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溫特

安娜·溫特

安娜溫特(Anna Wintour)女爵士(1949年11月13日—至今)是美籍英國裔時尚編輯,她從1988年變開始擔任美國版《時尚》雜誌的主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人物照人物照

安娜溫特(AnnaWintour)冷艷的外表、難以捉摸的脾氣以及高貴的裝束,已經成為公認的最能影響時裝界的人物,這位《時尚》雜誌的總編輯一直掌握著美國時裝界的生殺大權。

電影"穿PRADA的惡魔"中的強勢雜誌總編影射的人就是她。被當作時尚教母,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的安娜溫特愛極了漂亮皮草,除了百年不變的童花頭、大墨鏡,皮草是她的形象的一大特點。安娜認為,皮草是流行時尚無法割捨的至尊元素,因此每年都在《Vogue》上大力推廣皮草。

主要經歷

1983年,安娜·溫特從《紐約》雜誌(NewYork)被挖角過來,在《時尚》雜誌擔任“創作主任”。但從那時起,溫特在康德·納斯特公司的存在一直都讓人側目。

溫特當年30齣頭,容顏亮麗,身材纖細,愛用香奈兒香水和服飾,即使是白天在辦公室里也戴深黑色太陽眼鏡,全身的裝扮似乎把《時尚》雜誌的時髦趨勢給具體詮釋了。溫特是一位倫敦名記者的女兒,說起話來又正好具有康德·納斯特公司上下都暗自崇拜的英國口音。

自1988年溫特接管後,《時尚》雜誌的銷量以及威信一直處於美國時裝雜誌的榜首,同時她還大膽變革了以往《時尚》所走的貴族化路線,轉而走更為大眾化的年輕路線。為了保證雜誌的銷量,溫特會儘可能地和每一位讀者進行交流,很快這些行銷策略都有了成效,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高品位定位,而且還大大增加了發行量。另一方面,溫特也時刻不忘提攜有潛力的設計師。

2003年溫特加入了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並建立了一個培養年輕設計師的基金會。在她的倡導下,《時尚》雜誌在阿富汗首都卡布爾開設了美容院,為獲得人身解放的當地婦女創造了就業機會。而“9·11事件”後,溫特還組織設計並銷售了一批特別的T恤,為雙子塔基金籌款。

工作業績

安娜·溫特脫穎而出的動力來源完全出自公司的外在環境———出自一份被引進的默多克和法國出版家合辦的法國雜誌《她》(Elle)的美國版。在米拉貝拉的穩健操控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尚》讀者人數驟增3倍,發行廣告業績也同一幅度的上升。但1985年,美國版《她》投入原本平靜的戰場。被紐豪斯雜誌王國奉為金科玉律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她》的讀者在平均年齡上比《時尚》讀者更年輕,生活水準上更富裕。突然間,《時尚》獨霸時裝雜誌市場的優勢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她》的一炮而紅促使紐豪斯考慮需要徹底改變《時尚》的外觀,希望用一種更能吸引年輕人的手法來處理雜誌的圖片和版面。儘管利伯曼曾經給予米拉貝拉多次暗示,但她似乎都不願意把《時尚》依照《她》的模式來改革。就這樣,安娜·溫特接掌了米拉貝拉手中的總編輯大印。

事實證明,對年輕讀者和廣告客戶而言,這項人事安排確屬高招。溫特推出的第一期雜誌,採用了一張完全不像傳統《時尚》封面的照片。她揚棄在攝影棚里拍攝冷靜、一絲不苟、近距離特寫美女照片的傳統手法。1988年11月號《時尚》用一幀模特兒的戶外照片當封面,鏡頭裡微風吹拂她一頭金色秀髮,她穿一條便宜的牛仔褲,配一襲價值1萬美元的ChristianLacroix深色上裝,胸前綴著一串珠寶。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迷人而性感地微露小腹。“我不主張塑膠一般,每根頭髮都一絲不苟的造型。”溫特解釋說。她繼續嘗試新的表達手法,甚至設計拍出一張洗盡鉛華,有一副清新臉孔的、鄰家姑娘形象的麥當娜照片做了一期《時尚》封面。有人說溫特是黛安娜·維瑞蘭神髓的真正繼承人。大膽起用溫特之舉,遏阻了《她》在市場上的進一步攻略,並且也正中了紐豪斯的下懷,完全肯定了他的說法:為了改革《時尚》,使它能耳目一新地邁入90年代,他作了正確的抉擇。紐豪斯以一種情感洋溢、類似利伯曼的語調錶示:“我覺得這份雜誌是了不起的。外貌清新、充滿驚喜,內容擺設俗套而跟上了時代,簡直無懈可擊,它有一種我從來未曾見過的靈慧和敏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