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緊鄰清-鎮高速公路,占地面積16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教職工104人,其中,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28人,師資力量雄厚。
建校30餘年來,按照“從山裡來,回山里去”的辦學思想,學校為安順市基礎教育培養了8000餘名合格師資。2001年以來,學校積極走“培養與培訓相結合”的發展新路,成功舉辦了安順市國小校長培訓、教導主任培訓、骨幹教師培訓、新課改培訓、公務員計算機培訓、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各項目、各類型培訓1.52萬人次,為安順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5年申報獲得了“安順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資格,開辦中職教育。目前辦有旅遊服務與管理(導遊、酒店服務)、幼兒教育(中專)、電子信息技術三類強勢專業,並與江蘇經貿技師學院、貴陽電子工業學校、安順職業技術學院等開展聯合辦學,招收電子電工、機械製造、現代物流等工科專業學生,並與相關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
根據安順市教育結構調整的部署,學校制定了2009-2011三年發展規劃,明確三年內投資6000萬元,建設一流的實訓基地和學生公寓,打造學校品牌;從2009年起,每年招生1000人,三年後達到在校生3000人(60個班)以上、教職工200人以上的辦學規模,成為安順中職教育的大型示範學校。
目前,學校各類培訓有序進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學校新的校園規劃正在實施,各項建設有序推進。乘著中職教育大發展的春風,安順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學校目前還沒有官網,具體可以到鎮寧師範貼吧詢問。
在困境中奮起 |
——記安順市民族師範學校 |
2009-07-04 |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使我們進一步理清了學校發展的思路,找到了制約和影響學校改革與發展方面的實際問題。”市民族師範學校校長王孝勇在市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辦公室組織的省市新聞媒體“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集中宣傳採訪”時這樣對記者說。
市民族師範學校始建於1976年,是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因教育結構調整,2000年以來,市中等師範學校學生的進口和出口受到嚴重的影響,導致中師生急劇減少,出現了部分資源閒置現象,學校的生存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探索多元化辦學之路,開展了向中職轉軌。2005年,學校申報獲得了“安順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資格,開辦了高中教育。2007年,市委、市政府調整充實了學校班子。新班子到任之後採取一系列新舉措,開展了對全市國中畢業生畢業後的去向調查:近年來,全市每年大約有國中畢業生4.5萬人,除了大約有1.1至1.2萬人能夠升入普通高中繼續學習外,有3萬人只能是學習一技之長。兩次專程赴北京和蘇州考察職業教育,開闢廣州、深圳的南線就業平台,打通北線的就業網路,為中職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去年國家對中職學生的每人每年1500元資助政策到位後,學校的中職教育,正迎來大發展的良好機遇。
在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學校深入調研,創新辦學模式,上掛下靠橫聯,多形式多渠道開展聯合辦學。針對學校師資不足、校舍設施老化、容量不足的難題,從2008年秋季起,停止高中招生,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一心一意把中職教育做大做強。先後選派了30餘名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同時,採取“借雞下蛋”的方式,與江蘇經貿技師學院、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省電子工業學校等開展聯合辦學,辦起了現代物流物資經營管理、商品儲運與配送、數控技術套用、機械製造與控制、模具設計與製造、汽車製造與維修、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汽車電工等專業。
目前,該校與畢節幼兒師範學校聯合招生300人已落實。與安順職院聯合招生500人。學校2009年入學新生1000人的目標已提前完成。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立足實際,著力打造學前教育為學校的精品專業,重點發展計算機技術、旅遊管理專業。
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制定了安順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2009年至2011年三年發展規劃。到2011年學校建築面積達到69130平方米,教學校園及實訓基地占地面積達到150畝;全校專業設定10個以上,特色專業3個以上;在校學生人數達到3000人,60個以上教學班級;教師人數達到230人,力爭通過“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定,並努力在2011年後進入全國1000所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行列。
從2005年學生不足300人到今年一年入學新生1000人,2011年全校學生將達到3000人的規模,市民族師範學校正從困境中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