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史: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

《學校課程史: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作者是坦納 譯者:崔允漷 等,由 教育科學 出版社於 2006 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以美國學校教育從歐洲教育的母體中分娩作為開始,到它獨特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形成,展示了在雙軌與單軌、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學科中心與學生中心、傳統與現代、保守與激進、理論與實踐等二元論之間的種種角逐和努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封面封面

本書以美國學校教育從歐洲教育的母體中分娩作為開始,到它獨特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形成,展示了在雙軌與單軌、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學科中心與學生中心、傳統與現代、保守與激進、理論與實踐等二元論之間的種種角逐和努力。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探討有關學校課程的歷史學術本質,並通過審視學校課程的早期發展,揭示出美國與歐洲舊教育傳統的分離和對新教育思想的採納。第二部分集中探討學校課程的重大轉變與改革,在此過程中細緻描繪了按照民主社會的前景,美國特有的教育理論和課程的形成和隨之而來的進步教育改革的多面-陛。第三部分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直到今天的巨大的社會變化的背景下,人們為新興的課程領域建立一個可靠的研究基礎和專業共識所作的努力。與此同時,作者還對美國的課程遺產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評價:我們學到了什麼?我們基於什麼來建設新課程?是哪些課程問題困擾了改革者一個世紀之久而尚未得到解決?為什麼教育工作者們追隨課程的時尚所進行的課程改革如此脆弱?

目錄

譯者前言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透視與視野

1 課程史的透視

課程史:無序運動還是有序運動?

課程史的效用

主流與逆流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2 學校課程的早期發展

非功能性課程

革命性的課程觀

免費公立學校的出現——道德、方法與心智訓練

早期的理論思想

機械學習與背誦

導生制教學——對效率的追求

幼兒學校——課程向下延伸

變化著的方法觀

早期課程存在的問題

歐洲的思想

維持現狀

中學課程的擴充——霸權與民主主義之爭

大學對中學的控制

教育與社會:大事記(1642一1899)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轉變與改革——科學與情感

3 新教育與民主的前景

教育理論不斷變化的焦點

帕克的思想及其影響

赫爾巴特主義者與課程整合

兒童研究和教育理論

新教育——對抗性的勢力

自由放任主義的衰敗——環境決定論和進步思想

民主主義與教育

中等教育的改革

社會改革與課程

實踐中的新教育——早期的例子

教育與社會:大事記(1901—1919)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4 課程思想與實踐的衝突

兒童中心學校

興趣說

活動教學運動

設計教學法

兒童中心學校中的衝突

新教育的典範——溫納特卡和林肯學校

學習的遷移

課程編制中的唯科學主義

公立學校系統的課程編制

課程領域的出現

教育與社會:大事記(1920—1929)

概要

淳釋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觀念與理想——爭論和共識

5 課程的危機歲月

社會重建

經驗主義與灌輸教學

進步教育協會與社會改革

八年研究

州範圍的課程開發方案

國小課程研究

需要與課程

保守派的攻擊

尋求一個中間立場

教育與社會:大事記(1932—1955)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6 課程遺產

學習即探究

興趣和學習動機的激發

個體差異

課程綜合

心理學與課程

作為課程編制者的教師

教育與社會:大事記(1956一1989)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7 新舊理想

從傳統主義到進步主義——課程的變遷

傳統主義與課程——保存與傳遞

進步主義與課程——發展與轉變

社會效率與社會控制

概要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