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教學——版本一
作 者: (英)黑恩,(英)傑塞爾,(英)格里菲思 著,豐繼平 譯
出 版 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76680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社會科學 >> 教育 >> 教育理論
定價:¥26.00內容簡介
本書以全新的視角闡述教師教育研究的過程。對於所有準備從教或參加專業持續發展的人來說,本書將為他們的課程學習提供一本易於理解、可讀性強的必備指南。在分析某一主題時,我們將相關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策略結合起來。書中對以下各領域進行探討:
·寫作清晰
·文獻引用
·主動閱讀
·記筆記
·使用圖書館
·口頭陳述
·發展學科知識
·使用信息與通訊技術
·專業持續發展
本書探討如何從一個學習者的角度認識自己,並分析知識和理解的性質。此外,書中還探討教育學的支持性學科與課程,並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關注學科知識的習得。書中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有益的綜合性介紹、甄別,並揭示了其與師範生密切相關的各方面。本書還特別關注了師範生在中國小實習期間所建立的主要專業關係,這些專業關係對於職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各章的作者都是專業的教育學者,他們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廣博的專業知識。作者們通過實例和成功學習者的個案呈現了最新的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書還闡述了中國小校與大學之間形成的有效合作方式,以便通過行動研究和終身學習來培養反思型實踐者,這反映了走向多元教師教育框架和專業持續發展的趨向。
本書作者Steve Herne,John Jessel和Jenny Griffiths都是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教育學系的教師。
“教師教育新觀察譯叢”總序
本書簡介
本書作者
前言
第一章 研究:一些指導原則
引言
我們對學習的認識
建構主義與學習
建立聯結
模仿、比喻和類比
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
深層學習法和淺層學習法
運用語言
批判性思考
元認知
附言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從學習者的角度認識自己
什麼是學習?
從學習者的角度認識自己
改進學習的策略
在壓力下學習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課程研究
引言

三大支持性學科: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
課程研究
課程模式
課程研究的發展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發展學科知識
引言
學科內容知識
課程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
教師的教育經驗與態度的重要性
建構自己的教學知識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策略與案例研究
引言:從風格到策略
審查學科知識:確定知識的範圍
學習策略“工具包”
小結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從起點到清稿:閱讀、寫作和思考
引言
澄清任務
找到焦點
與指導教師或同伴討論論文的進展
開展課堂研究
寫出定稿
研究的苦與樂——學生的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6.1
第七章 信息與通訊技術的使用
信息及資源的存取:超文本、CD-ROM和網際網路
多維空間學習
遠程學習
文字處理
新型作者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口頭陳述
引言
口頭陳述的構思
準備
與聽眾交流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8.1
附錄8.2
第九章 研究項目的啟動
我們對教育研究的理解
做研究
進行研究——可使用的方法
寫出你的研究論文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建立和維持專業工作關係
引言
職前教師培訓
在職學習或脫產學習人員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學會教學——版本二
作 者:(美)阿蘭茲著,叢立新等譯
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8-1
版 次:1
頁 數:467
字 數:600000
印刷時間:2007-8-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61745670
包 裝:平裝作者簡介

理察·I·阿蘭茲康乃狄克大學教育領導學教授,曾任該大學教育學院主任9年。此前主持過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課程與教學系的工作。1975—1983年間任職於俄勒岡大學。曾在國小、國中、高中任教,對教師教育、教育組織發展以及學校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感興趣。
阿蘭茲教授著述頗豐,有十餘本教育學著作問世,包括《學校組織發展的第二手冊》、《教育體制改革戰略》、《課堂教學與管理》、《教學探索》,以及《學會教學》。《學會教學》已印到第七版,被譯成了多種語言。
阿蘭茲教授獲得過諸多榮譽:1989年被評選為馬里蘭州傑出教師教育專家,1990年因教育研究成果突出獲得課程編制與管理協會(ASCD)頒發的朱迪思·拉斯金獎,1995-1997年間於西雅圖大學教育學院擔任威廉·艾倫(波音公司)捐贈教席教授。

第1部分 當今課堂上的教和學
第1章 教學藝術的科學基礎
第2章 學生在多元化課堂上的學習
第2部分 教學的領導
第3章 教師的教學計畫
第4章 把課堂建設成學習共同體
第5章 課堂管理
第6章 評估與評價
第3部分 教學的互動
第7章 講授和解釋
第8章 直接教學
第9章 概念教學
第10章 合作學習
第11章 基於問題的學習
第12章 課堂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