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揭示版刻特徵變化背後的歷史文化脈動。
作者簡介
對,還是辛神!
辛德勇,1959年8月11日生,遼寧鐵嶺開原人,歷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研究,兼事地理學史研究,代表作為《隋唐兩京叢考》、《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和《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舊史輿地文錄》、《中國印刷史研究》、《製造漢武帝》、《海昏侯劉賀》、《史記新本校勘》、《發現燕然山銘》等。
2016年4月,辛德勇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名單。
作品目錄
凡例
一、清代刻本,通常在書前刊印有內封面。這種內封面,是清代刻本的重要標誌,其作用略與今書籍封面相當。今選錄的每一種版刻,凡存有內封面者,不拘完好程度如何,一律印出。惟諸本內封面多襯有薄紙護持,以致無法獲取清晰書影,祈讀者諒之。
二、清代刻本,多鐫印有刻書牌記。牌記是載錄刻書時間和刻書地點的重要附屬檔案,其作用略與今書籍著作權頁相當。今選錄的每一種版刻,凡存有刻書牌記者,不拘完好程度如何,一律印出。
三、酌情選印一些鐫有刻工姓名和校勘者姓名的頁面。
四、每書原則上選取正文卷一首頁正面(或殘本正文首頁正面)。若正文首頁正面闕失或有嚴重毀損,擇取其他頁面。
五、文字說明,略仿先師黃永年先生與賈二強學長編著《清代版本圖錄》的體例。
六、每書有特別意義的內文,酌情選印若干葉面。
七、為便於閱覽,印製形式,乃右文左圖。若選收葉面為偶數,則酌情增選一葉,以保持版式不變。
八、版框的高度和寬度,若無特別說明,系指正文首頁版框內側數值,雙邊者據內側細邊。高度系量測右框線處,寬度系底框線處正面半葉的數值。
尚書質疑三卷
清顧棟高撰
道光六年蔣廷瓚眉壽堂原刻本
顧棟高為清前期著名學者,所著《春秋大事表》享譽學林。此書《四庫全書》存目,僅此一刻,寫刻精湛,而傳世頗稀,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未予著錄。
版框高一七八毫米,寬一三一毫米。白口。
禹貢錐指節要一卷
清汪獻玗撰
鹹豐三年汪氏家塾恩暉堂原刻本
仿宋精刻,字型俊朗,刷印亦早。版心上方鐫記字數,下方鐫“恩暉堂塾課”。卷末鐫“金陵柏逢吉仿宋並鐫”註記。清初胡渭撰《禹貢錐指》,是《禹貢》及河渠水利研究的一代名著,此書乃汪氏為課童而摘編胡渭書,存其大略,讀之可見胡渭書影響及清代學術風尚下讀書人的知識構成。
版框高一九二毫米,寬一三四毫米。白口。
春秋公羊經傳通義十一卷敘一卷
清孔廣森撰
嘉慶十七年孔廣廉原刻本
此書為清儒研治公羊學名著,亦孔氏本人最為愜意的著作。身後由乃弟廣廉付梓,並續刻作者其他書稿,與業已刊行的《大戴禮記補註》等書,匯印為《顨軒孔氏所著書》。寒齋所藏乃雕版初竣後最初刷印之本,字跡刀痕爽利,墨色鮮亮,尚未添入阮元所撰序文,殊難得。鈐“古杭邵章倬盦藏書記”朱文長方印,知為邵章舊藏。
版框高一八二毫米,寬一五〇毫米。黑口。
說文發疑七卷
清張行孚撰
光緒九年初刻、光緒十八年增刻本
此書第七卷在卷端卷次下刻有一“續”字,蓋光緒九年初刻者僅前六卷,全書卷末有作者光緒十八年跋語,知增入卷七,當在此時。此書行世多六卷初刻本,七卷全本稀見。此本鈐“積學齋徐乃昌臧書”朱文長方印,知為徐氏舊藏。雖已增入晚刻第七卷,全書各卷仍皆字跡清晰,墨色鮮明,知初刻增刻諸卷均屬初印,殊為難得。
版框高一七九毫米,寬一三七毫米。黑口。
石經考文提要十三卷
清彭元瑞撰
嘉慶四年許宗彥原刻本
清乾隆皇帝詔命刊刻石經,竣事後工部尚書彭元瑞別撰此書,記石經文字勘定緣由。惟清石經已不被世人看重,此石經校勘記印本亦流布無多。其書刊刻謹飭,惜此本略有壞損。鈐“許氏星台藏書”朱文方印,知為廣東番禺人許應鑅字星台者舊藏。
版框高一七六毫米,寬一三六毫米。白口。
江氏音學十書七種十卷附兩種二卷
清江有誥撰
嘉慶道光間原刻本
諸書行款略異。含《詩經韻讀》四卷(嘉慶十九年刊)、《群經韻讀》一卷(嘉慶二十二年刊)、《楚辭韻讀》一卷附《宋賦韻讀》一卷(嘉慶二十四年刊)、《先秦韻讀》一卷(嘉慶二十五年刊)、《唐韻四聲正》一卷(道光七年刊)、《廿一部諧聲表》一卷(道光十一年刊)、《入聲表》一卷附《等韻叢說》一卷(道光十一年刊)。另有《漢魏韻讀》、《唐韻再正》、《唐韻更定部分》等多種列入擬刻書目而實際未刻。江氏論定古音四聲等重要問題,音韻學研究頗負盛名。此音韻學叢書求之者眾,嘉道間原刻本一向罕遇難求。
版框高一七五毫米,寬一二七毫米。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