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淮寺始建於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金臂禪師所創,原址在龜山,時名龜山寺。復建於明代,取名安淮寺,含有淮水安瀾之意。
歷史
元朝末年,戰火紛飛,兵燹不已,龜城逐漸衰落,龜山寺受到嚴重破壞。明末清初,黃淮水患日重。康熙年間,龜山寺和洪澤鎮、泗州城皆遭沉陷,寺院佛壇無一倖免。直至道光年間,寺廟才得以重建。時值淮水安瀾,便將新落成的寺院命名為安淮寺。正如寺聯所云:“佛法無邊入水百年還出水,鐘聲依舊臨淮千里更安淮。”清代進士、體仁閣大學士阮元曾撰《移建安淮寺碑記》,阮公清秀的八分書碑,迄今仍屹立在龜山之巔。
1994年,安淮寺又復建,並移址於此。看,這副“安淮禪寺”的匾額,為中國佛教高僧茗山大師所題。安淮寺內有大雄寶殿,供奉佛祖、觀世音等十餘尊菩薩,還有緬甸人贈予的大型玉佛和一部《大藏經》。現在這座寺院,集佛、道、神於一體,一門三教,眾神仙共居一山,在友好的氣氛中探討著人生的真諦。1996年合成法師來此住持。他以寺為家,身不入俗,影不出山,專心修禪,以一個普通僧人身份與同修真誠相處,多方化緣籌集修寺資金。後來老禪師坐化於此,這就是他的舍利塔。現在,“山川繚繞蒼冥外,殿宇參差壁落中”,安淮寺已成為洪澤湖區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