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學金,畢業作品發表在中國最具權威的美術雜誌《美術》、《版畫藝術》上。1992年,成為職業畫家。曾參加在法國國立美術學院舉辦的“中國版畫展”、與張大力、劉國在故宮舉辦聯展,並由栗憲庭先生推介在《中國美術報》上發表作品;
1993年,與北京圓明園部分畫家在比利時舉辦展覽;在《美術報》上發表藝術評論文章;
1996年,受聘於中央美術學院客座任教,作品在“香港雙蘭國際藝術中心”展出。
1997年,參加新加坡藝術博覽會作品被台灣“亞洲藝術中心”收藏並展出,受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觀察》雜誌之邀參加著名藝術家座談會,座談內容及作品發表於該雜誌。
1998年,油畫系列作品“故紙”由著名藝術評論家島子先生撰文推介發表於《藝術界》雜誌。
1999年,參加由世博會舉辦的“中國當代油畫展”作品被收藏。
2000年,作品“故紙Ⅱ”系列作品被收入《精英藝術家百人集》。
教育發展
198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1986年,畢業並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學金。
1987年—1993年,任教於北京農學院園林系。
1993年,入住圓明園畫家村。
2000年,入住宋莊畫家村。
影響
孫光華的繪畫貌似“波普”,它指向所有迄今為止的文獻,並消除掉它們之間的時空關係,通過將它們同時並置於一幅畫面當中時,圖象與圖象、圖象與文字之間便開始以一種有些怪誕的幽默方式相互對話
“老畫報”是孫光華最初靈感的來源,它不僅提供了繪畫的基本形式,同時它的色彩也讓畫家著迷。人們可以想像得出這些看上去有些昏暗的畫面它最初印上時的美麗,正如一堵破敗的宮牆你仍能感到它昔日的榮華,或是從某個紅顏不在卻風韻猶存的女人臉上依稀可見曾經如花的妖容在這裡,時間成全了一種有些感傷的懷舊之美。孫光華迷戀這些,他在畫面中開始呈現它的時候,時間便作為了一個藝術的元素而存在了,於是睹畫便如同讀史。
當下世界的諸多話題是孫光華很樂意去思考的,也許他給不出它們的答案,但他可以給你看他所看到的“景象”,而這種“景象”的是由處於不同時間的文獻之間的並置所呈現的,它顯得怪誕而幽默,並彼此審視、評價與消解,它的最高境界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似的寬容與釋然,而這正是孫光華在畫面中試圖實現的意義。作為一個藝術家,孫光華正是以繪畫來力爭對當下問題的話語權。
孫光華將“後現代主義”的創作方法導入作品中,不可諱言確實有一些“策略”上的考慮,因為在當下世界的文化語境中,它具有“硬通貨”的性質,因此,就使作品連同其試圖呈現的意義具有了參與世界範圍對對話的可能,而中國的近代史又恰恰是在外部世界的強行介入下展開的,這樣使孫光華的作品意圖在更大的範圍內生效,就幾乎成為了畫家在創作中自覺的責任。
關鍵事件
1993年,孫光華辭去公職,開始職業畫家的生涯。起初經濟拮据,為了生計,孫光華畫了不少古典風格的畫。雖然成了文化個體戶,但也有了時間把心中一些想法逐漸轉移到畫布上。這段時期是孫光華行成自己創作風格的關鍵時期。
展覽及活動
1985年,“中國版畫展”,法國國立美術學院。
1986年,“孫光華·張大力聯展”,故宮。
1987年,畢業作品發表於《美術》、《版畫藝術》。
1989年,“個展”,北京貴賓樓畫廊。
1992年,接受香港衛視專訪。
1993年,“圓明園畫家聯展”比利時、“中國最傑出的十位青年版畫家展”、“中國青年油畫展”,北京國際藝苑。
1994年,與國畫家黃胄合作,為遠東殘疾人運動會製作藝術品。
1997年,“油畫聯展”台灣亞洲藝術中心。
1999年,“故紙”個展,北京觀景廊畫廊。
2000年,“中國當代藝術展”,北京凡畫廊。
2001年,“相聚德勝門”前衛藝術展,北京藝森畫廊。
2002年,“一半現代”藝術展,新加坡季節畫廊、“零距離”藝術展,北京藝森畫廊。
2003年,“當代藝術群展”,北京大陸畫廊。
2004年,“宋莊2004”,廣州藝術博覽會特展。
2005年,“身份”中法藝術家聯展,北京畫家村畫廊、“超越時空的對話”個展,北京畫家村畫廊。
2006年,“當代藝術四人展”台灣八大畫廊、義大利米蘭藝博會、新加坡藝博會、歌劇畫廊藏畫展:紐約、巴黎、新加坡、香港、邁阿密、威尼斯。
2007年,“個展”,北京798物波貢確畫廊“大師&當代”,韓國首爾,歌劇畫廊“亞洲製造”,英國倫敦,歌劇畫廊。
2008年,“移動的社會主義”中國、古巴、朝鮮當代藝術聯展、個展,新加坡楊畫廊、中韓現代美術交流展:海貓赤貓,巨濟美術館。
2008年,中韓現代精銳畫家大作展:東方之光,首爾美術館、聯展,杜拜,歌劇畫廊、聯展,蒙地卡羅,歌劇畫廊、近景—群展,新加坡楊畫廊、匯聚與自持—中國當代藝術展,台灣琢璞藝術中心、“個展”,韓國首爾GODO畫廊。
2009年,“中韓奧藝術家聯展”,中國、韓國、奧地利、日本、法國,“進歷史”,圖爾城堡美術館。
2010年,“高地”中國北京,傑森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