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鄉蚌舞

安鄉蚌舞

《安鄉蚌舞》目前在安鄉以南的安德、安宏、深柳、陳家嘴、三岔河五個鄉鎮仍有傳承,民間較為盛行。它是一種有情節的、啞劇成份較多的舞蹈。以其淳樸的生活氣息,風趣生動的表演,樂觀明朗的情緒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因此歷久不衰。

《安鄉蚌舞》目前在安鄉以南的安德、安宏、深柳、陳家嘴、三岔河五個鄉鎮仍有傳
承,民間較為盛行。它是一種有情節的、啞劇成份較多的舞蹈。以其淳樸的生活氣息,風趣生動的表演,樂觀明朗的情緒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因此歷久不衰關於《安鄉蚌舞》,民眾中有著幾種傳說:
其一,相傳在南宋紹興年間,農民領袖楊么在洞庭湖區舉行起義,濟貧民、殺惡人,為民除害,深受廣大漁民和農民的擁護。楊么在楊旗嘴(今漢壽縣城附近)訓練水兵,並在此地打了一場勝仗。當地百姓們紮起蚌殼燈、蝦燈、魚燈等,載歌載舞歡慶勝利。後經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逐漸演變成具有一定表演程式的舞蹈形式,在明末清初時還傳入宮廷。
其二,傳說蚌殼姑娘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所變,一天在海灘沐浴,呂洞賓見其容貌秀麗,邪念頓生,便化作一駝背、歪嘴、跛腳的小沙彌向她調情;當小沙彌近前時,蚌姑娘便大顯神通,狠狠地用蚌殼夾他的頭、手、足,使他疼痛難堪而退走。不久,蚌姑遇見一英俊漁郎,頓生愛慕之情。當漁郎捉蚌時,蚌姑故意夾著他的頭、手、足和他逗趣,但卻不加傷害。聰明的漁郎領悟了她的心意,便用漁網將她擒獲,從此二人結下了美好姻緣。
其三,說是洞庭湖畔有一漁夫,家境貧寒,年近四十尚未娶親。一次駕船出湖,捕得一隻大蚌。晚上,蚌殼張開,露出無數珍珠,照得屋內如同白晝,一位美麗的姑娘從蚌中飄然而出,便和漁夫作伴。凌晨,蚌姑對漁夫說:我是修煉千年的蚌精,念你勤勞忠厚,將珍珠留贈給你,我回水晶宮去了。說完,便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漁夫。不久,傳聞每夜都有一隻立著的大蚌出現在湖面上,殼內閃閃發光。漁夫驚喜尤分,便將他與蚌姑邂逅相遇的情形告訴了鄉親,並拿出珍珠來證實此事。從此,人們就認為遇風蚌姑是吉祥之兆,每到年節,紛紛扮演蚌殼,以求致富和幸福,從此便有了《安鄉蚌舞》。
《安鄉蚌舞》大多數為通過舞蹈動作和啞劇表演來敘述情節。《安鄉蚌舞》所表現的內容基本
上是表現蚌姑戲謔漁翁,漁翁捕蚌未獲的生活情趣的。《安鄉蚌舞》一般為二至三人表演。由於內容的不同,所以出現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及不同的人物形象。除蚌姑這個富有浪溫色彩的、以旦角妝扮的主要角色外,大多數節目都有醜扮的漁翁與搖旦妝扮的漁婆二人。
《安鄉蚌舞》都有簡單的情節,運用舞蹈、啞劇、手勢及面部表情等表現手段,樸實而又簡煉地塑造了各個富有個性的人物,它已具有民間舞劇的雛形,由於深受戲曲表演藝術的影響,因此在塑造人物上帶有戲曲行當的痕跡。
《安鄉蚌舞》的服飾根據不同人物,採用與戲曲行當相近的裝扮。道具除槳、漁網、扇各地相同外,蚌殼形狀也大都一致,只是裝飾上有簡有繁,有些地方的蚌殼還是透空的網狀,讓觀眾能透過蚌殼看到演員的表情及體態。
《安鄉蚌舞》2008年已列為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欽鋒、劉曉芳為《安鄉蚌舞》傳承人。 (全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