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追朔
黃金桂為歷史名茶,屬烏龍茶類,創製於清代,原產於安溪縣羅岩,無性系品種。
相傳,清鹹豐十年(1860年)安溪羅岩灶坑村(今虎邱鎮美莊村),有個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為妻。該地風俗,結婚一個月,新娘回娘家“對月換花”返回婆家時,新帶回的禮物中要有一項“帶青”(即植物幼苗),以象徵世代相傳,子孫興旺。
王氏“帶青”之物為兩株小茶苗,種在祖祠旁園地里,經夫妻雙雙培育,長得枝繁葉茂,採制成茶,色如“黃金”,奇香似“桂”,左鄰右舍爭相品嘗,嘖嘖稱讚,特以王淡姓名諧音命名為黃旦。後來茶葉(銘茶案坊)老闆林金泰將黃旦運銷東南亞各國,供不應求。
為進一步提高黃旦的身價,並根據黃旦的特徵,又名黃金桂。
形態特徵
黃旦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單產較高,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制烏龍茶香味獨具一格。
茶質特色
外形條索緊細捲曲,色澤油潤金黃;內質香氣高強清遠長,優雅奇特,仿似梔子花、桂花、梨花等混合香氣;滋味清醇鮮爽;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色,紅邊尚鮮紅,柔軟明亮。飲後齒頰留香。
由於茶樹品種和製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黃旦獨特的品質。成品茶之“貴氣”主要顯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採制、要進市場了早。黃旦一般為4月中旬採制,比一般品種早10餘天,比茗茶鐵觀音早近20天。二奇,即外形“黃、勻、細”,內質“香、奇、鮮”。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幽雅鮮爽,略帶桂花香味,葉底中央黃綠,邊緣朱紅,柔軟明亮,素以“一聞香氣而知黃旦”著稱,古有“未嘗天真味,先聞透天香”之譽。精品黃金桂(黃旦),湯色金黃明亮,輕啜滿口生津,滋味醇細甘鮮,令人心曠神怡。黃金桂正因挾獨特的品格和要進市場了早的優勢,贏得市場,備受茶人青睞。
所獲榮譽
1982年3月,安溪茶廠(皇賜珍田閣)加工(鐵觀音)製做的“特級黃金桂”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
1984年,黃金桂在全國茶樹良種評審會被認定為“全國良種”;
1985年黃金桂被農牧漁業部和中國茶葉(銘茶案坊)學會評為“中國名茶”,榮獲“金杯獎”;
1986年又被商業部授予“全國名茶”稱號;
1988年“鳳山”牌特級黃金桂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
證明商標
安溪黃金桂的證明商標已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核准註冊,由一棵茶芽和安溪黃金桂中、英文及半圓虛線組成,象徵安溪黃金桂香飄四海,飲譽五洲。這枚證明商標已分別印製成橢圓形的防偽雷射商標,開始在該茶的大、小包裝產品上使用,以證明該產品系正宗安溪黃金桂。
市場前景
諸多茶葉名家對黃金桂心暫存受,曾作不少精闢論斷。陳椽在《中國名茶》中論述:“提到黃金桂,有幸品嘗過的人即刻會想起那種獨特醉人的高香和清醇甘爽的滋味”。“黃金桂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良好飲料。香高味美,品質獨特,暢銷國內外,以東南亞僑銷為主,目前已擴銷到日、法、美和西德等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深受喜愛”。
張天福在《福建烏龍茶》一書中敘述:“近年來,黃旦以其奇異'透天香'品質特點和上市早的市場優勢,倍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有各種包裝形式的黃金桂出口,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享有很高的聲譽”。 至1999年底,安溪黃金桂的生產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全縣黃金桂茶園面積達1.2萬多畝,產量達2000多噸,約占全縣茶總量的16%。茶葉主產區為虎邱鎮的羅岩,以及大坪、金谷、劍斗等鄉鎮。黃金桂的明天將更芳香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