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93年,孫培傑離開山東煤炭工業學校後,如願以償地分配到了龍礦集團梁家煤礦,從踏上崗位的那天起,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乾就乾好、乾出個樣子來。入礦後,他把自己對事業的追求與嚮往、執著與熱愛、責任與激情,一點一滴地浸透在每一個工作日,激勵自己不斷前行、不斷超越,讓自己做得更好。在孫培傑任區隊長的6年中,這3個落後區隊由弱到強,由強到優,先後成為了礦上的先進區隊。自2004年起,他每年都被集團公司、礦評為勞動模範。
人物特寫
在區隊,技術員是沒有跟班任務的。可分配到開拓隊乾技術員後,為了更好地錘鍊自己、掌握更多的現場工作經驗,孫培傑主動要求參與跟班,並且主要跟夜班。有一段時間,他上樓梯時不小心碰傷了右腳大拇指,整個腳趾甲脫層。每挪動一步,傷口就鑽心的疼。那種情況下,他可以休班養傷。但他一點都沒透露腳有傷這件事,每天照樣在作業地點來回穿梭、幹這忙那。“換好工作服往井口走時,我還覺得腳疼得禁不住倒吸口氣;但一到了井下,一進入作業場所,腳上的疼痛似乎就不存在了,滿心滿腦的全都是如何保證安全、如何確保當班生產任務的完成”。由於總是浸水,沒能及時治療與休養,傷口被感染,一摁腳趾,膿水就會流出。而他,在連續跟了31個夜班之後,才休了一個班。
2003年,孫培傑剛被調到礦技術科,就接手了“圍繞提高綜掘單進的可行性規劃”研究任務。礦上之所以要開展這一項研究,主要是因為當時礦井的綜掘單進水平較低,直接影響了採掘接續。11年掘進一線生產的經歷,使他掌握了很多時至今日仍獲益匪淺的知識。通過查資料、找數據、跑現場、尋根源,他找出了長期以來制約綜掘單進水平的瓶頸問題,從最佳化設計、人員、勞動組織、施工工藝、支護形式以及完善考核制度等多方面制定了對策,經過實踐,礦井的綜掘單進從320米增至450米,達到了複雜支護軟岩地質條件下的新水平,緩解了礦井的接續壓力。該研究還作為一項成果獲得了梁家煤礦科技大會特等獎。18年間,孫培傑除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梁家煤礦技術科掘進組工作外,其餘時間都是在採掘生產一線度過的:在開拓隊,他幹了11年技術員;2004年以來,他又先後擔任了開拓隊、掘進二區和綜采隊隊長。不管崗位如何變化,不變的是“不斷超越、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