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大邑縣安仁鎮(又稱中國博物館小鎮)是中國四川成都市大邑縣所轄的一個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安仁鎮有保存較完好的川西風格的明清古典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邑劉氏地主莊園也位於此。
安仁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雙流國際機場38公里,大邑縣城8公里,是國家重點歷史文化名鎮。安仁鎮歷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縣(早於大邑建縣50多年),隸屬於劍南道邛州,據《太平寰宇記》載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當時的縣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鎮,因古為“安仁”縣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縣建置撤銷,其區域劃歸大邑縣。解放前安仁有“三軍九旅十八團”之稱,相繼湧現出了劉文輝、劉湘等軍政要員。
歷史文化
安仁古鎮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時期,尤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特殊的建築風貌,號稱“川西建築文化精品”。
劉氏莊園,是一所地主莊園。始建於清末民初,占地面積7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莊園由劉文淵、劉文昭、劉文成、劉文彩、劉文輝五弟兄的公館和劉氏老祖居組成。公館分老公館與新公館兩部分,老公館始建於1928年,新公館建於1942年,是劉文彩先後兼併32戶農民的田地和住宅後陸續建成的。1958年,劉氏莊園被闢為"教育館",作為實物史料,它展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中國農村的階級狀況。60年代末在此處展出了大型泥塑群收租院。
老公館現名“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其布局錯綜複雜,曲折幽深;新公館現名“川西民俗博館”,其配置對稱,主次分明。莊園建築為高牆深院封閉式院落,山牆壓頂,重門深巷,迂迴曲折,宛若迷宮,充分體現了近代川西富豪之家的奢侈和排場,古鎮上的古建築群中,中西合璧的同慶茶樓、豪華迷宮般的劉元瑄公館、古代小姐看風景的劉體仁小獨院、,氣勢龐大的劉湘公館都很值得一看。
川西民俗館:又名新公館,距老公館300米處,據說是當年劉文彩修建送給劉文輝的,但後來因為臨近解放而沒有住成,倒是長工臨時居住過。後來,改建成了展覽川西民俗風俗的地方。新公館由兩座一樣的大院所組成,第一個大院主要是用來展覽川西婚俗儀式的,第二個大院主要是用來展覽川西人的生產用品及工具的。第三個大院主要是展覽川西民風民俗及土特產品等。
收租院:1965年,在原莊園主的收租現場,四川的雕塑家們把中國的傳統雕塑技法和西方的雕塑藝術結合起來,運用典型化的創作手法,僅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就塑造了114個真人大小的泥塑群像。群像深刻地揭示了解放前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剝削農民的真實情景、是中國農村的真實寫照和藝術縮影。雕塑《收租院》的創作,究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高度和諧的統一,是我國雕塑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創新工作,對社會主義文化的民族化和民眾化,作了可貴的探索和貢獻。雕塑對外展出後,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受到許多國內外人士的讚譽,被譽為“雕塑革命”和“超級現實主義的先驅和成功之作”,被列為建國以來雕塑領域取得的兩大成就之一。
與劉氏莊園風格迥異的劉湘公館也坐落在安仁鎮,它始建於1933年,稍早於劉氏莊園,占地近14畝。該座公館採用傳統的“三進式”布局,公館內有號稱“川西第一”的四合院,四合院一樓一底,紅柱抱壁,氣勢恢宏,辦公樓青瓦、磚柱、廊檐上嵌配精細的雕刻;公館內還有至今仍清新雅致的小姐樓等頗具特色的建築。劉湘公館的建築風格除具有劉氏莊園典型的川西民居風格外,還巧妙地融入了歐式建築的風格,其建築特色較劉氏莊園精緻、明快,極具觀賞性。
劉元瑄公館位於樹人街,規模宏大,別具特色,公館占地36畝,房屋面積3萬多平方米,院內共有房間288間,房屋全是純木結構,灰瓦、暗紅色的房柱及青色的牆壁,盡顯氣勢,各院落間由牆壁隔開,各牆又另開側門,讓院子間而未間,連而未連,正因為它的獨特之處,不少反映歷史題材的影視片都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珍貴鏡頭,如《進軍大西南》、《家、春、秋》、《解放西藏》等。
氣候環境
大邑縣位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氣候溫暖濕潤,熱量充足,降水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非常適合發展全天候的四季旅遊。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6.0℃(平壩區),1月平均氣溫5.5℃,7月平均氣溫26.1℃,極端最低氣溫-4.8℃,極端最高氣溫35.1℃。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
相關詞條
大邑安仁古鎮
安仁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