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茶科所

長期從事茶葉科研,縣茶科所的科研人員從骨子裡透著一股純樸,不善言談。 目前,縣茶科所主持在研的市級科研項目有3個,參加省農科院、省農林大學等單位的科研項目6個。 記者從海峽茶博園項目部獲悉,縣茶科所已作為科研區,納入海峽茶博園規劃建設。

本報訊 (記者林育金)烏龍茶空調做青技術、茶葉農殘生物降解、生態茶園建設、老茶園改造……安溪茶產業的每一次科技進步,都傾注了縣茶科所科研人員的心血,他們是默默奉獻的幕後工作者。本報記者探訪我縣被稱為茶業“矽谷”的茶科所。
科技成果茶界領先
位於參內鄉圓潭村的縣茶科所,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初。這個並不為茶鄉市民所知的院落里,顯得寧靜。長期從事茶葉科研,縣茶科所的科研人員從骨子裡透著一股純樸,不善言談。聽說要採訪,縣茶科所所長王建法拿給記者一本論文集,他們的工作成效,都體現在這本論文集上。這是他們去年為紀念建所30周年,把發表的論文收集整理,結集成冊。
一篇篇論文,凝聚著茶科所這30多年來的心血。翻開厚厚的論文集,他們在省內外茶葉科技刊物上發表的100多篇論文,大量翔實的實驗數據、圖表,科學嚴謹的結果分析,從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栽培試驗研究到茶樹植保、設備、生化與加工,茶樹栽培、茶樹品種、種質保護、茶葉加工、茶樹病蟲防治、生態茶園建設,以及茶業經濟發展探索等諸方面,都是他們研究的範圍。
跟隨王建法來到茶科所後面半山腰上20多公頃的茶葉公園,其中6公頃的標準茶園,分為茶樹品種園、試驗園、示範園等。每天,茶科所的科研人員就在這裡觀察、記錄,獲得第一手數據和資料,然後分析比較,不斷積累與創新。他們在這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耐得住寂寞,潛心茶葉科研,不由讓人心生敬重。
雖然茶科所只有12位科研人員,但茶科所創所30多年來,先後承擔省、市、縣下達的科技計畫項目30多項,茶業界領先成果比比皆是,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市科技進步獎8項, 多個項目獲縣科技進步獎。
茶農是第一創造者
“廣大茶農才是發明者,第一創造者,茶科所只是對其成果進行論證、總結和提高。”談到茶業科研,王建法解釋他們的工作。
今年春茶最佳採摘時節正好遇上連日陰雨,茶農有的使用“鎢絲燈”、有的則使用“浴霸”進行曬青萎凋。縣茶科所的科研人員及時深入一線,觀察研究雨天曬青的各種方法,收集數據,探索如何去除茶青中殘留雨水。經過反覆觀察,浴霸的效果好於鎢絲燈,原因在於浴霸最接近陽光。
“這種研究,茶科所無法獨立完成,要依靠茶農,只有茶農採回‘雨青’,多戶進行,樣本多,最後的結果才科學。”縣茶科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王文建介紹。
20多年來,茶葉加工研究風潮正興起,現代機械和食品科學,開始融入茶葉科技大家庭。採茶機、揀梗機、烘乾機、除塵設備等茶葉機械,開始引入並試用於我縣的茶產業。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空調做青技術,早在1984年縣茶科所就著手進行研究,1989年,經過進一步完善、成熟,在我縣茶葉製作中得到推廣,改變茶葉生產加工“靠天吃飯”的歷史。
目前,縣茶科所主持在研的市級科研項目有3個,參加省農科院、省農林大學等單位的科研項目6個。此外,縣茶科所正積極探索《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茶葉的衛生質量安全。《鐵觀音生產的低碳技術研究》也在進行中,綜合探索鐵觀音高效優質安全生產的低碳技術措施。
打造茶業科技系統
去年10月,科技部公布“十二五”國家科技計畫農村領域科研預備項目審評結果,多項茶葉科研課題入選。而在往年國家科技部立項的科研課題中,茶葉科研大多作為子項目參與立項。這無疑是國內茶界的一個重要突破。
記者從海峽茶博園項目部獲悉,縣茶科所已作為科研區,納入海峽茶博園規劃建設。未來的茶科所,將集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服務於一體,植入科技、現代、交流的理念,下設鐵觀音工作室和科研基地。
“未來茶葉科研,在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將優先側重於特殊茶葉品種的選育套用、茶葉提取物以及茶葉使用範圍拓展等。”王建法告訴記者,在未來的科研系統中,企業研發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後,我縣茶葉科研將致力於通過現代科研方法,借鑑傳統科技成果,通過政府、企業、科技專家和農民的互動,打造一個獨具特色和優勢的茶葉科技系統,促進產業鏈升級改造,造福茶鄉人民。
為實現規劃目標,縣茶科所積極以《安溪烏龍茶現代栽培生產技術研究及產業基地建設》為載體,正在開展茶樹遮陽技術、空調綜合做青技術、茶葉機械採摘與配套工藝技術等研究;聯合佳友、韻和等茶葉機械公司,進行茶葉加工設備的引進消化,研發清潔化自動化生產線,為實現一流的烏龍茶科研所大步朝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