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貴

孫啟貴

男,漢族人,安徽省六安市獨山區九宮灣胡家嶺村人,1912年7月出生於一個貧苦的佃農家庭里。1930年參加革命工作,1931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30年在當地農民暴動的影響下,加入了農民協會組織的少先隊,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

1931年5月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乾哥的影響,在六安縣趙家灣參加了紅軍,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六安縣獨立團先後任通訊員、班長。

1931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在紅四方面軍西北軍事委員會軍訓班學習。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32年1月在紅25軍73師219團9連任排長(當時王樹聲為七十三師師長),後在紅30軍265團任連長。

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第2-4次反圍剿戰鬥,在安徽六安縣蘇家堡參加了消滅國民黨陳挑遠白匪軍的戰鬥。參加了攻打黃安縣(今紅安縣)七里坪的戰鬥。

1932年12月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一路征戰,過鐵道,涉漢江,翻秦嶺,越大巴山,於1932年底由陝南進抵川北,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的戰鬥以及消滅四川地方軍閥田頌堯匪軍的戰鬥。

1933年在反圍剿的戰鬥中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在一次戰鬥中光榮負傷,右上臂骨頭被打斷致殘。

1934年12月在紅四方面軍衛生部休養。後被評為二等甲級傷殘軍人。

1935年3月隨紅四方面軍退出川陝根據地,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5年7月在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營任連長、指導員,負責張國燾、徐向前的安全保衛工作。

先後參加了嘉陵江戰鬥、劍門關戰鬥、土門戰鬥等。

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混編為左、右路軍,在左路軍擔負紅軍總司令朱德的警衛工作。

長征中,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路線,擁護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憑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兩次爬過大雪山、三次走過荒無人煙的大草地,於1936年10隨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4月在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十連任排長,後任連長。

1939年1月在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糧秣股任管理員,後任股長。

參加了抗大一分校東遷挺進山東敵後根據地的工作,在沂蒙山區參加了對日偽軍的反掃蕩鬥爭和大青山的突圍戰鬥。(當時校長和政委分別由周純全、李培南擔任)。

1942年1月山東軍區成立。(當時羅榮桓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肖華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10月任山東軍區黨校總務科長。

1943年7月任山東軍區供給股長。

1943年8月與八路軍戰士范慶蘭結為夫婦。

1944年3月到山東軍區黨校學習,參加了整風運動,政治思想覺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45年8月任山東軍區兵站科科長。

多次參加了粉碎日偽軍“掃蕩”、“蠶食”的戰鬥,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至11月,在羅榮桓率領下,隨山東軍區主力,在山東龍口渡海奔赴東北遼東。

1946年任遼東軍區後勤部兵站處處長。

1947年6月任遼東軍區兵站部運輸處處長。

在司令員兼政委肖華的領導下參加了創建與保衛遼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直接參加了四次保衛臨江戰役和東北夏季戰役。

1948年5月任東北軍區東線留守處處長。

1948年12月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運輸部民工處處長。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運輸部燃料處處長、政委。

先後直接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隨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經天津、濟南、漯河、鄭州南下到武漢,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10月任第四野戰軍(中南軍區)後勤部軍械部第二總庫總庫長。直接參加了兩廣剿匪的後勤保障工作。

1955年9月負責組建了武漢軍區軍械處並任軍械處副處長。

1955年10月被國防部授予上校軍銜。

1957年6月榮獲國防部頒發的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1958年7月先後任武漢軍區四八九倉庫(正師級單位)副主任、四八七倉庫主任。

1965年6月在武漢軍區後勤部干休所離職休息。1972年11月轉入湖北省軍區元寶山干休所。

1986年,根據中央軍委的規定,享受副軍職待遇。

1988年8月榮獲中央軍委頒發的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6年9月5日零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4歲。

孫啟貴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為黨、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不愧為我黨的優秀黨員,我軍的優秀後勤幹部,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