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尼事件

安東尼奧尼事件

1972年,在《無限春光在險峰》與《過客》之間,安東尼奧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邀請,訪問中國。他拍了紀錄片《中國》(Chung Kuo - Cina),但是該片卻被中國當局以“反華”與“反共”為理由嚴厲譴責。這部紀錄片在中國的第一次放映是2004年11月25日在北京,由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一個紀念安東尼奧尼貢獻的影展之中。

基本信息

文革時期的中國電影留給人們的記憶有很多空白,除幾部樣板戲和革命電影外,幾乎就是真空。1972年,享譽世界的義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lo Antonioni)曾受中國政府之邀,拍攝了一部長達3小時40分鐘的大型紀錄片《中國》,紀錄下許多當時中國的真實影像。這部電影拍攝前後的風波,是真正意義上文化的碰撞,是當時極左思潮和西方現代思想觀念的衝突。

事件

一個行者受邀赴華拍片

在中意重新建交後的1971年7月20日,義大利國家電視台向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發出公函,希望在中國拍攝一部紀錄片,並委託安東尼奧尼擔任導演。1972年,安東尼奧尼在中國政府的邀請下到了中國,他自稱是“一個帶著攝影機的旅行者”,想要拍一部不帶任何教育意義的紀錄片。他的攝影機猶如他的眼睛一樣真實地記錄下中國。安東尼奧尼雖然是政府請來的客人,但是和那個時代所有到中國的外國人一樣,他的行動仍然受著極大的限制:關於他可以經過和不可以經過的路線。他們一行人曾經在房間裡和中國官員討論了整整三天,最終他唯一可以選擇的方案是“妥協”,放棄原先從義大利帶來的長達近半年的計畫,在短短22天之內匆匆趕拍。

安排好了給他拍

中國觀眾一眼便可以看出什麼是安排給外國人看的內容:那些學校、工廠、幼稚園、包括公園,人們整齊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臉上洋溢著幸福、自信的笑容,兒童們天真爛漫,歌聲清脆嘹亮。紡織廠的女工們甚至在下班之後還不願離去,她們自覺地在工廠院子裡圍成小組,學習毛主席語錄,討論當前形勢。當然,攝影機這個東西有它神奇的一面,鏡頭有自己的邏輯和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於是影片中不時出現這樣的“裂縫”:一些未經安排的東西,它們自己從某個角度不經意地冒了出來。在河南林縣的某天,安東尼奧尼他們發現一群人行動舉止異常,於是他們舉起機器跟了過去,結果來到一個自發的集貿市場,人們帶著自產的糧食、家禽和自製的食品,在那裡做起了買賣,這在當時幾乎是違法的。這個小小的市場有點紊亂,貨物參差不齊,人們臉上流露著明顯的不安,這些與另一組鏡頭中(當然是安排好的)北京某大商場的琳琅滿目、肉類和各種時鮮蔬菜堆成小山的盛況,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

突如其來的大批判

這部被貝爾托魯齊認為是“真正描繪中國城鄉詩篇”的紀錄片《中國》,使得安東尼奧尼在當時的中國遭到未曾預料的批判。然而對於一部電影發起如此持久的、大規模的、全國性的批判運動的情況,卻只有在當時的中國才能看到。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惡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評論員文章。至此,對於安東尼奧尼的批判就如暴風驟雨般而來,批判活動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僅2月和3月間發表的部分文章就結集了一本200頁的書,名為《中國人民不可侮———批判安東尼奧尼的反華影片〈中國〉文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6月版),作者來自“全國各條戰線”。對於中國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屑一顧,而是偏重於捕捉日常生活場景,這可以說是當時中國人批判安東尼奧尼影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系列批判文章中就提到“安東尼奧尼要拍什麼‘偏遠的農村’、‘荒涼的沙漠’、‘孩子的出生’、‘人的死亡’等等的計畫”,“在鏡頭的取捨和處理方面,凡是好的、新的、進步的場面,他一律不拍或少拍,或者當時做樣子拍了一些,最後又把它剪掉;而差的、落後的場面,他就抓住不放,大拍特拍。”等等諸如此類。

安東尼奧尼被指責“背叛了中國”

1964年安東尼奧尼曾憑藉《紅色沙漠》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斬獲“金獅獎”,那年他52歲。然而時隔10年,在1974年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安東尼奧尼卻在獲得榮譽的地方遭遇了痛苦。作為威尼斯雙年展活動計畫的一部分,《中國》安排在威尼斯最好的鳳凰劇院上映,但訊息傳出後,由於各方的壓力,最後更換了另外一家影院。影片放映之前,正要進影院時安東尼奧尼被突如其來的一大群觀眾包圍了,這些人是親華的義大利左派激進分子,面對這些人的抗議和指責,安東尼奧尼有口難辯,他不僅不被中國人接受,而且在自己的國家也受到攻擊,並被指責“背叛了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