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孫誗墓
位於寧都縣城南2公里馬家坑。孫誗為唐朝人,原居汴州陳留(今河南開封縣),僖宗中和三年(883)選為百年,以武功封東平侯。
概述
孫誗墓:位於江西寧都縣城南2公里馬家坑。始建於唐末,明、清時期多次維修。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八十年代後期。墓前為面闊6米、高3米的仿石牌坊。墓呈圓形,徑2.8米,頂有高在封土堆。墓左側碑刻《重修唐故東平侯孫誗墓記》,右側碑刻蘇東坡的《東平侯像贊》。《寧都直隸州志·塋墓誌》載:“東平侯孫誗墓,在州南第三橋烏石營(今名馬家坑)”
墓主孫誗
孫誗為孫中山先生的世祖。中山大學羅香林教授著《國父家世源流考》(民國三十一年版)載:“其遠世源流,則唐以前俱住陳留,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時黃巢變亂,其遠祖誗公,始以領兵堵御之故,遷居江西寧都,歷五代至宋,子孫寢多,散布於贛南閩南等地,元明之際,始多自閩贛遷粵。國父之人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
孫誗,唐中書舍人孫拙子,生卒年不詳,原籍汴州陳留(河南開封),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以才武選為百將,次年敕封東平侯。黃巢義軍起,誗充承宣使提兵閩越江右間,遂定居虔州虔化縣(今寧都縣)。誗原配陳氏生子實,實生子七而傳五,以公侯伯子男為序立五房。誗在寧都已傳7代。其後裔孫承事從寧都遷福建長汀,孫友松從長汀遷廣東紫金,輾轉增城後至中山市翠亨村。誗為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誗在寧都後裔今主要集中居住在青塘的孫屋村和田頭的孫屋村。原墓頹塌,今墓由當地政府在原址於1986年重修。孫利墓始建於唐末,明、清曾多次維修。198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生120周年之時進行過重修,重立墓碑、墓銘,擴大了墓地規模,墓前辟有平台,築有數個登階,立了牌坊式陵墓之門,顯得壯觀而肅穆。
孫氏五賢
五世:孫長儒,字思齊,北宋祥符八年進士,賜五經出身,廣西潯州太守。
七世:孫立節,字介夫,長孺孫,北宋皇祐五年進士,廣西桂州節度判官。
八世:孫勰,字志康,立節長子,北宋元祐三年進士,湖廣岳州太守。
八世:孫勴,字志舉,立節季子,博學多才,台郡累薦不仕,系蘇東坡得意門生。
孫登龍,字壽甫,立節後裔,南宋景定五年舉人,四川東川路同知。
唐東平侯誗公像贊
才全文德武備乾剛,兵平閩越屯鎮虔邦;
不疾終於桂竹之陽,英靈顯於太平之鄉;
廟貌如故至今闡揚,御災捍患無求不應;護國保民有禱必祥,千枝萬流世代榮昌。
宋熙寧壬子歲蘇文忠公眉山東坡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