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清宮屬亳州,清王朝為鎮壓捻軍起義,從亳州、宿州、穎州、蒙城四城劃地,於1864年在雉河集建縣立制,名曰渦陽。太清宮隨之由亳州劃歸渦陽。
太清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初稱老子廟。唐李王朝稱老子為始祖,推崇之極,屢加冊封,並尊此廟為祖廟,賜名為太清宮。元以後,此宮易名為天靜宮。太清宮是老子出生地之說,遠非始於今日,歷代文獻和碑節記載早已屢見不鮮。
地理位置
安徽渦陽太清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城關鎮)境內,渦陽城北的安徽渦陽太清宮 渦北街道鄭店(正殿的諧音)村,元代改稱為天靜宮,俗稱老子廟,距縣城中心城關街道五公里。是當地人為紀念我國春秋時偉大的 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安徽渦陽)厲鄉曲仁里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
人文歷史
《渦陽縣誌》記載: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稱老子廟,後因桓漢帝夢見老子降於殿廷,於是頒旨在老子故里建廟立祠,祀奉老子。此後,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都曾下旨修建,規模漸大。到唐朝時,因李唐王朝以老子為始祖,對其尊崇至極,屢加冊封,並尊此廟為祖廟,大興土木,隆重興建。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年)、太宗貞觀六年(627 年)、高宗乾封元年(666 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相繼於此建設宮闕殿宇,其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不遜帝王之都。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封此宮為太清宮,唐末毀於兵火,幾成廢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兩度奉旨重建,到靖康之亂中,先遇兵災,後遭火患,宮觀面目全非。金代雖屢加修建,但與唐宋盛時相比,規模相差甚遠。元世祖以來,道教再度興盛,此宮得以新建,改名天靜宮。元至順三年再次大規模敕建,天靜宮重現昔日巨觀。明正德崇禎年間和清康熙八年均進行過裝修,至乾嘉年間,殿宇尚稱弘深,清末戰亂頻繁,殿宇日趨頹廢。近些年,當地政府在海內外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對太清宮進行了修復,太清宮包括;東嶽廟、九龍井、聖母墓、尹喜墓、鐘樓、鼓樓、三清殿、靈宮殿、迎仙殿、武家河以及宋代老君殿遺址和大批碑碣、漢磚、文物等。
著名景點
一座穿越千年的建築
5月11日的下午,站在東太清宮門前,陽光斜射到它斑駁的木門上,附近是大片大片的麥田,陣陣微風吹過,傳來“沙沙”聲,給這座神秘而安靜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氣。
關於東太清宮始建年月,目前已無法考證。據太清村的村書記劉文峰介紹,在1993年,渦陽縣老子究室的工作人員曾經從東太清宮裡的一棵皂角樹上折下一根樹枝,回去之後,數了下上面的年輪就已經有1890個。如今,又快過去20年了,這棵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1900歲,相傳,這座宮的年齡應該與皂角樹相仿。
“東太清宮原有正殿3間,供老子騎牛像;正殿西有三宮殿,前為祖師殿,東有流星園,西北建聖母庵。正殿屋山上有老子的八卦圖,前殿的房樑上有重建日期。”劉文峰介紹,這座宮原占地約60多畝,現在只剩下了7畝左右,連原先一些老子騎牛、各路神仙的泥塑和龍鳳造型的雕紋都遭到了破壞,現在已不復存在。
在東太清宮正門的兩側,各有幾間破舊的房屋,是先前的私塾。劉文峰迴憶,他小的時候就開始在這裡讀國小。2006年,為了保護東太清宮,國小就搬到了其他的地方。
一棵裝滿故事的古樹
繞過東太清宮的正殿,到了它的“背後”,就會發現一棵高大蔥綠的皂角樹。走近觀察,可以看出它是一棵飽經滄桑的古樹,兩個成人難以摟抱過來,樹幹中間有洞,可容兩人。
關於這棵皂角樹,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1996年這棵樹曾無故死去,三年內沒有發芽開花,冒不出一丁點兒綠色。到了1999年,東太清宮重新修葺時,它居然又意外地“復活”了。直至現在,這棵皂角樹仍然堅強地存活著。
村里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告訴記者,在他們小的時候,每到廟會,家裡的大人就會帶著他們到這裡燒香許願,祈禱祝福。趁著這會兒功夫,他和小夥伴們就會偷偷地溜到東太清宮後面的皂角樹下玩耍。
“皂角樹猶如擎天大傘,不僅可以避風遮雨,還洋溢陣陣清香。我和小夥伴們可以在下面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捉迷藏……玩累了,撿從樹上掉下來的皂角,用小刀割開裡面綠綠的肉來吃。”他說,“那時候,誰家有了難事就去那廟裡拜神,也有病人撿來皂角果熬湯喝,很快痊癒。也有人說皂角樹是老子的化身,是神靈所在。
幾次飽含深情的修葺
歷經了千年的風風雨雨,東太清宮也經過了四次的修葺。劉文峰介紹,第一次的初修是在明代,第二次重修是在康熙年間,第三次是清宣統元年,本縣人新疆巡撫袁大化進行重修,並豎碑記事。碑文中稱,舊宮有正殿三間,供老子騎青牛像。重修後,增添兩廡八間,為住持和道人居住。除正殿外,還在山門兩側接砌外牆,四周各十八丈,並就山門的柱礎和牆壁加梁復瓦建三清殿,塑立三清神像。而最後一次修葺,則是在1999年,也就是皂角樹“復活”的那一年。
“那個時候,在這座宮的前面,有一片十分壯觀的碑記林,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現在這裡只剩下後大殿三間,山門三間,火神廟一間,其餘房屋都是新建的。”劉文峰說,“這裡還先後出土了漢磚、明代聖旨碑和老子故里殘碑。”對於東太清宮未來的規劃,劉文峰透露,會將兩旁破舊的校舍拆掉,重新壘砌一個牆院用於保護這裡。
站在皂角樹前,和多年的記憶一樣,綠蔭擎天,滿樹飄香,讓人禁不住走向前去,撫慰它的滄桑。如今,和大多數的村民一樣,劉文峰對於東太清宮的回憶只定格在了童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