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降衷

降衷好學成癖,購書不惜重金,離京前,遍求書肆,“市書萬卷而還”。 書樓建成後,孫辟又開設書塾,延師收徒講學,號稱“山學”。 此後,孫氏書樓雖然多次遭災損毀,但孫氏後人總是不遺餘力搜購補缺,再興書樓,重振山學。

基本信息

孫降衷,934—965年,五代後蜀眉州(今眉山市東坡區)人。《十國春秋》卷第五十五·後蜀八有《孫降衷傳》。 家財本不殷實,卻為人慷慨,誠摯有度量,好讀書,日習不倦,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均在易趣之中。
自幼以博學多識見聞於鄉里,但不求仕進,輕於名利,以一布衣之身,暢遊名山大川,好爽倜儻,友朋四結。廣證年間(938—965)至洛陽,與趙匡胤意外相見,降衷見其氣度不凡,十分器重,優禮有加。羈留洛陽之日,常傾心事之,遂成摯友。
趙匡胤稱帝後念及故人情誼,召降衷入朝,優禮相待,留京都為官,降衷懇辭。臨行,太祖授眉州別駕,固辭,賜錢帛、田土讓其安居故里。降衷好學成癖,購書不惜重金,離京前,遍求書肆,“市書萬卷而還”。
降衷先祖即唐代的孫長孺,最喜藏書,以其“藏書甚豐”而名聞於世,後唐僖宗題“書樓”二字賜予,自此孫氏書樓名揚天下。舊志載:“宋魏了翁《孫氏書樓記》:孫氏居眉以著姓,自唐迄今,人物懿史不絕於書。而為樓藏書,則由長孺始。樓建於唐之開元(註:713—714年),至光啟元年(886年),僖宗御武德殿,書‘書樓’二字賜之。五代前蜀時,毀於火災,遷魚鯫鎮(註:《讀史方輿紀要》說,魚鯫鎮在州東兩河口,有巡司。即今縣城東南十五公里的乾明寺山山麓),長孺的五世孫降衷,於建隆(宋太祖年號)初召至便殿賜衣帶圭田(註: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特授眉州別駕,購書萬卷回眉。”
孫降衷從洛陽“市書萬卷而還”,準備在孫氏故居魚鯫鎮重建書樓,書樓尚未建成,他的孫子孫辟又到京都洛陽購回大量書籍,書樓於天聖初年(1023)建成,號“萬卷書樓”,據說其藏書為宋代之最。宋朝宋祁《寄題眉州孫氏書樓》云:“魯簡多年屋壁藏,始營翬棘瞰堂皇。髹廚四匝香防蠹,鏤槧千題縹制囊。定與鄉人評月旦,何妨婢子誦靈光。良辰更此邀清賞,庭樹交陰雋味長。”
孫辟風流倜儻,“不儒其身,只儒其心”,鄉人便以“儒心”名之。書樓建成後,孫辟又開設書塾,延師收徒講學,號稱“山學”。一時間,讀書人爭相前來聽講求學,書樓與山學一同聞名於世。後人寫詩讚頌道:“嶺頭山學仿何時,唐宋文章耀古碑。”可見書樓山學對後世的影響。
此後,孫氏書樓雖然多次遭災損毀,但孫氏後人總是不遺餘力搜購補缺,再興書樓,重振山學。魏了翁《孫氏書樓記》云:“孫氏之傳,獨能於三百年間,屢絕而復興,則斯亦不可尚矣夫!”為之嗟嘆不已。蘇軾曾云:“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農夫合耦以相助。蓋有三代之遺風,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眉州北宋時文教昌盛,眉山號稱“千載詩書城”,孫氏書樓起了不小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