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皖西南,長江中下游北岸,總面積50332公頃。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貌特點複雜,小生境多樣,灘地資源豐富,有利於各種生物的生長和候鳥栖息越冬,保護區保護目標為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水禽,其中包括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等國家級保護鳥類和國際瀕危物種。

2013年12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調整並更名原安徽省安慶沿江水禽自然保護區為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皖西南,長江中下游北岸,南臨長江,北倚大別山,由泊湖、武昌湖、菜子湖、破罡湖、白盪湖、楓沙湖和陳瑤湖7個湖泊組成,地理坐標約為北緯30°28′27.75″ 東經117°11′10.82″。

地形地貌

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南京凹陷褶皺地帶,在晚元古代震旦紀前,已形成了長江河谷地址基礎的揚子向斜構造並長期為海水浸淹,直至燕山運動後方形成現代地勢輪廓。安慶湖泊形成時間較晚,且大都為水流沖積型湖泊,由河漫灘積水或長江河谷窪地經長江天然堤封閉而成。

湖泊周邊地形複雜,河岸曲折,山水相連,湖汊眾多,湖底高程為8—11米,地勢走向為西北向東南傾斜。區域內水網交織,枯水時期大面積的湖灘、草洲、泥地露出水面,形成了水鄉澤國的地貌景觀。

保護區所在周邊區域大體可分為三個地貌單元,即湖積、沖積平原、崗地和丘陵,這三個地貌單元呈插花狀分布。湖積、沖積平原:主要分布於保護區湖泊的東南部及長江一級支流兩側,海撥一般為15—30米。組成物質以沖積砂壤土、亞粘土為主,局部為湖積亞粘土和淤泥。崗地:有高崗和低崗之分,高崗海撥為60—100米,低崗海撥為30—60米,坡度4º~100º,崗地主要分布於湖泊的西北邊緣地帶。由紅色粘土、礫石層和棕黃色粉砂質粘土組成。這些崗地經流水切割,已成崗沖相間狀態,具波狀起伏的特點。丘陵:主要分布於項目區的西北部,一般海撥為100—400米,坡度10º~15º,在菜子湖的周圍,丘陵面積相對大於其它湖泊。

氣候特點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處在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嚴寒期短。不同季節,差異明顯。年均氣溫16.5—16.6℃。保護區內年均降雨量1291.3—1322.4毫米,降水日數130—150日,雨量季節間分布不平衡,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5.8%,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9.6%,秋季占13.8%,冬季占10.8%。尤其是六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這也是長江中下游的氣候特色。總體說來,氣候條件較為優越,氣候資源豐富,有利於多種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繁衍。但由於地處中低緯度,天氣形勢多變,冷暖氣團活動和交鋒頻繁,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加上地形複雜多樣,常有旱、澇、風、雹災害出現。

保護範圍

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包括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不含宜秀區部分)、白盪湖、楓沙湖和陳瑤湖,總面積50332公頃,核心區15822公頃、緩衝區8328公頃、實驗區26182公頃。

保護目標

動物

底棲動物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共記錄有底棲動物14目、31科、57屬、86種,其中軟體動物44種、環節動物11種、節肢動物31種。

魚類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共記錄到魚類10目、20科、63屬、91種。

鳥類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計有鳥類166種,其中,共有水鳥類86種,占鳥類總種數的52.1%。166 種鳥類中,2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其中屬國家I級保護物種3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17種。

兩棲、爬行類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有兩棲類12種,隸屬2目、8科,約占安徽省兩棲類種數的31.6%;爬行類20種,約占安徽省爬行類種數的30%。分布於保護區的32種兩棲、爬行類動物中有廣布種14種、東洋種18種,無古北種,東洋界動物成分占優勢,從兩棲、爬行動物區系成分上看,保護區在動物區系劃分上應屬東洋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2種,主要包括虎紋蛙和大鯢。大鯢偶見於長江和皖河,可能由洪水從山區遷入,不屬於正常分布。安徽省Ⅱ級保護動物有中華大蟾蜍、黑斑蛙、金線蛙、黃喉擬水龜、烏龜、王錦蛇、黑眉錦蛇、烏梢蛇和眼鏡蛇9種。中華大蟾蜍和黑斑蛙分布廣泛,在低山丘陵、和湖邊淺灘均可見到。

獸類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共記錄獸類26種,隸屬7目、13科,占安徽省獸類種數的40%。其中,鼬科和鼠科的物種數均占總數的10%以上,是物種較豐富的類群。在26種獸類中,屬國家Ⅱ級保護重點野生動物有穿山甲、江豚、水獺、獐共4種,屬安徽省I級保護物種有花面狸。哺乳動物是高等脊椎動物,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分布範圍較廣,在安慶沿江湖泊濕地、濕地草灘、林灌木叢、農田和居民區均有分布。按照生態類型,大致可分為湖泊濕地獸類、森林獸類、農田獸類和居民點獸類4種類型。

浮遊動物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浮遊動物已知有119種,隸屬於13目、31科、48屬,占安徽省已知浮遊動物247種的48.2%,占中國內陸水域浮遊動物720種的16.5%。其中原生動物8目、13科、15屬、17種,輪蟲動物1目、9科、19屬、24種,甲殼動物4目、9科、14屬、16種。安慶沿江湖泊濕地各湖泊浮遊動物的數量和生物量差異較大,其中,菜子湖最大,泊湖較小;生物量以泊湖最大,其它湖稍小。

植物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維管束植物共有 97科、299屬、459種,其中蕨類植物9科、9屬、9種,裸子植物3科、 6屬、8種,被子植物 85科、284屬、442種。459種維管束植物中,共有濕地植物221種,其中,濕生植物157種,挺水植物24種,浮葉根生植物10種,漂浮植物11種,沉水植物19種。這些植物隸屬53科、130屬,其中,蕨類植物6科、6屬、6種,單子葉植物15科、54屬、94種,雙子葉植物32科、70屬、121種。湖泊濕地植被可分為48個群叢,其中濕生和挺水植被帶可劃分18個群叢,以菰群叢和蓮群叢分布最廣;浮葉和沉水植被帶可劃分30個群叢,以細果野菱群叢、莕菜群叢、苦草群叢、聚草+苦草群叢分布最廣。

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有國家Ι級保護植物1種,Ⅱ級保護植物7種。水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古老孑遺植物,零星栽植堤岸邊,沒有形成大面積用材林。水蕨、中華結縷草、烏蘇里聚草、四角刻葉菱、野大豆、香樟及蓮是國家II級保護植物,在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等皆有分布。

生態價值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省濕地總面積1041801.65公頃,安慶濕地總面積168744.22公頃,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16.2%。而其中的沿江濕地,是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慶沿江濕地作為流域越冬水鳥重要的棲息地,每年越冬的水鳥總數超過10萬隻,其中包括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等國家級保護鳥類和國際瀕危物種。

管理措施

基本保護措施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1、制定保護區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制度,根據保護區內不同功能分區管理目標和保護對象分布規律,結合漁業生產的特點,制定《安慶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規範保護區內的保護管理工作和生產經營活動。在保護區內部,制定各項管理制度,把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實行“定任務、定目標、定責任、定獎懲”的“四定”制度。在管理體制方面,建立以保護區管理為主,漁政管理和保護區機構相互協調的高效共管運轉機制。

2、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計畫,保護區管理計畫是保護區開展各項管理活動的重要指南,根據保護區總體目標、分期目標,以及各分區的主要任務和發展方向,制定符合實際的、操作性強的保護區管理計畫。

3、明示保護區範圍,突出核心區管理,將保護區範圍主要拐點標樁立界,邊界道路設立各種警示標誌。保護區的核心區是保護的重點範圍,重點標明核心區的範圍、界線及管理的措施。

4、開展巡護工作,加大執法力度。

開發建設

1995年12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名稱為安徽省安慶沿江水禽自然保護區。

2013年12月6日,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調整並更名,面積為50332公頃。

2018年,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派員赴桐城市菜子湖濕地、宜秀區菜子湖濕地和破罡湖濕地、樅陽縣菜子湖濕地進行督查,通過座談和現場實地查看,摸清了問題整改工作的完成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完成宜秀區菜子湖和破罡湖濕地圍網拆除工作,共拆除養殖圍網50000米。

交通路線

交通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附近的公交站

少年宮、中皖律師樓、程墩路、宜光新村、程墩路、菱湖、菱湖公園、宜光新村、中北巴士、益盛商場、皖江公園、市民廣場、百花亭、宜光新村、康熙河(華康電腦城)、市民廣場。

安徽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附近的公車

18路、21路、28路、11路、12路、10路、32路、5路、8路、3路、1路、4路、15路快、15路、9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