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祁門、石台兩縣境內,面積14821公頃,1982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黃山山脈西端,主峰古牛降海拔1727米,地域性氣候突出,多雲霧和地形雨。保護區保存著較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皖南山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代表。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祁門、石台兩縣境內。

地形地貌

古牛絳是有名的邊遠深山區,山高坡陡,地形險惡。最高峰古牛絳,海拔1727.6公尺。主要成土母岩為侵入花崗岩為主,中下部山坡多為千枚岩。

土壤以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為主,頂部有少量山地草甸分布。

氣候特點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且冬夏長,春秋短。因受太平洋暖空氣和北方冷空氣的交替影響,一般年份,春季溫涼多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先乾後濕,冬季寒冷少雨。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16℃,最高氣溫的歷年平均值為38.8℃;累年最低氣溫的平均值為-8.9℃。

降水: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626.4mm。降水的年際變化顯著,最多年與最少年相差1226mm。月際變化更大。一年中降水量主要分布在4~9月份,總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1%。

日照: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704.4小時,最多為2004.9小時,最少為1483.7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為73.7千卡/平方厘米。

四季:四季分明,春溫秋爽,夏熱冬寒。四季日期可作如下劃定:春季為3月16日至5月20日;夏季5月21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翌年3月15日。

區域範圍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祁門、石台兩縣境內,面積14821公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截至2012年,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80科,672屬,1210種,苔蘚植物138種。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樹種香果樹、天女花、鵝掌楸;有安徽特有樹種永瓣藤;有高大喬木藍果樹、暖木、南紫薇;有珍貴優良樹種華東楠木、紫楠、檫樹、柞木和多種櫻類樹種;有特用經濟樹種香榧、三尖杉、厚朴、杜仲等;還有一些西南和南方區系的植物種類,如福建假衛矛、粗糠樹,四川清風藤、污毛粗力木、羽葉泡花樹、五月茶、水團花、畏芝、藤黃檀、虎刺、鉤藤、玉葉金花、粵蛇葡萄等;在茂密林下和溝谷旁,常見有黃蓮、八角蓮、七葉一枝花、胭脂鳳仙花,玉竹、鹿蹄等珍貴藥草;藤木植物有五味子、山葡萄、獼猴桃、五葉木通等;在海拔700-800米的山谷兩側,有省內罕見的小面積高大的南紫薇片林分布。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獸類49種,鳥類147種,爬行類33種,兩棲類17種,魚類25種,總計271種。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梅花鹿、蘇門羚(土四不象)、黑麂、雲豹、短尾猴、獼猴、小靈貓、水獺、白鷳、白勁長尾雉、鴛鴦、貓頭鷹等。保護區有各種森林鳥類、蛙類資源也很豐富。這裡還是一個蛇的王國,首次考察就發現38種。

主要景點

牯牛絳

牯牛降被稱為“動植物天然寶庫”和“未被開發的黃山”、“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2004年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級地質公園”。保護區其後又相繼開發了九龍池、龍池坡、櫓溪灣(灘下)等多處景點。

開放時間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夏涼,秋爽冬寒,最佳旅遊時間為4月--11月,即春夏秋皆可前往。

榮譽記錄

1982年,保護區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8年,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交通路線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黃山市祁門縣境內,距屯溪約65公里。可從屯溪乘坐班車去祁門縣,後轉車。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車,可乘坐當地計程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生態價值

安徽古牛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理想的遊覽避暑、療養和探險之勝地,是安徽省生物資源寶貴的基因庫,也是教學實習基地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