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移情閣孫文紀念館

日本移情閣孫文紀念館

孫文與“松海別莊”(移情閣)的淵源,始於1913年3月14日孫文來神。 1913年3月14日,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孫文來到吳錦堂的松海別莊,參加歡迎午宴。 移情閣的復原工程,鑒於明石海峽大橋的建築情況,定於1998年12月開始。

閣館概要

孫文

1905年孫文來到吳錦堂的松海別莊1905年孫文來到吳錦堂的松海別莊
記念館是日本唯一一處表彰紀念中國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孫文(號中山,又稱逸仙,英文名為Sun Yat-sen)的公共設施,成立於1984年11月。
建築本身原屬活躍在神戶的中國實業家吳錦堂(1855~1926)所有,前身為其別墅“松海別莊”。1915年春,在“松海別莊”東側,這座八角三層的樓閣“移情閣”建成,因其外觀貌似六角,在當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舞子的六角堂”。
孫文與“松海別莊”(移情閣)的淵源,始於1913年3月14日孫文來神。當時神戶的華人、經濟界有志之士召開了歡迎午宴,地點就在“松海別莊”。之後,1983年11月兵庫縣以受贈形式,從一直以來負責管理“移情閣”的神戶華僑總會接手管理,組織了改修工程。
1984年11月12日,在孫文誕辰的日子,“孫中山記念館”面向公眾開放,1993年12月被指定為兵庫縣重點有形文化遺產。
1994年3月,因明石海峽大橋的建設,移情閣被解體轉移到原址西南角200米處,著手復原,於2000年4月完成。
2001年11月移情閣被文部科學省指定為國家級重點文化遺產。
2005年10月,孫中山記念館改名為“孫文記念館”。
館內展覽以日本與孫文、神戶與孫文的歷史淵源為重點,也介紹展示吳錦堂先生的一生及移情閣的變遷等。
1913年3月14日,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孫文來到吳錦堂的松海別莊,參加歡迎午宴。

閣館變遷

1950年代的移情閣1950年代的移情閣
情閣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雖然幾經變遷,依舊跨越了世紀的交接,作為當今唯一可供憑想舞子海濱風雅的建築堅守著明石海峽。
明石海峽大橋所在的舞子海濱,自古就以白沙翠松、風光明媚之觀光勝地而聞名。曾經有這樣的傳說,說明治以後,這裡旅館、別墅比肩櫛比,熱鬧非凡。在此一隅,神戶的華人實業家吳錦堂建起了自己的別墅,那是19世紀末的事情,別墅名為“松海別莊”,其規模隨著吳錦堂事業的成功而不斷擴大。1913年3月14日,松海別莊迎來了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的孫文,以神戶的中國人為中心的財經、政界人士歡聚一堂在那裡召開了歡迎午宴。從那以後,松海別莊就作為孫文紀念地而留在了神戶人民的心中。
孫文來訪2年後,即1915年,吳錦堂為紀念他60歲大壽以及隱退實業界,建了一座三層的樓閣,據說為寄託自己對故鄉“中國”的相思之情,而取之名為“移情閣”。
昭和以後,舞子海濱逐漸從當初的遊玩勝地變身為交通要塞。1928年因擴建神明國道(現在的國道2號線),海邊的旅館等都被拆遷,松海別莊也被迫解體,僅僅留下了移情閣,附屬棟則被水平遷移改建成現在這個模樣。
據說二戰中,移情閣曾一度被官方接收,作為高官或軍人留宿使用。戰後不久即歸還給吳氏家族,之後被用作神戶中華青年會的研修所等設施。
60年代,移情閣還被用來作電影的拍攝景地等,一度平安無事。可是64、65年相繼而來的颱風直擊舞子海濱,移情閣也遭受了巨大的毀壞。那時附屬棟的房頂、涼台都倒塌了,成毀滅狀態,移情閣主體的壁紙、燈具等大正時期非常珍貴的房內裝飾、器材也都消失殆盡。
神戶華僑為了留下這座與孫文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成立孫中山記念館發動集資,進行改修,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只能作一些暫時性的修補。
1983年11月,為了紀念日中邦交正常化10周年以及兵庫縣與廣東省締結友好省縣關係,移情閣由神戶華僑總會贈給了兵庫縣,兵庫縣對其進行了修復,決定永久保存。在日中雙方相關人士的努力下,孫中山記念館終於在1984年11月12日面向市民開放。
1991年12月,隨著明石海峽大橋的建設,作為舞子站周邊整備計畫的一個環節,決定擴建國道2號線,從而決定遷移移情閣。遷移地址選在了距離明石海峽大橋東海岸附近。
2005年10月1日,考慮到在日本“孫文”比“孫中山”更易為普通市民所熟悉,孫中山記念館更名為“孫文記念館”。

閣館復原

★ 拆卸工程
1992年12月,為拆卸準備而進行的調查、工法的討論在有技術經驗人員的合作下開始了。通過這次調查,移情閣的建築文化價值得到認可,於1993年12月被指定為兵庫縣重點保護文物,由此,在無損其歷史價值前提下對移情閣進行遷移改建成為可能。1994年1月,移情閣作為孫中山記念館暫停開放,展覽另借別處臨時展廳繼續進行。同年3月,移情閣的拆卸工程動工。
就在拆卸工程臨近尾聲的時候, 1995年1月17日該處遭遇了阪神淡路大地震。
所幸附屬樓拆卸基本完成,沒有受到大的損害,移情閣的內部裝修材料也大體搬遷完畢,損害僅限於一部分混凝土外牆水泥塊兒。
但是由於周邊交通癱瘓,工程不得不暫時中斷,1995年7月最終拆卸完工,比預期晚了4個月。
拆卸工程年月:1994年3月~1995年7月
拆卸工程費:2億6,500萬日元
★ 復原工程
移情閣的復原工程,鑒於明石海峽大橋的建築情況,定於1998年12月開始。
移情閣不僅是傳承明治、大正時舞子海濱別墅文化的最後一個建築,還是講述兵庫縣日中交流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遺產。在全國上下重視近代歷史建築物的風潮中,復原工程沒有停留於縣級指定重點文物保存級別,而是指向了當今最高水平。
為此由建築構造、建築藝術、建築史的6位擁有豐富知識經驗的專家組成了“移情閣復原工程指導委員會”,
①以阪神、淡路大地震為教訓,討論防震措施、確保全全
②以追求作為文物的歷史再現,無損建築本身的價值而傳承後世為基本方針,前後召開了18次委員會議、工作會議,討論了強化防震、並且從傳統工法、設計等各個角度作了細緻的考證。
復原工程得到了來自神戶華僑總會的資料援助,英國領事館等提供的國際協助,最終實現了準確度極高的復原成果。
復原工程年月:1998年12月~2000年3月
復原工程費:11億3,700萬日元
☆復原工程內容簡要
占地面積:1,581.00㎡
建築面積:368.53㎡
總面積:738.46㎡
結構:移情閣 木架混凝土結構 3層
附屬樓 木架磚結構 2層
管理樓 RC 平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