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位於合肥市政務新區懷寧路268號,北臨天鵝湖,周邊有合肥大劇院、合肥奧體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等文化體育設施。建築面積41380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高度37.70米。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風格。外牆立面採用青銅紋理建材,體現厚重的文化歷史,內表面為木質襯裡,溫暖而人性化,中庭內面採用晶瑩剔透的玻璃做幕牆,具有一定的現代感。場地與空間的關節處點綴了深邃的竹海、靜謐的水池、精雕的長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顯了安徽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淵源。新館展陳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文明史陳列》,4個特色專題陳列——《徽州古建築》、《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安徽文明史陳列》位於2至3樓,《徽州古建築》位於4樓,《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位於5樓。

建築設計

建築構思

安徽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理範圍從北至南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別山區、沿長江平原與皖南山區等不同的地區組成,其地域文化豐富多元:既有徽風皖韻,也有建安風骨、老莊哲學;既有江南風光,也有黃梅戲曲、革命老區,難以局部片面地去理解和概括。基於對地域文化的發掘與理解,結合對建築基地與城市環境的的思考。新館設計強調整體性與概括力,避免陷於具體文化符號。

通過現代建築設計的思路與方法,運用空間、材質、構成等現代建築本體語言,來傳達地域文化的精神與內涵,體現對地域文化理解的時代精神以及新型的現代博物展覽空間觀念,最終,設計立意構思確定為——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文化內涵。四“水歸堂”即下雨時水從四面流向中庭,中庭開闊的空間營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動態景觀。而“五方相連”則通過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廳連通東、南、西、北四方,營造一種“天光雲影共徘徊”的空間格局。

建築結構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位於合肥市政務新區懷寧路268號,北臨天鵝湖,周邊有合肥大劇院、合肥奧體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等文化體育設施。

建築面積41380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高度37.70米。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風格。外牆立面採用青銅紋理建材,體現厚重的文化歷史。內表面為木質襯裡,溫暖而人性化,中庭內面採用晶瑩剔透的玻璃做幕牆,具有一定的現代感。場地與空間的關節處點綴了深邃的竹海、靜謐的水池、精雕的長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顯了安徽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淵源。

館舍介紹

1958年9月17日,毛澤東同志視察安徽省博物館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葉劍英、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館視察,陳毅同志題寫了館名。跨入新世紀,2010年5月17日,江澤民同志視察了安徽省博物館並親筆題詞。安徽省博物館也成為毛澤東主席唯一視察過的並就博物館事業作出指示的博物館,也是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核心視察過的博物館。

安徽新省博安徽新省博

建館以來,安徽省博物館以文物資源為基礎,陳列展覽為平台,文保科研為推力,宣教服務為保障,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獲評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陳列展覽大樓2007年被省政府納入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決定保留老館,規劃新館。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館新館為主的文化博物園區項目正式立項。2006年,省財政撥專款完成對老館建築的維修改造。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奠基,新館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造型體現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築獨特風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開放。推出基本陳列《皖風徽韻——安徽歷史文化陳列》,包括“安徽文明史陳列”以及“徽州古建築”、“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江淮擷珍”等專題。老館同時對外開放,以《安徽古生物陳列》、《潘玉良美術作品陳列》、安徽近現代史以及建國以來安徽省經濟文化建設成就展為主要內容。2013年,《皖風徽韻——安徽歷史文化陳列》榮獲第十屆(2011-201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組織機構

科技保護人員由最初不足5人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有著20多人的專業團隊,其中文物科技保護4人,文物攝影1人,青銅器修復4人,書畫裝裱4人、古籍修復3人,古陶瓷修復3人。同時為進一步提升年輕人的技術水平,另外還外聘大師級青銅器修復專家1人,書畫裝裱世家嫡系傳人1人,科技保護專家2人。專業隊伍文化水平整體較高,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中心總人數的35%以上,本科以上學歷占90%以上。研究人員專業搭配科學合理,以化學和材料學科為主,兼顧考古學、物理學、生物學、美學等其他學科,專業上做到優勢互補,目前已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

院長(下設2個部門:行政部門、業務部門)

行政部門(下設辦公室、安全保衛部、人力資源部、後勤保障部、離退休工作部、文化服務部)

業務部門(下設保管部、社會教育部、財務部、開放管理部、信息中心、展覽設計部、學術研究部、文物科、 技保護中心、策劃交流部)

展品介紹

安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的文化遺存使得安徽位居全國文物大省之列,安徽省博物館也因此得天獨厚,收藏甚豐。現有各類文物、標本、文獻、古籍藏品23萬多件,具有

重要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歷年來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收藏品多達4000餘件,其中吳越銅器、蔡國和楚國銅器尤為突出。這批青銅器,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珍貴資料。

安徽是文房四寶的故鄉。宣紙、徽墨、宣筆和歙硯,聞名遐邇,著稱於世。安徽省博物館是收藏文房四寶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

古代書畫是館藏品中的重要部分,藏品上萬件。其中以明清時期新安畫派為代表的安徽地方書畫流派的作品最為豐富,代表人物有漸江、查士標、汪之瑞、程邃等,他們的作品筆墨高秀,格調清逸。此外,汪士慎、石濤、梅清、蕭雲從、孫逸、包世臣、鄧石如等名家的作品均有大量入藏。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所藏古代工藝品中,以徽州三雕(石雕、磚雕、木雕)最有特色。其作品造型奇巧、鐫刻精細、內容廣泛、風格特異。

明代中葉興起的徽派版畫在世界版畫史上獨樹一幟,並成為中國版畫史上一個高峰,奠定了我國民族版畫藝術的基礎。安徽省博物館收藏了一批名畫家、名刻工的大量佳作。

明、清時期徽州契約文書,也是安徽省博物館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對於研究歷史上徽州地區政治經濟狀況、土地關係、思想文化、社會變遷、民俗風情以及明清時期著名的徽商,都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古生物化石標本也是館藏品重要部分,其中中生代、新生代動物化石及古人類化石、石製品、骨製品,對於研究中國古生物演化、環境變遷和古人類及其文化的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館藏現代藝術品中,收藏了著名旅法女畫家潘玉良的油畫、國畫、素描、版畫、雕塑等作品4000餘件,為國內外所矚目。

展覽與藏品

安徽文明史陳列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安徽省博物館新館

安徽人類歷史可上溯至250多萬年前——人字洞遺址,亞歐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存。各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則顯示了安徽境內氏族社會文化的高度發達。本陳列以時間為線,分為史前時期的安徽、夏商周時期的安徽、漢魏晉時期的安徽、隋唐宋元時期的安徽、明清時期的安徽五大部分.......

徽州古建築

徽州古建築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磚、石、木“三雕”藝術使之富有細部審美要素。徽州建築在建築技藝、民眾生活、倫理觀念、審美追求方面傳遞著諸多文化信息。徽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遞、龍川、呈坎等,建築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體現了良好的生態文明。本陳列通過建築構件、模型、圖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築的美輪美奐,又從徽州整體搬遷古民居一幢,原狀陳列,觀眾身臨其境,盡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安徽文房四寶

安徽是宣紙、徽墨、宣筆、歙硯的故鄉,自古以“四寶” 齊全著稱於世。本陳列展出了紙、墨、筆、硯四種主要文具,同時還展示了造型美觀、質地精良、製作工巧的筆筒、墨床、鎮紙、水盂、硯滴、筆擱、印章等各種輔助文具。此外,陳列中還設有互動區,觀眾可嘗試造紙制墨等工藝實踐活動,從中體驗製作文房四寶的雅趣。

江淮擷珍

江淮大地自古人傑地靈,勞動人民創造出的古代工藝品種類繁多。富麗華貴的金銀器、典雅潤澤的玉石器、巧奪天工的漆器、工藝獨特的鐵畫、造型別致的竹木牙角器,無不凝聚著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與才智。這裡展示的數十件館藏古代工藝珍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時代風尚和審美情趣,體現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新安畫派

新安畫派形成於明清之際,是以新安江流域為活動中心,繪畫題材主要依據黃山和徽州山水為表現對象的畫家群體。其領袖人物均為明朝遺民,他們標榜氣節、絕意仕途,專事繪畫,用荒簡的筆墨和高潔的畫境表達內心的不屈,藝術境界超凡脫俗。本陳列精選了館藏新安畫派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讓觀眾領會到明清新安地區藝術風貌以及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的筆墨韻味。

潘玉良美術作品陳列

本陳列遴選出潘玉良各類代表性作品,分為序廳、油畫、彩墨.國畫、素描.版畫.雕塑四大部分進行展出,同時展出潘氏生前所穿旗袍、展覽海報、獲獎證書及大量的生活照片等相關資料,全景式地反映出潘玉良的藝術人生。

安徽古生物陳列

本陳列在普及古生物學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以安徽地區發現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類化石、舊石器文化為主體,結合有關資料,向人們展示生物進化的歷史,是廣大觀眾、尤其是大、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的良好課堂。陳列所展示的標本,多為我省重要發現,為從事相關學科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性是建築的氣質和靈魂,也是形成城市特色和特質的基本要素之一.博物館作為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可以說它是展示、傳遞歷史和文化的典範,它所蘊含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是其最重要的特質。

參觀指南

地理位置

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天鵝湖南500米) 安徽博物院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交通路線

乘13路到祁懷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29路到安徽合肥體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安徽博物院。

乘166路到五爪塘站下,向西行100米至懷寧路再向北直行500米到安徽博物院。

免費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起停止取票、入場);星期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閉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