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安臨來,英文名Leslie·M·Anglin,1882年2月23日生於美國喬治亞州斯圖爾特縣(Georgia Stewart Country)。他是詹姆斯·梅迪森·安格林同撒拉·艾瑪夫婦(James Madison and Sarah Emma)的第二個孩子。在他6歲時,全家遷居喬治亞州西南部的厄爾利縣(Early County)。在這裡父母又為他添了3個妹妹和弟弟德懷特,比他大12歲的哥哥福利特·伍德已經夭折。(資料引自《20世紀之阿尼色弗》第2節“火後餘生”,美國W·B·E公司1951年出版。該書由傳主安臨來的夫人安美麗和美國芝加哥“阿尼色弗”辦事處主任蘭德馬克等提供資料指導撰寫,並審閱修訂全稿)安格林家族的歷史,可追溯到18至19世紀美國進行的印第安戰爭期間。在那場戰爭中,安臨來的祖輩亨利·安格林(Henry Anglin)建有戰功。迄今在羅得島普羅維登斯的“印第安戰爭英雄紀念碑”上,還鐫刻著亨利·安格林的名字。
喬治亞州的一些史料表明,安格林家族在獨立戰爭初期就生活在斯圖爾特縣。戰後,從政府得到作為服務報酬的土地。南北戰爭時期,安臨來的祖輩兄弟二人又參加戰鬥,其祖父小喬治亞·安格林(Georgia Anglin)一家曾是貴族人士。家有1000英畝土地,由奴隸代之耕作。解放戰爭之後,美國第二個《解放黑奴宣言》於1863年正式頒布。1865年美國國會修正憲法,禁止延續奴隸制,安格林家財產被奪。由此徹底改變了這個家庭的生活道路。安臨來的祖父祖母苦苦地掙扎才活下來。
相關事件
抵中國泰山1910年11月4日 ,安臨來夫婦告別母親和家人,於新墨西哥州阿拉毛高道起程。11月8日,從舊金山登上開往中國的“朝鮮號”輪船。12月9日抵達青島港。12月14日到達泰安城元寶街浸信會教堂。
1911年4月中旬 安臨來登泰山,訪城鄉領悟泰山民俗和鄉間貧苦人們的生活。4月21日,安美麗生下一女兒,起名瑪格麗特·艾維林·安格林。在漢語老師幫助下,夫婦兩人取漢名安臨來、安美麗。辦東關教堂1912年上半年 由於傳教方式不同,安臨來夫婦與白泰理分手在泰城東關迎喧街購房,辦泰安東關基督教堂。9月3日,小女兒患傳染病夭折。
1913年春季,安臨來讀上海英文刊物《宗教雜誌》1910年元月號吳徳施《為中國辯護》,稱讚吳文對中華民族的讚揚,說“的確是好文章”。
1916年1月,在泰安范家莊收領第一個孤兒六兒,繼收張興友、馮錫泉等5個孤兒。3月,創立山東泰安“阿尼色弗”孤貧院,又名泰山孤貧院。
半工半讀開班1918年收領孤貧兒50餘名,分男、女兩班,半日讀書,半日勞動。聘泰安郭家樓陳松山教學。
同時,成立木工房、鐵工房、織布房。
1920年夏 ,安臨來帶人赴河北和山東北部災區調查,收領孤兒180餘名。成立織襪房、製鞋房。租購迎喧街路南房屋,作南校。
安臨來、安美麗首次赴美國募捐,宣傳山東泰安“阿尼色弗”孤貧院。安臨來在美國創刊《收穫者》。
1921年泰山孤貧院缺糧斷炊,孤兒成批離走,院內發生危機。安臨來回國整頓孤貧院。安美麗留美國繼續募捐。
1922年孤貧院局勢穩定,安臨來返回美國。教員陳松山代管院務。
1923年春 ,泰安疫病流行,院內60多名孤兒和2名外籍人病死。再度引發孤兒逃散,出現危機。
華北區神召會,派克謨禮來院施救無效。安臨來夫婦接電後,決定將泰山孤貧院交美國神召會總理事會接辦。
美國神召會將“一筆巨款”匯往泰山孤貧院,並派人到院管理。不久其人員逐步撤離。
安臨來、安美麗重回泰安接辦孤貧院。並成立衛生醫療所,為孤兒、院人防疫治病。
1924年孤貧院大興建築,修建院舍,構築南北院地下通道。租米家胡同民房一處,作西校。
1925年4月1日 購買三戶夏姓土地,習稱“河東五畝大地”。在美國定購的磨麵機、發電設備運至泰安,開工生產“美瑞德”牌麵粉。受泰安城關參議會和泰安縣府委託,緊急加工麵粉,解駐兵搶掠民糧之危。
孤貧院與東關街道安裝電燈、路燈。敬奠瀛(後為“馬莊耶穌家庭”家長),在孤貧院工作一年,因涉及包庇姦情而離院。
1926年夏 ,孤貧院舉行首屆國中孤兒學生國中畢業典禮。
秋季,安臨來赴上海,在《通向報》刊登“十萬元募捐啟”
出資送孤貧院盲童赴上海盲童學校學習。
11月,上海《申報》發表安臨來“為山東孤貧院募捐”訊息。北洋政府山東省督軍張宗昌捐資助泰山孤貧院。
泰安道尹許瀛州、泰安縣知事孫肇齡等為孤貧院捐資,並發“代募啟”。
1927年 3月23日 北伐戰爭“南京排外事件”發生,3名西人被殺害。
3月底 駐泰安美英傳教士等據本國領事館令,撤至青島避難。安臨來夫婦為保護院內孤貧而拒不撤離,受到譴責。
4月中旬 ,局勢緩和,安稱之為“黑色十四日”, “美好十四天”。
“十萬元募捐活動”延續進行,新一任泰安道尹唐柯三、縣知事安仁,率泰安各機構及區鄉鎮官紳為孤貧院捐資,並發“代募公啟”。夏季,孤貧院舉行國中第二屆學生畢業典禮。
1928年4月下旬 北伐戰爭泰安戰役爆發。5月2日,北伐軍占領泰安。北洋政府泰安道尹公署、泰安縣署公垮散,國民泰安縣政府成立。6月1日, 國民山東省政府在泰安成立。夏初, 安臨來再次回國募捐抵達美國。6月8日 ,安臨來與美國神召會總理事會簽定“協定”,神召會對孤貧院只有“道義上的義務”。安臨來在蘭德馬克協助下籌建“阿尼色弗”美國芝加哥辦事處。租購原夏家香客店房舍作男校。“院丁登記冊”統計,院內孤兒、孤幼殘疲癃、災民等計1096人,其中山東籍849人,河北141人,河南6人,江蘇9人,四川1人。
訪歐亞1929年,安臨來抵北歐,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諸國。訪挪威、丹麥等諸國。訪英國,參觀喬治孤兒院。在歐洲各國參加聚會100餘次。訪巴勒斯坦,參觀耶路撒冷聖地。
10月末 ,安臨來游歐亞諸國回國抵達上海。安美麗赴滬迎接。11月上旬,安臨來回泰山孤貧院。
同年 收入34077.24美元,開支42000美元,虧空922.76美元。
1930年1月, 孤貧院第三屆生畢業。春至夏,泰安出現旱荒。孤貧院收養人數繼續增加。著名泰山學者王價藩、文人李子元等撰《頌安臨來牧師》、《孤貧院參觀記》、《代募公啟》,讚頌安臨來夫婦和他們創辦的孤貧院為“今窮苦人之生佛”。泰安商會倡導為泰山孤貧院勸募。
蘭德馬克訪孤貧院1931年1月29日,泰山孤貧院舉行第三屆學生畢業典禮。5月,建成南書房、倉庫和編制刺繡縫紉等容納150名女生做工的工房。6月,國民軍第十五路軍總指揮馬鴻逵在“中原大戰”後駐防泰安,應邀訪孤貧院,“助洋千元”。孤貧院購縫紉機6部,成立縫紉製衣部。夏季,舉行第四屆學生畢業典禮。秋, 在梳洗河畔改土治沙,種植大豆,創當地最高產量。奶牛增至42頭,半年產奶4200千克。9月,日本侵略者發動“918事變”侵占東北三省訊息傳至泰安。安臨來憂患加重。11月,美國(芝加哥)辦事處蘭德馬克按安臨來安排到泰山孤貧院參觀實習。一年後返回美國。
馮玉祥訪安臨來1932年 3月24日 馮玉祥將軍賦居泰山普照寺,與夫人李德全訪安臨來,參觀孤貧院,並捐資。
蘭德馬克在美國展開宣傳募捐活動,收效顯著。購買電影放映機租片在泰城公映。
1933年,美國辦事處註冊成立。6月,“阿尼色弗”美國辦事處註冊在芝加哥正式成立。泰山孤貧院駐濟南辦事處及濟南英文打字學社成立。購舊汽車一部,往返濟南經營運輸。馮玉祥將軍重訪孤貧院,與安臨來長談。
1934年1月1日,馮玉祥派其子馮洪國送信給安臨來,書面告知資助,後又兩次增助,共每月助資60元。
春 泰安抗日救亡人士夏振秋訪孤貧院男校學生鄒玉朋等。中部辦“鳥鳴林”、“野荒園”牆報,評論時政,。
夏 幾百名孤兒發起“趕三肖”學潮,“反虐待”、“反飢餓”,驚動泰安縣政府。三名肖姓人逐院。6月11日 ,馮玉祥請安臨來選派畢業生王佩玲到他辦的貧民國小任教。冬季,安臨來撰寫“阿尼色弗泰山孤貧院”小冊子,擬《山東泰安孤貧院之現狀與復興計畫》,在中國發起“十萬基金募捐運動”。11月 ,山東省府主席韓復榘視察泰山孤貧院並捐資,留言。安臨來撰《阿尼色弗泰山孤貧院》在美國印行。
1935年2月2日(臘月二十九)下午 ,馮玉祥應安臨來邀請,偕夫人李德全攜子參加孤貧院學生畢業典禮和5對男女孤兒集體婚禮。2月5日(正月初二), 安臨來夫婦到泰山“五賢祠”訪馮玉祥共進年飯,互贈賀禮。
馮玉祥致信汪精衛、孔祥熙、朱家鏵,介紹安臨來赴南京募捐。
4月, 濟南、泰安成立“十萬基金募捐運動”董事會。
5月17日, 安臨來持馮玉祥函抵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見孔祥熙。5月19日見汪精衛。6月13日, 孤貧院產桃木茶桌、醫用紗布、刺繡品等運往青島,參加鐵路沿線產品展會,醫用紗布獲“極品”獎。
6月17日, 孤貧院斷炊“創新記錄”,“23小時半喝3斤麵湯一次”。
6月19日 , “十萬基金募捐運動”上海董事會組成。
6月24日, 黃河泛濫,水災嚴重。孤貧院收容魯西災民200餘人。6月28日 , 安臨來就災民收容事呈山東省府案,省府表彰泰安的災民安置。
7月20日 , “十萬基金募捐運動”之南京董事會成立。
7月24日 , 泰山孤貧院易名“泰山教養院”。
8月20日 , 泰安縣長周百鍠到院協商,孤貧院增收魯西災民500人。
9月 ,《岱聲》雙月報印發創刊號。
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本年度為“兒童年”。安臨來撰“泰安孤貧院底理論基石”在《岱聲》報發表,並邀請中華慈幼協會總幹事長許建屏撰“兒童救濟問題之檢討”。
孤貧院組織災民“以工代賑”,築梳洗河堤2700米,治理了這條河道。
《岱聲》報發布孤貧院畢業及離院男女學生籍貫統計表。
10月 ,安臨來率孤兒代表到“五賢祠”送別馮玉祥將軍,並贈送錦匾。
1936年 5月13日,馮玉祥於南京郵寄蘇州刺繡枕套半打贈安臨來,以助教養院在美國募捐。
8月,安臨來應邀赴青島出席中華慈幼協會全國第三次會議,提出4項議案。
安美麗患重病,多次赴診無果。
1937年6月26日 安美麗赴齊魯醫院查出惡性腫瘤。經兩次手術,腫瘤切除。7月27日,教養院孤兒、職工迎接安美麗出院歸來。
9月,安臨來夫婦決定回美國募捐,以解經濟危困。陳永年、肖樹棲、肖美麗隨同。
10月24~27日,日軍多架飛機轟炸泰安火車站至下河橋、東關一代帶。教養院南鄰落彈起火,院內無人員傷亡。
11月 ,安臨來一行啟程離院,經濟南、青島轉香港乘船赴美。周文英被安委任教養院代理院長,張敬靈、張興友為副院長。
12月31日晚,日軍侵占泰安。
國民軍韓復榘不戰而逃。泰安縣政府南撤垮散。
教養院將撤兵扔在火車站的一車廂麵粉搶運院內。
泰城東關居民紛紛到教養院避難。
1938年1月 ,安臨來夫婦在芝加哥開展募捐活動。
教養院孤兒鄒玉朋、范天恩等40餘人投身抗日洪流。
10月 , 在芝加哥著名的慕迪教堂舉辦大型募捐集會。
1939年安臨來撰《阿尼色弗教養院》書冊在美印行。併購舊汽車一部,巡遊美國南部、中部募捐。
安臨來夫婦赴喬治亞州厄爾利縣看望鄉親。又到卡羅來納州訪問撫養安美麗長大的孤兒院。
同年9月 ,美法對德宣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安臨來準備返回中國。
1940年回院。7月31日,安臨來夫婦同肖樹棲、肖美麗由洛杉磯登船回國。陳永年留美入芝加哥慕迪神學院就讀。蘭德馬克被指定為美國(芝加哥)辦事處主管。9月 ,安臨來夫婦向出國前委託的院長、副院長周文英、張興友、張洪範贈送金表,以示表彰。
1941年3月,為完成教養院北部院域改造,以3500塊大洋高價購買劉姓居民住宅一處。夏季代院長周文英因與安臨來意見分歧而辭職離院。7月,教養院為安美麗舉辦56歲生日聚會。8月, 安臨來致函芝加哥辦事處蘭德馬克:“儘管泰安被烏雲籠罩著天空,雷聲隆隆,但我們充滿信心。”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交通郵電全斷,泰山教養院與芝加哥辦事處中斷聯繫。
安臨來辭世1942年1月,日軍通令驅趕安臨來夫婦和美英人員離院。安臨來堅辭不從。夏季日軍傳訊安臨來,查抄其辦公室、臥室。日軍派半個班兵力進駐教養院,威逼安臨來。日偽派人接管教養院工作,安臨來夫婦被監控。秋天安臨來再次被傳訊,回院又受日兵圍攻,不日患“中風不語”。
9月5日,泰山人的好朋友、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安臨來辭世,享年60歲。
日本人石楚安藏被派掌管教養院,閆立倜任院長。冬,安美麗被押送日軍濰縣集中營。1944年安美麗在濰縣集中營編制“關押人員名單”,AVAPATTEN(愛娃·徘頓)入冊。
1945年7月院長閆立倜擬文報泰安縣偽縣長張某,院內孤兒“屢經疏散只有百餘人”“羅雀掘鼠,日食草根樹皮。”申請免農業稅。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7日 美國派飛機在濰縣集中營上空盤鏇,宣告勝利訊息。安美麗被釋回美國芝加哥。石楚安藏、閆立倜逃離教養院。
1946年7月 ,美國芝加哥辦事處主任蘭德馬克訪華於濟南成立“泰山教養院院務執行委員會”。周文英、張錫珂出任教養院正、副院長。同時,成立泰山教養院濟南分院,肖樹棲兼任院長。7月22日 ,芝加哥辦事處恢復對泰山教養院的資助。至1951年11月9日,院內共收到美國匯款89筆,計2.32億元(舊幣),折合新幣2.32萬元。
保護教養院1948年7月15日 , 解放軍第五次解放泰城,泰安全境解放。魯中行政公署主任馬馥塘致函泰山專員公署專員對泰山教養院“妥為保護,不得隨意侵害。”8月, 原泰安教養院院務行政委員會主任肖樹棲隨國民軍撤往青島。不久撤至台灣。1950年赴美國定居。
《收穫》更名1950年夏天,安臨來生前創辦的《收穫》雜誌更名《阿尼色弗收穫者》,安美麗為該刊物撰寫回憶錄。蘭德馬克任編輯。
政府接管教養院1951年4月1日,哈利·J·阿爾巴斯編寫的傳記《20世紀之阿尼色弗》經安美麗、蘭德馬克、肖樹棲審校後在美國出版。4月25日,經泰山專員公署同意,泰山教養院院長周文英和張興友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召開的“處理接收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構”工作會議。會後,周在泰安、濟南作傳達、匯報。6月14日又赴上海出席華東軍政委員會召開的接管工作會議。
秋季教養院不斷有人上訪,控告教養院有工作人員打罵孤兒。要求政府接管。
9月5日 ,山東省泰安專員公署專員劉舜卿率員接管泰山教養千院,成為國家辦社會福利機構。周文英、張錫珂任副院長,張興友等10人留用。同時,濟南分院併入濟南市社會福利院。山東省泰安專署公安處派員進教養院考察,並寫考察報告稱:安臨來創辦孤貧院是為收養中國孤貧兒童。
1952年9月28日 ,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安美麗於美國芝加哥病逝。享年67歲。蘭德馬克於1953年7月10日,去中東途中在巴黎因心臟病意外逝世。此後,由喬治·海德伯格接任美國芝加哥阿尼色弗辦事處總裁。
歷史評價
20世紀上半葉,正值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之際,中國社會發生大動盪大變革的歷史年代,美國傳教士安臨來偕夫人安美麗由太平洋彼岸來到中華泰山,在近40年曆程中,他們含辛茹苦,歷盡艱辛,創辦了以半工半讀為主的“阿尼色弗”孤貧院,恤貧育孤,將畢生獻給了中國慈善事業。
中國近代愛國將領馮玉祥稱其“慈祥愷悌”,“處處施惠於孤貧的慈善家”;近代著名泰山學者王價藩稱之“真今窮苦人之生佛”;美國有人稱他們是“20世紀的阿尼色弗”——也有人說他是“叛逆者”;學者王克煜教授說他為養育孤貧甘願做泰山的窮西洋人,是中美民間友誼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