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景德鎮窯瓷器
景德鎮窯是中國宋代重要瓷窯之一,在今江西景德鎮。其燒瓷始於唐武德年間(618~62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現的宋代燒瓷遺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灣、楊梅亭、石虎灣、黃泥頭窯等多處,其中以景德鎮市東南的湖田窯遺址規模最大,產品豐富,質量精良,最有代表性。景德鎮瓷影響到南方各省,形成了遍及江西各地和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廣西諸省的景德鎮窯系。宋代景德鎮窯瓷器曾暢銷南北各地,流傳於世與墓葬出土的器物很豐富。多年來江西、江蘇、遼寧、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陝西、四川、河北、吉林、內蒙古等地區的30多座紀年宋墓中出土了多達18種器類,近 300件的景德鎮窯瓷器。南宋時,景德鎮窯產品遠銷海外如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景德鎮窯產品以民間生活日用品為大宗,飲食具、酒具最多見。瓷的品種以青白瓷為主,獨具一格,享有盛譽。青白瓷胎質潔白細膩,胎薄堅緻,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閃白,白中泛青,釉質清澈似湖水,瑩潤如玉,習稱“影青”。這種青白釉色,遮罩在薄胎器皿的形體上,顯得輕盈秀雅,如 1977 年江西北宋元祐五年(1090)墓出土的景德鎮窯青白釉葵口碟、十瓣花式碟,在晶瑩的淺湖色釉烘襯下,宛如清澈透體的玉石葵花。北宋早中期燒窯採用墊餅裝燒法,器皿的圈足內多有褐紅色圓餅或圓圈痕跡。北宋後期,吸取了北方復燒工藝,出現“芒口”器。產品器類豐富,有缽、碗、盤、杯、碟、盞、盞托、注、注碗、執壺、瓶、罐、蓋瓶、洗、爐、枕以及盛放香料、化妝品的盒等,式樣繁多。如盒類,就有圓式、八方式、梅花式、蓮瓣式、菊瓣式、瓜式、玉璧式以及設計巧妙的子母盒等。盒底常印有五個字的作坊標記,已發現有 11 種,如“許家盒子記”、“段家合子記”、“蔡家合子記”、“吳家合子記”等。日本德島經冢出土了一件印有“陳家盒子記”的青白釉盒,朝鮮古遺址出土的青白釉盒中,還印有“張家合子記”及“汪”、“蘭”、“朱”、“徐”、“程”諸姓。湖南長沙宋墓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盒,底印“段家子大”。青白釉子母盒,於大盒內套小盒,造型新穎,頗具特色。南京鄧府山宋墓出土的青白釉子母盒,在菊瓣式大盒內塑貼莖葉與小蓮花,其上有 3個小杯,每個小杯上托起一個直徑約 3厘米的菊瓣式小盒,用以分放化妝用的黛、粉、硃紅脂粉,既實用又美觀。青白釉瓷器造型的特點是多仿金屬器的特徵, 如瓜棱形的壺身、長曲的壺流,盤、碟的口沿至里壁凸起等分直線,碗、罐、瓶器的花瓣式口,盤口折沿等。1963年安徽宿松縣北宋元祐五年(1090)墓、1965 年江西南城縣北宋嘉祐二年(1057) 墓、1988年江西鉛山縣北宋元祐玫元墓出土的景德鎮窯青白注、注碗,1987年江西銅鼓縣北宋政和八年墓出土的青白釉葵口碟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白釉花口瓶,都是具有金屬器特徵的製品。燒制於南宋寧宗嘉泰以後的青白釉蓋瓶,瓶身瘦長,上部與下部高度相若,上部塑貼人物鳥獸,蓋頂飾以鳥形鈕,是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隨葬品,大多出土於江西地區。
景德鎮窯裝飾多為刻花、劃花和印花, 兼有鏤雕、塑貼。刻、劃、印花裝飾近於定窯風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定窯刻、劃花以細膩飄逸見長,景德鎮窯刻、劃花則於簡練流動中見功力。器物上的奔躍孩童、飛動的花草、翻滾的波浪,無不具有清新活潑之美。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景德鎮窯青釉劃花盤,以單線勾勒花紋輪廓,篾線劃花葉筋脈,器壁上環飾串枝牡丹,盤心有側首蟠龍舞動,空間又以流雲相襯,構圖簡潔,線條簡率流暢,是模仿定窯裝飾而又有自身特點的佳作。此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白釉刻荷蓮紋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白釉刻嬰戲紋碗,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青白釉刻四季花紋瓶,均是景德鎮窯刻劃花裝飾的典型。印花裝飾則花紋繁密,構圖嚴謹,層次分明,紋樣清晰。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飛鳳紋碗,口沿至碗心有三層紋飾,碗邊以回紋環圍,碗心以折枝花相襯,主題紋樣飛鳳穿花環飾於器壁,在湖綠色的青白釉映襯下,明麗活躍。景德鎮窯的鏤雕、塑貼裝飾,多用於薰爐、瓷枕上。江蘇江寧縣北宋元豐四年(1081)徐伯通墓出土的青白釉獸環耳爐,1971年山東淄博出土的青白釉鏤空薰爐,日本收藏的青白釉鴨鈕薰爐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青白釉雙獅枕,鎮江博物館收藏的青白釉孩兒枕,都是精美的代表作。裝飾題材以花卉、水波、荷蓮為多,還有嬰戲、蘆雁、小鳥啄果、蓮塘游魚以及人物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