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孫子兵法結構研究》是一部全面研究《孫子兵法》結構問題的專著。書中對《孫子兵法》的結構特點和每一篇的結構都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據此對《孫子兵法))的思想內容、結構特點、語詞訓釋和藝術表現提出許多新的見解,較好地破解了《孫子兵法》研究中的許多謎案。《孫子兵法結構研究》從結構分析入手研究《孫子兵法》,角度新穎,手段先進,涉及面廣,並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書中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既可供專家學者探討交流,也可為普通讀者入門嚮導。
編輯推薦
孫子研究的未解之謎 戰略決策 簡約精微的藝術審美 戰爭資源的整合和使用 結構分析和傳統文化 積極主動的戰爭謀劃 道法術分呈的整體構思 兵力部署的修道保法 兩元對舉的篇章安排 軍事勢能和爆發力研究 模型板塊式的分層界說 實力和智力 貫穿全篇的五條線索 優勢爭奪和心理戰術 箴言警策式的結構濃縮 指揮的機變 文字型量的黃金分割 行軍相敵和軍政管理 十三篇結構的基本模式 臨戰決策 獨立創新的科學精神 戰局發展和軍事心理 標準的科學論文 火攻和止戰 兩元順接 用間
目錄
序言
前言
總論:《孫子兵法》結構研究
導言:《孫子兵法》的未解之謎
一、結構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一)準確破解疑難語詞
(二)深入把握理論內涵
(三)散文發展的重大貢獻
(四)簡約精微的藝術審美
(五)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結構分析的內容和方法
(一)傳統文化的辭章研究
(二)新理論新方法的引入
(三)形式分析和語詞訓釋
(四)結構分析和傳統文化
三、體裁性質和結構特點
(一)道法術分呈的整體構思
(二)兩元對舉的篇章安排
(三)模型版塊式的分層界說
(四)貫穿全篇的五條線索
(五)箴言警策和結構濃縮
(六)文字內容的體量最佳化
四、十三篇結構的主要模式
(一)標準論文式
(二)兩元順接式
(三)兩元聯合式
(四)兩元分立式
(五)起承轉合式
(六)分析綜合式
五、結構創新和科學精神
結語:孫子的尋寶路線圖
分論:十三篇結構分析
《計篇》:戰略決策
【題解】
【原文】
一、結構分析
(一)內容和篇次:戰略決策和策略手段
(二)結構特點:引論一正論一結論的標準格式
【計篇結構簡表】
二、分段研究
(一)引論:總括全篇引領下文
(二)決策論:戰略決策的內容和方法
(三)策略論:實施決策的方法和手段
(四)結論:廟算決策的特點和功能
【計篇結構框圖】
三、小結
《作戰篇》:戰爭的投入和戰爭消耗
【題解】
【原文】
一、結構分析
(一)內容和篇次:戰爭投入和戰爭消耗
(二)結構特點:投人和消耗的前後順接
【作戰篇結構簡表】
二、分段研究
第一部分 戰爭投入
一、戰爭投入分析
(一)戰爭投人的規模和範圍
(二)戰爭久拖不決的危害和影響
二、戰爭投入的原則
(一)儘量拙速勝敵
(二)重視利害關係
(三)堅持集中投入
(四)力爭以戰養戰
第二部分 戰爭消耗
一、戰爭消耗分析
(一)造成戰爭消耗的原因
(二)戰爭消耗的影響和比例
二、降低消耗的方法
(一)務食於敵的方法
(二)勝敵益強的方法
(三)貴勝避久的方法
(四)將領知兵的方法
【作戰篇結構框圖】
三、小結
《謀攻篇》:用謀略戰勝敵人
【題解】
【原文】
一、結構分析
(一)內容和篇次:謀攻的原則和謀攻條件
(二)結構特點:原則和條件的兩元對舉
【謀攻篇結構簡表】
二、分段研究
第一部分 謀攻的原則
(一)最高的戰略目標是以全勝敵
(二)最好的戰略手段是以謀勝敵
(三)謀略的標準是“三非”勝敵
(四)兵力對比上要以眾勝敵
第二部分謀攻的基礎
(一)組織人才條件
(二)管理指揮條件
(三)勝負判別條件
(四)信息情報條件
【謀攻篇結構框圖】
三、小結
《形篇》:戰略部署
【題解】
【原文】
一、結構分析
(一)內容和篇次:兵力部署的原則和方法
(二)結構特點:原則和方法的兩元對舉
【形篇結構簡表】
二、分段研究
……
《勢篇》:軍事勢能和爆發力研究
《虛實篇》:避實擊虛的戰力運用
《軍爭篇》:優勢爭奪
《九變篇》:指揮的機變
《行軍篇》:處軍相敵和軍政管理
《地形篇》:地勢兵形和臨戰決策
《九地篇》:戰局變化和心理控制
《火攻篇》:火攻和止戰
《用間篇》:間諜和情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孫子兵法》的結構研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因為結構不僅是功能的體現,其本身就是理論思維的產物,是理論研究的基礎。同時,結構還和語詞訓釋、思想分析和藝術表現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要解決這些問題也都離不開結構研究,所以要想完整準確的揭示《孫子兵法》的理論內涵和現代價值,無法迴避其結構問題。但《孫子兵法》的結構研究卻困難重重,因為要真正理清其結構的奧秘,不僅要有深厚的古文學養,還要了解相關的軍事科學知識,並要敢於發揚科學精神,勇於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所以《孫子兵法》結構研究的每一點突破都引人關注。《孫子 》
精彩書摘
(三)散文發展的重大貢獻 《孫子兵法》擴展了散文的表現內容,開創了論說文的基本格式,豐富了散文的藝術表現手段,在我國散文發展的歷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在我國發展很早。自春秋戰國以來,行人出辭、哲人立論、史官紀事、文人抒情都離不開散文。諸子百家無不通過散文來表述其學術主張,而他們與論敵的論辯和爭鳴也無不通過散文加以記述。今天,我們正是通過他們留下的這些文字,才能了解其思想主張,感受那一狂飆突進時代的絕世風采。其中的孔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和史學家左丘明、司馬遷等人無不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