入不敷出

三、宋代苛捐雜稅名目繁雜

四、宋代財經工作量大事雜,給管理和監督造成困難

五、宋代財政的各自為政與混亂

第二節 宋代理財指導思想

一、李覯的義利統一和強本節 用理財觀

二、王安石的以義理財觀

三、司馬光的養其本原和節 省冗費思想

四、葉適的天下之財與天下共理之思想

第三節 宋代財政上的節 流思想

一、王禹偁和宋祁的裁減冗費思想

二、張方平的去三蠹思想

三、蔡襄的縮減軍費思想

四、蘇轍的去三冗思想

五、朱熹的撙節 財用思想

六、葉適的節 省軍費思想

第四節 宋代集中財權的思想

一、中央與地方在財經管理上集權與分權的思想

二、宰相總理全國財經事務的思想

三、戶部集中財權的思想

第五節 宋代財政管理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義利統一,以義理財

二、改善農民生活與生產條件

三、選拔使用理財人才

四、發展生產,開源節 流

五、協調集權與分權的關係

第三章 宋代會計、審計思想

第一節 宋代的會計、審計

第二節 財計機構設定中分工制約監督的思想

一、三司理財體制思想

二、戶部理財體制思想

三、地方理財體制思想

四、鄭伯謙財經機構設定思想

第三節 宋代會計賬籍設定與審計思想

一、會計憑證和賬籍設定思想

二、旁通和會計錄設定思想

三、四柱結算法思想

四、對會計憑證、賬籍的監督與審計思想

五、對錢物收支的監督與審計思想

六、會計賬籍編制與保管思想

第四節 宋代對官吏經濟政績考核的思想

一、對官吏經濟政績考核的機構設定思想

二、對官吏經濟政績考核的指標設計思想

三、對官吏經濟政績考核的評估方法思想

四、對官吏經濟政績考核的評價

第五節 宋代會計、審計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強化經濟控制與監督

二、對官吏的績效評價與激勵

第四章 宋代工商業管理思想

第一節 宋代工商業發展概況

第二節 宋代工商私營的思想

一、茶鹽私營通商思想

二、工商私營官營兼行思想

第三節 宋代工礦業管理思想

一、工礦業匠籍和召募制思想

二、工礦業生產管理和分成制思想

第四節 宋代茶鹽酒專賣管理思想

一、茶專賣管理思想

二、鹽專賣管理思想

三、酒專賣管理思想

第五節 宋代商業管理思想

一、商業價格管理思想

二、商業信用管理思想

三、商業稅收管理思想

四、市易法的管理思想

第六節 成本與質量管理思想

一、成本核算思想

二、質量管理思想

第七節 宋代工商業管理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國退民進”思想

二、競標承包制

三、利用價格的槓桿作用

四、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第五章 宋代貨幣管理思想

第一節 宋代貨幣的主要特點

一、鑄幣發行量大,但錢荒嚴重

二、紙幣超量發行,物價飛漲

三、幣制複雜多變,幣種繁多

第二節 強化朝廷壟斷貨幣製造發行的思想

一、壟斷貨幣製造發行的指導思想

二、壟斷貨幣製造發行的措施

第三節 解決錢荒的思想

一、錢荒表現的分析

二、錢荒成因與對策的分析

第四節 紙幣管理思想

一、紙幣發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加強紙幣管理的對策

第五節 宋代貨幣管理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統一的貨幣製造和發行權

二、遵循經濟規律,因勢利導

三、控制紙幣發行量,遏制通貨膨脹

第六章 宋代人口與土地管理思想

第一節 宋代的人口與土地特點

一、人口增長快,分布不均

二、口數與戶數不對應

三、土地兼併嚴重,田賦負擔不均

第二節 調整人口結構與分布的思想

一、調整人口結構的思想

二、調整人口分布的思想

第三節 分戶等與都保制思想

一、分戶等管理思想

二、都保制管理思想

第四節 限田與核查田地的思想

一、限田思想

二、核查田地的思想

第五節 土地劃分等級和集約經營思想

一、土地劃分等級思想

二、陳旉土地集約經營思想

第六節 宋代人口與土地管理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重視人口結構與分布

二、抑制土地兼併

三、綜合解決人地矛盾

第七章 宋代生態環境保護思想

第一節 宋代生態環境的變遷

第二節 對林木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思想

一、重視植樹護林

二、植樹護林的目的

第三節 對動物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思想

第四節 對水土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思想

一、對長江流域水土生態的綜合治理思想

二、蘇軾綜合治理西湖的思想

第五節 宋代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重視植樹造林、保護植被

二、重視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三、綜合治理水土生態系統

第八章 宋代社會救濟管理思想

第一節 宋代的災害及影響

一、宋代災害的發生

二、宋代災害造成的後果

三、宋代社會救濟概況

第二節 災前社會救濟思想

一、重視興修水利思想

二、重視滅蝗思想

三、完善倉儲制度思想

第三節 受災時期社會救濟思想

一、賑災制度建設和“儘早”“就地”賑濟思想

二、以工代賑思想

三、利用價格和稅收槓桿賑災思想

四、禁遏糴思想

五、多方籌集賑災經費思想

六、荒年募兵思想

第四節 災後和平時社會救濟思想

一、安置流民,恢復生產思想

二、收養救濟貧困人口思想

第五節 宋代社會救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防患於未然

二、儘早就地賑災

三、多方籌集賑災經費

四、災後恢復生活與生產

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第二章 宋代財政管理思想

第三節 宋代財政上的節 流思想

二、張方平的去三蠹思想

大約在同一時期,大臣張方平寫了《原蠹》上中下三篇,分析了當時宋王朝的財政經濟狀況,認為“今天下生民之蕃,四海山澤之富,過三代遠矣。賦斂所入,財貨所聚,加厚於漢、唐。內外無事,無師旅戰守饋糖賞功之費,無應聲卒具之徵,然民力益虧,國用不贍,中家以下,衣食無餘”,其癥結在於“國有三蠹,而莫之恤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