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回爐

學霸回爐是指武漢新洲兩學霸鄒英傑和王琛琪,清華北大退學後,雙雙回爐重造,並取得驕人的成績,兩人2016年一同考上北大。問其退學原因不為其他,只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但有關專家表示,學霸回爐重造代價是相當大的。一則風險不可測,如果復讀發揮失常,有可能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二則成本太高,耗費大量的精心和財力不說,關鍵還錯過了成長的寶貴年華。

事情經過

2013年9月,湖北新洲一中鄒英傑以664分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精密儀器和技術專業。兩年後,因對專業不感興趣,2015年3月,毅然交了退學申請。2016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場,以總分705分的新洲狀元身份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同樣,鄒英傑復讀時的同班同學王琛琪,2015年9月以678分的成績考入北大醫學部,上學不到一個月,因所選專業不合適,選擇退學返回母校就讀。2016年高考,王琛琪以681分成績再加上北大博雅計畫20分額外加分,以701分的總成績再次考入北京大學,準備就讀數學或者信科專業。

兩學霸雙雙回爐重造,並取得驕人的成績。2016年6月27日,兩名學生在接受楚天金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退學原因不為其他,只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

產生原因

當然“學霸回爐”並不常見,但少有的極端案例卻是高考招生的縮影,不計代價曲線救國折射出其中的一些痼疾。

首先是名校迷戀與理想興趣之間的矛盾與困惑。對於很多學霸而言,是興趣優先還是名校優先,決定選擇的理性與空間,既想要名校,更想要名校的理想專業,必然導致選擇的困難,最後不得不屈從於被選擇。很多學霸的眼裡只有少數名大學,因循的只是先名校後專業的路徑,新洲回爐的兩學霸都是學著學著才發現,對選擇的專業提不起興趣,從而選擇了為理想從頭開始,但更多的還是選擇了將就專業。

相反,如果先興趣後名校,可能理性得多,至少可以保證次優的選擇,既節約成本又少走很多彎路。減少“學霸回爐”現象,引導考生樹立志願初選的理性不能缺少,不僅高中階段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引導,讓學生們知道興趣所在,明確高考方向,而且高考招生也改變唯分取才的粗放方式,讓考生充分了解高校專業設定與特點,同時把專業招生納入高校自主招生的範疇,讓考生富於理性選擇。

其次是大學專業調劑的僵化。換專業難是大學尤其是名校的通病,一方面專業分得過細,另一方面專業調劑涉及招生公平和教學秩序的界線不容易把握,最終導致專業調劑的限制過多,堵塞了內部專業間合理流動的渠道。

如何破解

破解換專業難既有賴於招生方式改革,弱化同層級專業冷熱對考分的影響,為二次專業平行選擇創造條件,同時,也應立足實際打通不同層級專業間的壁壘,比如允許大學拿出一定的名額,供學生按照興趣申請調劑,重點考查學生相關的專業素養。大學專業調劑需要從嚴,但也要保證有就近實現夢想的通道。

各方觀點

學霸因為專業退學重考,固然稱得上任性,從現在的結果看,人家也的確有任性的資本。至於說勵志,恐怕就有點扯了。且不說這樣的“壯舉”一般人根本難以複製,新聞中兩位學霸“退學重考”的舉動本身,是不是值得提倡?我覺得也需要商榷。

從公共資源的角度,在現行的招錄機制下,從清華、北大“退學重考”,意味著必然擠占了名校在地方原本就很稀缺的計畫名額。就個人而言,人生有多少年華可以揮霍?尤其考慮到具體情況,如新聞中鄒英傑自己說的,“爸爸媽媽一直在廣東打工,我決定重新高考後,他們也決定回家打工陪著我。”因此,在看似完美的“結局”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的選擇,成本其實並不小。當然,既然沒有法規禁止“回爐高考”,如何選擇終歸只是個人自由。但新聞中說得明白,兩位學霸之所以不顧“成本”重考,“只為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那么,問題來了:這個看似並不過分的要求,難道只能通過“回爐高考”才能解決嗎?

目前咱們的高考錄取機制以學校為投檔單位,專業安排上有很大的隨機性。對多數普通學生來說,填報志願時如果只憑感覺對某專業有興趣,未必是真正的感興趣。只有真正接觸到這個專業的時候,了解多了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個方向。印象中,隨著這些年教改,高校內部轉專業的限制已放開多年。2005年,教育部便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如今,新聞中兩位學霸“回爐高考”的新聞,顯然提醒我們,儘管目前全國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經開設了進校二次轉專業的種種機制,但學生專業選擇固化的老問題依然存在。

關於這個問題,原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著名教育學者王義遒曾對媒體披露,“從教育部層面來看,轉專業並無政策障礙,主要還是各校內各院系之間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教體制“計畫色彩”依然濃厚,包括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在內,絕大多數高校招生、培養和管理制度均以專業為中心,資源按專業劃撥,教師、教室、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按專業配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專業培養機制改革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專業選擇牽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在教育理念、課程安排、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為了“方便管理”,高校往往更喜歡最大程度保持原來“一考定終身”的專業選擇模式。具體來說,為了防止學生自由轉專業帶來的“亂象”,嚴控比例便成為常見的手段。比如,目前國內高校普遍規定,只有在原專業名列前茅—比如前5%或10%的學生才具有轉專業資格。而那些因為對專業沒有信心和興趣導致成績不好的學生呢?又沒有轉出的資格。能轉的無需轉,想轉的不夠格,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輿論關於限制學生在校內自由轉專業,有不少聲音:比如,擔心某些專業教學力量有限,如果學生一窩蜂轉進來,難以保證正常教學;擔心有的學生盲目追求熱門,一旦扎堆,不利於將來就業;擔心有的只從學生功利出發選專業……這些問題是否存在呢?當然無需否認。但這些問題是不是完全無解,甚至只能通過某些“一刀切”的限制手段來嚴控?恐怕不是這樣。國外名校的例子,我就不舉了。以國內為例,中科大數年前就開始執行“百分百滿足學生轉專業”的完全放開政策。本科生入學後至少有3次自主選專業的機會,學生只要通過了由各專業教授組織的面試關,就能夠如願轉成專業,並不需要轉出院系的批准。幾年來實踐證明:學校並未出現學生向某些熱門專業過度集中,導致教學資源失衡的局面。總體上學生的選擇越來越理性,各專業轉入轉出人數基本持平。

高校專業培養機制改革,正如有教育學者所言,最終考驗的,是高校“以學生為本”還是“以管理為本”,是為了人才養成還是僅僅為了完成教學計畫。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還是在於如何向現代大學制度轉型,真正把學生放在中心,把育人本身放在中心。當然,高校內部完全放開轉專業的前提條件,也需要有規範,真正讓學生能在自己想學的專業里發揮潛能。

聲音

網友:近三成支持學霸復讀

2016年6月27日,武漢ZAKER發起關於600多高分的考生該不該復讀的調查。截至晚8時,有6000多名網友參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5.45%的網友表示看情況,如果跟自己平時成績差距太大,可以復讀;27.27%的網友表示有必要復讀,未來發展空間會更大;9.09%的網友表示沒有必要復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最重要。”網友自由者表示,即使考上了好的大學,但如果專業不喜歡,寧可自己復讀。對此,網友飄然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重讀風險太大,心理壓力也大。”

專家:選專業要考慮孩子興趣

“這兩個孩子學習成績不錯,考出了好的成績;但如果這次沒有考好,那么就得不償失,因此,不提倡也不建議高分考生復讀。”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范先佐老師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范先佐老師表示,兩個學生都是因為專業不好而重新回校,這說明現在大學裡面的選擇專業機制不夠靈活。“大多學校在專業的調劑上有多個限制條件,學生們如果上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要么碌碌無為,要么就只能走復讀這條路。”

“兩個孩子的例子,充分說明在選擇專業上一定要考慮孩子的興趣。”范老師提醒,在志願選擇上,不要太顧及名校名專業,一定要多和學校招生部門溝通,選擇孩子喜歡的專業。

網友熱議

@陳起之:有必要嗎?太費時費力,不如多努把力在校內轉專業或修學雙學位。

@春羽之家_662:這事體現了換專業還是有不小的難度,連學霸也沒法想換就換。

@孟馬良沒有神筆了:雖然有些曲折,但這也太碾壓我們其他小夥伴的智商了吧。

@乏了lmy:真學霸!心理素質好得可怕。

@咻咻咻咻咩:說浪費名額的是你自己技不如人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