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鎮[龍泉市]

安仁鎮[龍泉市]
安仁鎮[龍泉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仁鎮位於安仁鎮花鼓的東部,是龍泉市的東大門,距龍泉市區約為29公里。鎮轄四個管理區,37個行政村,18495人,總面積207.9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麗浦線53省道穿越鎮中心,建設中的麗龍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是招商引資、投資開發的好去處。鎮政府下設立政府辦事大廳、黨政辦、工業辦、計生辦、民政辦、土地城建辦、工農經經濟服務中心、文化事業發展中心、社會勞動保障所等辦事機構,為安仁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服務。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安仁鎮位於龍泉市東部安仁鎮位於龍泉市東部

安仁鎮位於龍泉市東部,是浙江省省級中心鎮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麗龍高速公路互通直達,5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全鎮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2萬餘人口,2008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工業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40%,農業總產值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798元,比上年增長17%,是麗龍高速公路上新興的一座工業重鎮。

安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和橋,有高山平湖的天平山,有風景秀麗的仙宮湖,有聞名全國的安仁板龍,有地方特色名餚“安仁魚頭”。

區位優勢

安仁是全國最大黑木耳菌種生產基地,黑木耳菌種生產量及銷售量占全國市場70%以上。木製玩具是安仁的傳統支柱產業,現有木製玩具生產廠家200多家,其產品遠銷東南亞與歐美各國。
旅遊業是安仁的又一特色產業。安仁鎮是龍泉乃至麗水的重點旅遊鄉鎮之一,集山水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最具有地方特色和引人入勝的景點就有永和橋、仙宮湖、天平山、還有歷史悠久的安福古窯址,一橋、一湖、一山如同鑲嵌在龍泉東大門的三顆明珠,每年來安仁旅遊的遊客達5萬餘人次,到安福古窯址的考古專家近千人。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安仁鎮飲食業的發展速度進入一個全新時期,鮮活的歐江鯉魚和庫灣花白鰱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肴,“安仁魚頭火鍋館”火爆麗龍沿線。

經濟發展

仙宮湖仙宮湖

安仁鎮四面環山,東臨雲和赤石鄉,南接龍南鄉,西連塔石鄉,北隔緊水灘水庫與道太相望。木製玩具、黑木耳菌種是安仁的兩大支柱產業。以永欣玩具有限公司、忠港(龍泉)禮品家具有限公司為龍頭的285家企業是安仁鎮經濟主動脈,玩具品種近百種,產品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預計可實現工業產值1.75億元,龍泉安仁木製玩具工業園區二期工程建設已全面啟動。安仁鎮黑木耳菌種因質量好,銷量大而名揚全國,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2003年的菌種產量達到1000萬包,產值近2000萬元,產品遠銷閩、贛、皖等16多個省市。

安仁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旅遊興市”的三市並舉戰略,以“農業產業化、工業園區化、集鎮城市化”為工作思路,大力培育黑木耳產業化之路,年產值達4000餘萬元;完成了安仁工業園區一期1000畝工業空間拓展,引進了溫州十餘家精密泵閥製造企業,新興泵閥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實施下山脫貧人口集聚工程,集鎮人口達1.3萬人,集鎮功能明顯提升。

旅遊資源

永和橋

永和橋永和橋

永和橋,位於龍泉市東大門的安仁鎮,即麗浦線95公里處,原為浙閩行旅必經之地,為濟川、龍慶三大名橋唯一倖存的古橋建築。

永和橋建於明成化(1465—1487)年間,名“永寧橋”,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全橋長125.7米,寬7.5米,高13米,2台、3墩、4孔,也稱5墩4孔,謂:“5墩4孔”,淨跨(自東至西)14.3+18.4+17.1+16.9米不等。系木石結構,簡支懸臂組合,墩、台用條石乾砌,頂部有縱橫聯搭疊木7層,層層挑出,構成懸臂,橋跨用巨松,中徑40—60厘米許,長與淨跨相近,每孔9根,上覆硬木橋面板。全橋有橋屋42間,中有橋閣(閣東15間,閣西26間),兩端有四層七檐牌樓式的橋頭1座,斗拱層疊,飛檐四起,雙檐的廊屋橋。檐口與風雨板之間,開設條窗,樑柱間有雀替,兩旁設條式座凳,供行人歇息,觀賞。兩端橋頭各有條石踏垛,東頭26級,西頭27級,自上而下,連線街坊,東西橋頭上懸掛《永和橋》匾額。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好,長度最長的一座古廊橋。

天平山

天平山,市級風景區,海拔1267米,山頂廣闊數百畝,平坦如砥。古有楞嚴寺,始建於宋,清乾隆年間新修茸,道光年間再次將舊寺擴充,愈加宏偉,蓄於叢林中遂成勝景。其山路曲嶺隘同治年間裡人倡捐砌石30餘里,嶺半有清泉一溝,曾建“聽泉”亭。現山頂有天平湖,水面60畝,碧綠的泉水來自湖底是非常罕見的。湖邊古寺,倒映水中,別有情趣。這裡峰巒競秀,雲霧繚繞,水光瀲灩,松風呼嘯,為避暑勝地。它四季野花散發幽香,常年山果任人採食。其十大景觀:白岩、烏光石佛、朱元璋天堂尋將及花轎、紗帽、石印、仙鶴、靈鷲、金鐘、擎天岩柱等奇岩怪石,不但惟妙惟肖,還有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

仙宮湖

仙宮湖仙宮湖

“仙宮湖”系1978年於緊水灘建電站,攔壩而成。仙宮湖位於浙江省龍泉市的東部,龍泉市、雲和縣各占一半。龍泉屬浙南山地,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武夷山系分兩支從西南部逶迤入境,西北向為仙霞嶺主體,東南為洞宮山脈,兩山之間夾龍泉溪,屬甌江水系,緊水灘水庫建成後,形成較大人工湖,因水的西北邊是仙霞嶺,東南面為洞宮山脈,取其仙霞嶺的“仙”和洞宮山脈的“宮”,名為“仙宮湖”,寓意神仙隨嶺而來,蛟龍鑽洞入宮,憑添了幾分神密和遐想。1993年8月9日,麗水行署發文“關於將緊水灘水庫命名為仙宮湖的批覆”,正式確認“仙宮湖”。

仙宮湖,1986年6月下閘蓄水,集水面積2761平方公里。正常水位184米,正常湖容10.14億立方米,宜漁面積4萬餘畝。湖多分枝狀,湖灣面積約占總面積的42.8%,即18000畝左右,安仁湖灣為最大,水質清澈,水位較穩定,是發展網箱養魚、精養高產的理想場所;是名揚遐邇“安仁魚頭豆腐”的魚頭原產地;是旅遊、休閒、釣魚的好處去;安仁口古窯址就在湖邊,經常有中外有志之士、遊客慕名前來這裡旅遊、參觀、考古。

民俗文化

安仁板龍

安仁板龍安仁板龍

素有龍泉東大門之稱的安仁鎮,歷史悠久。古老的永和橋,巧奪天工,橫跨在西溪之上,獅子岩官守護著乾隆26年就設定縣丞署的古鎮。這兒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是一塊難得的金盤地。尤其值得古鎮人們引以為傲的是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板龍。
安仁板龍始於五代,當時劉、項兩氏祖先為避五季之亂,於後唐(公元923~936年)遷徒到這兒,因而正月舞龍燈的傳統習俗也隨之興起。一直到解放後大躍進時期才中斷。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後,搶救民間藝術,於1984年恢復板龍,並逐浙由四五十節增加到如今的近兩百節。1994年,浙江電視台用英語向全世界介紹了安仁板龍,爾後多次參加麗水和本市的重大節慶活動,並獲獎。
安仁板龍表演形式靈活多變,十分精彩。龍頭大而重,由八九個強壯青年扛著走,服從舞龍頭的人指揮,鑼鼓伴奏。龍身一節一節連串在一起,每節由一人扛著走,步伐整齊,繞街遊行。在廣場表演時,盤鏇成各式各樣的套路花式,遠看十分壯觀,儼然蛟龍出海,大浪抬頭,一忽兒向東遊,一會兒向西躥,動作敏捷,活靈活現;又如長龍似的蜈蚣遊動,煞是好看。花燈里的燭光猶如滿天星在閃爍,美不勝收。
一千多年來,安仁板龍在安仁古鎮這塊金盤地上生生不息,體現了山區人民對龍的崇拜,對風調雨順、平安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安仁鎮的板龍,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遞代相傳,長盛不衰。勤勞樸實的山區人民,在與天斗、與自然災害抗衡的滄桑歲月中,以龍的圖騰作為自己的理想寄託,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延續和保護安仁板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就顯得尤為必要,具有較大的民間文化價值。
安仁板龍,這一特定的文化表現形式,解放後沉寂了三十多年,瀕臨失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資金,而安仁又是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小鎮,所以要舉辦舞龍燈這樣較大規模的民間活動,就顯得力不從心,比較困難。為此,亟需上級文化行政部門給予扶持,尤其是給予財力上的支持。

特色產品

安仁魚頭安仁魚頭

安仁的魚頭火鍋,遠近聞名,獨具特色。其選料講究、佐料精細、烹調考究。其魚頭選用緊水灘庫區出產的花鰱魚,頭大、肉厚、肉質細膩鮮嫩;豆腐是安仁本地產的滷水豆腐;配之以生薑、自製的紅椒、紫蘇,加上鹹菜,佐之以酒、醋等調料。經過煎、煮,加料調味,至火鍋邊吃邊煮入味,又鮮、又香、又辣。真是香辣誘人,鮮嫩爽口,確是人間之美味。

安仁魚頭火鍋是龍泉的一大特色佳肴,體現了龍泉的飲食文化,到古鎮龍泉,縱情遊覽山水之際,也別忘了去體驗一下龍泉的飲食文化。車行至安仁時,走一走永和古橋,嘗一嘗安仁魚頭火鍋,賞古美食兩相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