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中國當代山水畫家
2011年由中國美院出版社出版《孫文前山水畫集》。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理事,浙江省陸儼少藝術研究會會員,山東省臨朐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臨朐縣佛教協會理事,沂山畫院副院長、秘書長。
相關文章
中國山水畫理論系列訪談
----中國山水畫的筆墨
中國美術學院 孫文前
1、
中國畫為什麼要講“用筆”和“筆法”?
《易經》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簡單講,形而下就是指具體的,感性的事物。形而上就是指比較抽象的規律,原則。所以形而上者謂之道。
中國畫中講“用筆”和“筆法”,筆法既服務於客觀造型的需要,又必須接受畫家思想感情的指揮,所以隨描繪對象和畫家個性感情的不同,就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筆法,這也與毛筆這種特殊工具有關。
古來制筆要求具備“尖、齊、圓、健”四種品德。用筆靠指,但歸屬於心,指掌運動,腕肘支持,筆觸紙上,留下點、線,構成物象,總結這些線條變化的規律就產生了筆法。古人極重筆法,有“失其筆法,豈曰畫也”的警告。
黃賓虹集古人用筆大成,留下五字用筆訣——平、圓、留、重、變。
平:指運筆平緩,力度均勻。行筆過程如物凝礙,持重而行。用筆須勻,無跳躍,不飄浮,此為中國畫用線之根本。
圓:指線條圓渾沉厚,同時指有彈性的曲”線。樹無寸直,石也多圓筆畫法,“折釵股”的效果就是“圓”,線是柔和而有彈性的,而不能刻板僵硬。
留:就是收得住,是功底的顯現,控制得力就叫留。古人講“屋漏痕”就是“留”的效果。中國畫還講究起止無痕,’同時又力能扛鼎,這就是留。
重:就是往紙背後去的力量感,即厚重感。大家用筆無一不厚。厚重的對立面是浮薄輕滑,是用筆的大忌。古人用筆如“高山墜石”,筆在紙上運行要沙沙有聲。
做到以上四條,便體味得到“骨法用筆”。“骨法用筆”系南齊謝赫首提,五代荊浩解釋為“生死剛正謂之骨”,沒有力或力不夠強的用筆,是不配叫骨法的。
用筆有兩個基本要求:力量感、含蓄性。力量在以上論述中提到,這是線條的基本審美要素。含蓄是體現筆墨精神的元素之一。不劍拔弩張,不狂怪奇詭,有內在的美存在於筆中,這是極高境界。兩者結合,為物述形,形式美和內質美都在其中。至於“十八描”,各種皴法及各種點法,都是用筆程式,須知不一定一一照搬。用筆有規律,不要強守定法,立足於“變”字。
總之,用筆是畫中國畫的人繞不過的命題,要花一生精力解決的問題,也是判別中國畫高下的第一道門坎。2、
用筆和用墨的區別和類同
筆法與墨法兩者的關係,黃賓虹說:“論用筆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 全從筆出。”這種明確無誤的關係,決定了“墨法”只能從“筆法”中來。為 此他強調指出:“論用墨者,固非兼言用筆無以明之;而言墨法者,不能詳用 墨之要,亦不足明斯旨也。”在賓老看來,“墨法尤以筆法為先,無墨求筆,至筆未有合法,雖墨得明暗,皆所不取。有筆兼有墨,最為美備。”
可見筆法和墨法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是骨與肉的關係。不可分離的整體方謂之“筆墨”也。
3、
石分三面是何含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古人講:"石分三面",是指意在表現山石的立體感和陰陽向背、凹凸起伏的變化。所謂要畫出石頭的正、側、頂三面來。畫石頂部往往別忽視,這一點很重要,一是體現石頭和山的厚度,二是體現中國畫的俯視造物的規律。
4、
樹分四枝是講什麼?個體樹講究什麼?
古人又講"樹生四枝",要把樹的前後、左右關係畫出來,畫不好就只有左右二面,而沒有前後關係。樹分四枝也就是要講究出枝的陰陽交錯、長短相間、粗細搭配、高下參差,切忌兩枝並發,均勻死板。
個體樹畫時一是講究樹幹的變化,通過線條的搭接表現樹幹的前後關係,切忌畫平、死。二是樹枝的勢要圓,有陰陽、前後關係,三是樹根要舒展,其關係和樹枝相同。
5、
什麼可謂之山,
山以什麼方式組合及走勢,說明什麼?
山石是構成山水畫的主體組成部分。山和石是一體相連的兩個形體。石,有聚有散,散者為個體,聚者為整體。以大間小,小間大的方式,聚許多個體便是山體。山的構成,有石塊的堆積,也有獨立的形體。它們起伏蜿蜒,來龍去脈,綿亘不斷。山有根脈,山巒有起伏,山脈的形成,是地殼的隆起,有來龍去脈。古人觀山勢時有云:“橫看成嶺,側堪稱峰。”是客觀寫照。所以,應當注意山峰與次峰,遠山與近山,大山與小山的區別和關係。也就是要搞清它的運動方向。所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古人講,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6、
樹叢的畫法具體要注意什麼?
叢樹畫法要體現聚散、疏密、大小、前後以及虛實的關係。畫叢 樹忌諱單調呆板的並排,樹有賓主,要講究高和矮的搭配,所謂“扶老攜幼”。兩樹分而有連,開而有合。既所謂的“撞”和“讓”的關係。畫時從主樹著手,相互掩映,葉分濃淡。樹枝穿插要有變化,前實後虛,前深後淺。成排的樹要上下錯落,高低參差。切忌根頂具齊。要有“互動”、“對立”之法。
7、
中國畫創作有哪些方式?
其具體含義是什麼?
一是九朽一罷,是講先打草稿,反覆修改,最後達到畫面效果。常見於工筆。
二是生髮,是講以“法天道”的原理畫“對立”關係,是偶然的,隨機的,是畫陰陽,畫虛實,畫矛盾,但他們又是統一的關係。符合天道也就是說合乎自然的。所謂“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方貴神也”。
8、
中國畫的創作方式具體根據是什麼?
天道。
“天道”的字面含義是天的運動變化規律。世界必有其規則,是為天道。所謂天道,即萬物的規則、萬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規則。
有人認為天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的特點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道就是減少有餘而補充不足。
9、
什麼是以形寫神?什麼是以神寫形?
以形寫神是指胸有丘壑,表現的意境是必然的。
為景物造型的外在形態與客觀對象相對接近,強調形成在相對寫實的基礎上傳情達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態與客觀對象、畫家心境達到情感合一。利用嚴謹工整的造型,相對客觀地表現人物形貌,於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達出精神意蘊,使客觀與主觀、外在美與內在美融而為一,成為不可分割的藝術整體。
以神寫形是指胸無丘壑,其表現的意境是偶然的。為強調主觀體悟,以獨抒靈性為主旨,對景物造型進行大膽誇張、概括、提煉,形隨意至,以神寫形。形的外在表象雖然與客觀對象的外型相去較遠,但卻於稚拙、天真中表達出一種造型的特有韻致。此兩種表現形式都要求畫家在反映客觀現實時,不僅應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還應追求內在的精神本質的酷似。我認為神應以形為依據,如果僅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繪畫對象的特有神氣,就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