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索菲·穆特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安妮·索菲·穆特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1985年安妮·索菲·穆特成為皇家音樂學院國際小提琴研究會的首任主席。 安妮·索菲·穆特在表演時神情肅穆這和她的音樂演奏一樣使觀眾難忘,因為在台下她是那樣的親切隨意。 對安妮·索菲·穆特來說,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人物簡介

1976年 在歐洲的一次音樂節上卡拉揚聽到一位十三歲的德國女孩演奏巴赫德《恰空

》舞曲,卡拉揚被她的表演所折服稱讚她是自少年梅紐因以來最了不起的音樂奇才後來,卡拉揚把這個女孩請到了柏林讓她長期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當年這位被卡拉揚賞識並提攜的音樂神童就是安妮·索菲·穆特,如今被稱作“小提琴女神”。
安妮·索菲·穆特小小年紀就具有了過人才能,但使這種天賦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是她的第二任老師,艾達·斯塔基。她幫助穆特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並督促穆特自己去思考,該怎樣去詮釋每首曲子,不能只是在還沒理解它時、就不帶感情地把它演奏出來。因為穆特跟她學習了八到十年的時間,所以在短短几分鐘內很難講清楚穆特從她那兒都學到了什麼,但最根本的是穆特琴聲的表現力被極大地豐富了,而且穆特學會了獨立思考。
1985年安妮·索菲·穆特成為皇家音樂學院國際小提琴研究會的首任主席。
後來她決定去英國,因為英國是歐洲最需要小提琴家的地方。雖然德國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以及適合她的位置,但她認為英國的小提琴界才真正需要她,英國需要補充新的血液。不管她演奏什麼樂曲,即使是難的有點過頭的曲子,她都演奏得盡善盡美,比如說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吧,別人可能會跟她演奏的完全不一樣,而她演奏出來則是那么完美。她促使自己向更難的技巧挑戰,但始終能很好地控制她的樂器。
1990年10月,穆特為英國首相演奏了一首樂曲,這首曲子是瑞士作曲家莫萊特專門為穆特寫的。但是她對現代音樂的熱愛是從與著名波蘭作曲家柳多斯拉夫斯基的合作開始的,這位作曲家為她寫了大量作品。雖然穆特並不認為現代音樂永遠會有一大群欣賞者,但她堅信如果一個或一組音樂家在演奏一首曲子時有著執著的信念,並且這首曲子傳遞著強烈的情感信息,就像莫萊特或柳多斯拉夫斯基的作品般充滿感情的話,大眾終究會欣賞這些作品,因為他們獲得了全新的視聽享受,
如今的媒體在古典音樂家走向市場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每個年輕的藝術家都很注意他們的演奏與個人形象的完美結合。
當穆特看到為了賺錢而讓古典音樂過多地出現在媒體中時她就很難過。雖然她願意看到古典音樂大眾化,但這裡要有一個度,因為在眾多小提琴曲目中,只有一兩首曲子是適合大眾的。安妮·索菲·穆特在表演時神情肅穆這和她的音樂演奏一樣使觀眾難忘,因為在台下她是那樣的親切隨意。對於自己的才能她是這樣看的,這是一種天賦我有責任去發展它而不能埋沒它。

藝術生涯

19

63年6月29日出生於南德意志巴登的萊因費爾頓(Rheinfelden,Baden),安妮·索菲·穆特早年曾隨赫尼希伯格(福萊的學生)學琴。七歲獲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賽中獲勝。赫尼希伯格逝世後,穆特考入阿伊達·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溫特圖爾音樂學院,並最終成為斯托基的學生。1977年隨卡拉揚參加薩爾茲堡音樂節,次年再度與卡拉楊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獲“年度藝術家”獎,並獲德國唱片大獎(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後作為小提琴獨奏家和室內樂音樂家,頻繁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巡迴演出。1990年在倫敦和斯圖加特舉辦了“安妮·索菲·穆特音樂節”,從巴洛克時期到前衛音樂時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藝術才華。1995年,波蘭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獻給她,在萊比錫初演,這次演出為她贏得了兩個格萊梅獎。穆特在從梅紐因、阿卡多、羅斯特羅波維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東西,曾被喻為成當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紐因”。

個人成就

安妮·索菲·穆特被授予了巴伐利亞最著名的文化獎:馬克西米立安勳章(Maximilianpreis)。此前,她還得到了慕尼黑市的文化榮譽獎金。安妮·索菲·穆特是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此刻她正在自己的家鄉緊張地為演出做準備。這位巴登州藝術家的經歷是每一位她的聽眾所熟知的:六歲在"青年音樂家"比賽中獲得最高評價(Jugendmusiziert),十三歲被卡拉揚賞識(根據Menzing文獻記載),期間獲獎無數,與律師DetlefWunderlich結婚,丈夫卻在婚後六年死於癌症。安妮·索菲·穆特與兩個孩子生活在博根豪森(Bogenhausen),當然她也生活在世界各地。
記者要知道的都是安妮·索菲·穆特不感興趣的。這是一個與安妮·索菲·穆特無關的世界。人們總是對此充滿奇妙的想像,而她只是在工作,對每個人說"你好"或是"再見",僅此而已。工作與學術有關,需要很長的練習時間。眼下她正在把左手練出老繭來,否則她就無法撥弦。因為她平時缺少練習,手上根本就沒有角質層。對於古典作品還沒有問題,但遇到炫技的樂段就得時不時地把老繭練出來,這要花一個星期。
一般來說,身體鍛鍊不一定重要。不過音樂家總是要身體健康的。如果你像在晚上保持清醒,就必須有規律地生活。身體的好壞往往沒有選擇的餘地。有時候安妮·索菲·穆特被音樂所吸引,甚至帶病演奏。當然這裡有一個不能超過的限度,否則安妮·索菲·穆特就會失去對樂器的把握了。
每一次上台都得克服自身的阻力,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紀律,這取決於個人。比如卡羅斯·克萊伯,安妮·索菲·穆特非常推崇他。他就是一個總需要點推動力才會登台的音樂家。對安妮·索菲·穆特來說,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很早並且非常自然地習慣了這些。自從她學琴以來,舞台就是第二個家了。而指揮們則大多要把對於音樂的詮釋考慮了數千遍之後才願意開始。

中國巡演

6歲就開始接觸莫扎特音樂、13歲與卡拉揚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合作莫扎特的《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的穆特這樣形容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不僅需要呈現其中的“優美”,還需要很注重運弓,以及音符之間的留空。“莫扎特的每個音符都珍貴,需要仔細思量。”她說,自己到現在才重新演奏莫扎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之前一直感覺自己的火候未到;她同時表示,當今很多人在演奏時都誤解了莫扎特:“當今很多人就一味顧著玩技巧,怎樣乖僻怎樣演奏,他們忽視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典雅、純淨和質樸。莫扎特的音樂其實就是人類靈魂的X光。”可見,穆特在最近一段時間內與莫扎特有著“很親密的接觸”,而她曾表示,自己發現了 莫扎特作品中某些最至關重要的東西,她將賦予這些曲子以全新的表現力……很快,北京觀眾就可以親耳見識到穆特透視這束“X光”的功力了。北京是穆特中國巡演最後確定的一站,穆特也很興奮在7年後可以再回到久違的北京與她難忘的北京老朋友們相會。北京的古典發燒友和穆特迷都還不忍忘記1999年的那個夜晚,世紀劇院經歷了最熱烈感人的場面:聽眾擠滿了劇院過道,沉浸在如醉如狂的氛圍中。北京最巨轟動的音樂盛世令許多沒能親耳聆聽的人至今心存遺憾。這一盛事即將再現京城時,遺憾終於得以彌補;而當年的沉迷和難忘,又都找到了無限蔓延的機會了。

演出詳情

演出時間: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19:30
演出場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演出票價:1280 ,1080 ,900 ,780 ,600 ,480 ,2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