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祥

孫世祥

孫世祥 雲南省昭通地區巧家縣人,1969年11月出生,2001年10月6號因肝硬化在昆明逝世。主要作品有:已出版的長篇小說《神史》、詩詞集《孫世祥詩集》和未出版的《夜讀》、《父親》、《橫跨世界屋脊》、《中國的世界戰略》、《新孫子兵法》、《百年馬楠》、《故鄉》等。

基本信息

人物出身

金沙江從川南、滇北的群山深處逶迤而來,到烏蒙山和大涼山的交界處雲南省巧家縣境內,北去的江流遇到了雲南省東部最高最古老的岩層。在億萬年的激盪衝撞里,最終成就了飛鳥難越的白鶴灘大峽谷和高聳入雲的大藥山。立體氣候和垂直分布的自然帶使這裡形成一山四季,移步換景的獨特景觀。

距藥山南山麓二十公里的藥山鎮發拉村,這個高寒地帶的普通村子就是孫世祥家族一路遷徙最終落腳的地方。這裡海拔2700到3500餘米,三面環山,一道土石流沖積的河壩通向西面,沿著河壩兩旁或聚或散居住著數百家村民,他們都是百多年前從外地遷徙來的,祖籍幾乎都是六朝古都——南京。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因素,這些身陷貧困的大明帝國的後裔們祖祖輩輩靠放牧牛羊和種植蕎麥、洋芋為生。相對閉塞的環境讓他們從語言、習俗等方面保留著久遠的痕跡,只是在這些落後而閉塞的村民們的眼中,南京,這個祖先們曾經居住的地方,不過是家譜中一個煙燻火燎後失去光澤的辭彙。就是這樣一個村莊,1969年11月17日,孫世祥出生在村民孫正國、陳正芬家裡。

人物履歷

孫世祥祖籍南京,1905年,高祖父孫應照做生意從會澤大橋來到發拉,開始了迄今已有六代人的家族史。孫家世代務農為生,吃苦耐勞,正直善良。曾祖父孫開學從別人紅白喜事記錄禮簿時,偷學少量文字,購買大量線裝書,這些舊書在“破四舊”的時候全被抄走燒毀。他異常勤苦,耕地時每天使幾雙牛,中途換牛,人不歇氣,一手扶犁把,一手拿著蕎麥粑粑吃。祖父孫朝安在“師訓班”受過教育,後參加革命,解放後一直在發拉任文書,由於他正直,主持公道,在極左年代,發拉沒有被殺一個人,沒有餓死一個人。父親孫正國曾到公社郵電所上班,後被祖父孫朝安逼回發拉,一生沒有脫離過土地和貧困。

年幼的孫世祥由於母親奶水不夠,自小體弱多病。三歲前,身患腮腺炎、喉嚨潰爛等疾病,常年啼哭,致使眼睛紅腫,臉上布滿皺紋,反映異常遲鈍,膽小,常被路人嚇得躲進松毛堆。

個人生平

1975年9月進入發拉國小學習。開始覺得讀書好玩,在班上他的嗓門也最大。三天后,覺得讀書枯燥無味,就開始逃學。每次逃學,父親孫正國就用棍子打著趕進教室。每天晚上,父親檢查功課,如讀不著當天的課文,就要被父親罰跪在火塘邊,用火箸打。到二年級時,每科考了二十多分,到三年級也如此。三年級留級,遇到了國小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李成裔老師。李老師責任心很強,善於教育學生。在李老師的教育下,孫世祥很快成了班上第一名,擔任班長、學習委員,被評為“三好學生”。李老師讓他為全班上課,稱他為“小老師”。孫世祥強烈的求知慾被激發起來,找四年級課本和《毛主席語錄》、《董存瑞的故事》、《激戰無名川》、《林海雪原》等書來讀。世祥為海蘭泡等慘案義憤填膺,有了初步的民族感。由於家庭條件的異常艱難,世祥買了一本一角四分錢的連環畫《青龍山》,母親責怪說:“家庭這樣貧困,你還要買書!”

1980年,一年內二弟和五弟的相繼去世和自己相濡以沫的骨肉同胞猝然離去,世祥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創痛,讓他陷入對生命和親情的沉思。

1981年9月,世祥考入巧家二中。孫正國借了錢糧,背著陳正芬陪嫁來的木箱,送孫去上學。儘管住宿條件差,但在世祥看來,比發拉進步多了。此時的孫世祥個頭矮小,經常受人欺侮,學習成績也由入學時全班第七名直線下降,以至到國中畢業時僅考了264.5分,只好到位於大寨的巧家第三中學補習。這個時期,他的數學、英語成績一敗塗地,在所有科目中,只喜愛地理、歷史。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買了很多連環畫,在學校藏書有限的圖書室里借閱了《說岳全傳》、《水滸傳》、《楊家將演義》、《特殊身份的警官》、《西遊記》、《三國演義》、《舊隋唐演義》等書,開始寫寓言和自由作文。學校一伙食很差,幾乎都吃包穀飯,酸菜湯。初一年級,孫世祥都要剩飯,到初二年級,每頓飯就不夠吃,只好從家中背菜糧自己煮了補充。他總是想家,曾半夜獨自回家。初三時,被一姓許的學生摔在水泥地上,昏迷中說了一天胡話才醒過來。

在巧家三中補習期間,一伙食有了改觀,吃的是大米——對於發拉人來說,大米是稀罕之物,只有過年才有少數人家能吃上,菜蔬的種類也多起來,孫世祥產生了進入天堂般的感受。在這裡,他看了大量錄像,開始寫打油詩,對某女生產生了初戀的感情。

1985年9月,孫世祥以373分考取巧家一中高中。父親孫正國步行100多里送他到位於縣城的學校。開始時,他雄心勃勃,想每門學科成績都爭取第一名,可是不久物理、數學、化學都垮了下來。幸運的是,班主任秦宣和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了他很多關心和鼓勵。知道他家庭貧困,就按最高標準評了每月5元人民助學金給他。世祥的作文《龍潭景物記》轟動全校。

高二年級,世祥讀了大量書籍,視野進一步開闊,他發誓要像岳飛、成吉思汗、拿破崙一樣戰鬥,成為世間的主人。世界歷史的面貌在他的眼前呈現出來,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都激起他的感情,他每天在地圖上划來划去,在他的筆下,日本、俄羅斯侵略中國的恥辱徹底昭雪。他的思維還伸向宇宙空間,征服了太陽系、銀河系。他讀《基度山伯爵》、《悲慘世界》、《紅與黑》等名著著了迷。決心寫一部偉大的小說,原定題目叫《灌滿淡血的旅程》,後定名《烏蒙山下》,預定100萬字,甚至1000萬字,作品中的人物動輒數百個。世祥每天都在設計這些人物的姓名,小說的情節,按他的計畫,他寫的是史詩性的作品,時間跨度上百年。這部小說寫了前五章萬餘字,被他燒毀。這時他開始寫現代詩。他常到圖書室閱讀《人民日報》、《參考訊息》等報紙,了解國內外大事。對紅軍長征方面的書籍,他讀了很多,感受很深,決定了他的最初志願是報考昆明陸軍學院,畢業後考濟南炮兵中等軍官學院,最後攻讀國防大學。後來才知道,昆明陸軍學院只招收理科學生。他的理想受挫。長期埋頭書本和遠大的志向之間,餓了就把家裡帶來的冷肉、冷油焐在飯里吃,他的身體竟然一天天強壯起來。

1987年,上高三。軍官夢破滅後的世祥開始專注於文學夢。他決心考取雲南大學新聞系,專攻文學。他天天埋頭伏在木箱上寫長篇小說,寫了改,改了寫,失眠了就下樓獨自漫遊。甚至高考前幾天還去圖書室借閱《靜靜的頓河》,管理員王老師吼道;“要高考了還在《靜靜的頓河》,不知把你頓到哪裡去!”就在這一年,他喜歡上了繪畫。開始為高考而複習,可是,會考成績下來,他的數學只得了3分。高考在即,秦宣和老師建議他專攻占優勢的歷史、地理、語文、政治。1988年7月,孫世祥參加高考,考試頭晚失眠,第一科語文考得稀里糊塗。考完回家,不久就傳來訊息,他的總分383分,全家都為他有望錄取大學而喜形於色。

高中是孫世祥人生理想的主要形成時期,文學、軍事、戰略都有了發展的雛形。後來完成的《中國的世界戰略》即在這時已經有了大概的輪廓。可以這樣說,高中時的這些理想,在他有生之年部分已基本實現,部分理論上已經成熟。

1988年9月,孫世祥錄取到昭通師專中文系就讀。就在這時,孫世祥家裡的牛、馬、豬、雞全部死光,家庭一下陷入絕境,但這並沒影響到父親孫正國供他讀書的決心。一個陰雨綿綿的早上,攔著一輛前往昭通方向的貨車,孫世祥站在車箱裡,懷著一股到遠方去創大業的豪情,對著濛濛細雨中的烏蒙大地,不禁吟誦起“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的豪邁詩句。

當時的昭通師專被師生戲稱為“滇東北師範大學”,一些錄取到這裡的學生很看不起這所學校。然而,就是在這所學校,孫世祥完成了整個知識體系的建構。

開始創作

開學第一天,班主任胡性能老師在點到世祥的名時說,世祥的高考作文《習慣》寫得很好,要是他評,要給滿分40分的,可惜只得了24分。孫世祥很難過,只要再有3分他就可以錄取雲南師範大學了。昭通正值陰雨天氣,氣溫低,孫世祥的穿著單薄,再加上心裡有氣,上午的課就懶得起床,胡性能老師經常三番五次去催他。世祥生活邋遢:衣服不洗,或是捂臭了才洗。被子不洗,黑得不成樣子。拖著鞋子,不繫鞋帶,甚至光著腳去上課。戴一頂普通農民常戴的帽子,顯得很土氣。但是,一個經常出沒於圖書館、才華橫溢、視文學為生命的孫世祥卻讓所有的人刮目相看。當時,理想主義的文學氛圍洋溢在這個偏僻的大學校園裡,搞文學是師生們的時尚。孫世祥是抱著一個文學大師的夢來的,當時他正在構思一部叫《維希山莊》的長篇小說,預計100萬字。老師們很讓他失望,像教寫作的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文,題為“小雨中的回憶”,孫世祥很不屑,認為,小雨中我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呢?自己只喜歡到大雨中去淋,任大風暴洗刷,拒絕完成這次作文。在校園野草文學社舉辦的愛情詩大賽中,他趕了一首《如果我死了》,獲三等獎。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成鉛字發表出來。不久,詩歌《公園》發表於《雲南日報》,這是世祥第一次發表作品。

大學二年級,孫世祥開始大規模創作詩歌。他根本就看不上世間的詩歌,覺得應該用自己的詩歌把它們掃蕩乾淨。《南高原》、《給滇東北》、《人們說前面流水的地方叫金沙江》等詩歌,極力表現磅礴的壯美。

1990年秋天,世祥讀了《日瓦戈醫生》等大量著作。這個時候,他寫了《發拉》、《土地謠》等大量飽含生命體驗的詩歌。他還積極發起詩歌團體運動,和幾個同學成立一個名為“第四宇宙”的詩人集團,大大出了幾份詩報張貼出來。

1991年6月,孫世祥寫了飽含深情的詩歌《父親》後就從昭通師專畢業了。在這三年中,他很少到課堂聽課,大量時間都泡在圖書館,全面飽覽歷史、地理、美術、科學、哲學等每一領域,構建了堅實的知識體系。而在功課上,每結業一門,他都要補考,有18門課程是老師們破例為他打及格的。在昭通師專,世祥是惟一一個被老師們這樣關愛的人,是他的這些恩師們的寬容、關愛成就了孫世祥。

畢業等待分配期間,世祥思如泉湧,寫出了《大火地上去》、《大江》、《發拉之晨》、《滇北》等許多優秀作品和大量愛情詩。

1991年8月,孫世祥分配到他國中時的母校巧家二中教國中語文課程,並當班主任。由於在學校周邊的社會惡勢力侵害學生時出面保護學生,1992年秋季學期,被校內幾人夥同學校周邊的社會惡勢力羞辱、毆打,離開學校。絕望之下,那年冬天,隨母親、弟弟搬家到西雙版納勐臘縣勐滿鎮中老邊境一個叫“38公里”的地方。但由於不服那裡的水土,1993年春天母親帶著弟弟搬回發拉。孫世祥春季學期流浪廣州。回來後,在自家院壩的矮桌上,每天寫作長篇小說《天高但撫膺》,決心“用偉大的作品來震驚世人”。到這年的春季學期結束的時候,25萬字的小說完稿,結局是小說主人公西能與暴徒廝殺而亡。秋季學期問題得到處理,返校上課,1993年10月13日,他感到人生浪費太多,決定從該日起倒計時人生。潛心讀《四書》、《老子》、《莊子》之類典籍。同時覺得現代詩無聊,就開始寫古體詩,一個月竟然寫了151首。11月17日,重寫《天高但撫膺》。

1994年10月,向學校請假,往返於縣、地區、省城三地辦理四弟中專升學的事情。12月在學校再次因維護學生利益被羞辱、毆打,左耳留下後遺症,離開學校療傷。這時開始嘗試古體詩詞寫作。

1995年10月應聘至昆明日報社,做編輯、記者。

個人作品

1996年3月參加省級國家機關招聘公務員考試,10月,在省委辦公廳李森、薛彪的極力推薦下,被破格錄用到雲南省國家保密局工作。寫作《巧家有個發拉村》、《孫世祥傳》、《孫子操》、《新孫子兵法》及大量古體詩詞。開始思考中國的世界戰略。12月將萬言調查報告《巧家有個發拉村》寄給國家領導人。

1997年、1998年是孫世祥思想、創作的旺盛時期,他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均在這個階段完成。從1997年3月起,讀或重讀《資治通鑑》、《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戰爭論》、《李太白集》、《孫子兵法》、《史記》、《三國志》、《中國傳統道德》、《續資治通鑑》、《鄧小平理論》、《紅樓夢》、《拿破崙》、《希特勒》、《羅斯福》、《高科技戰略》、《工業化進程》、《世界近代史》、《朝花夕拾》、《吶喊》等著作。洞察中華民族在世界格局中的處境,他憂心如焚,給國家領導人寫信。寫了《世界行政區劃》、《中國的全球戰略》、《回從楊子大江頭》、《橫跨世界屋脊》、《中國之路》等著作。1997年9月21日起寫作《天未甘就陶鑄出》,也就是後來的《神史》,到10月28日寫完。可是,和《李太白集》、《紅樓夢》相比,他認為寫失敗了。於是從11月1日起,世祥決定重寫,他在日記中說:“我必得為發拉人爭氣,為我自己爭氣,把這小說寫完的,寫好的!一遍寫不好就寫兩遍,兩遍寫不好就寫三遍,寫十遍總會寫好的。”直到12月23日,寫完81回,他覺得思想內容上遠可超過《紅樓夢》了。在邊遠而四面群山的墨江,在整個的創作過程中,孫世祥的思想是異常矛盾的,一方面認為“實在小說只能是無聊時寫作耳”,一方面又“激動得很,我想把我的所有政治思想、詩都寫進去。這樣好發揮,反正身在如今這一可悲的地位,也沒什麼可想。成則可能政治上也成,敗則至少這部書出版,我也可以名垂千古了。”寫作的過程是極其艱難而痛苦的,希望和失望,亢奮和低沉,歡喜和悲哀,充實和空虛,疲憊和失眠,再加上飢餓和夜間搗亂的老鼠都在糾纏著他。無論如何,這部巨著最終完成了。然而,他的身體也遭到了重創。早在1997年6月和祖父上發拉大紅山為祖父選墓地,就一直走不動,到後來嘔吐、頭暈,近乎昏厥。事實上,他已經對自己的生命有不祥的預感,在1998年9月5日所作的《墓志銘》中寫道:“人生奮搏今已矣,功名數卷留史頁。從此轉戰陰間去,重披榛莽創帝業。”

1999年3月,還沒有從思考、寫作使元氣消耗殆盡中恢復過來的孫世祥,又被派往省委辦公廳掛鈎扶貧點昭通永善馬楠鄉扶貧,任科技副鄉長。在這裡,在深入調查、體驗的基礎上,他完成了《馬楠鄉素質性貧困調研報告》、《百年馬楠》等著作。11月扶貧工作結束後回到單位。

2000年2月至3月寫作以永善馬楠鄉扶貧工作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鄉長》。6月9日將提綱式《中國的世界戰略》寄給國家領導人。6月11日寫《上江澤民、朱鎔基書》。9月3日至11日遊歷蘭州、格爾木、拉薩、成都等地。10月《天未甘就陶鑄出》(即《神史》)第二稿寫至第83回。

染疾

2001年年初,與一女同事相互產生好感。1月初攜四弟遊歷牛欄江、金沙江兩岸的巧家、永善、雷波等地。3月試圖創建 “中國政策法規網”及“世界政策法規網”。4月陪省委辦公廳領導到永善檢查工作。7月1日開始感到胃部不適,此後的兩個月內,在省委辦公廳機關衛生所診治,並斷斷續續上班。9月3日住進昆華醫院,在27日確診為肝硬化晚期之前,醫院兩次下病危通知;15日父親與六弟從發拉趕來看護,28日母親趕到;10月1日與父母、三弟、四弟、叔叔在暫時沒有其他病人的大病房過中秋節,吩咐四弟為父親準備他愛吃的牛肉,為母親準備她愛吃的羊肉。這一天病情最為惡化,在醫院寫下最後一篇日記。2日吩咐四弟護送母親回發拉。而此時在故鄉發拉,自6月1日左右,人們發現如今連影子都難見到的黑老鴰,一時竟有數千隻在村里悽厲嘶鳴。6月4日,世祥叫父親找一下曆書,說可能就是這兩天了,說過得了這幾天就好了。他去世後,在病床上找到了曆書,在6月6日上有他畫的一個叉。到6日6日早上,人們發現黑老鴰忽然一隻都不見了。此時在昆明, 6點10分,父親和三弟扶世祥去解大手,拉出血來。世祥安慰他們說,沒事的,拉了就好了。隨著“嘩嘩”一陣血拉過,世祥昏死過去,沒再醒來。時2001年6日6點10分,離32歲生日還差41天。8日上午單位為其召開追悼會,中午遺體火化後,父親、三弟、四弟、舅舅攜其骨灰乘夜班車回故鄉發拉。24日下葬,墓地選在發拉村後他生前為祖父選定的墓地、離發拉村子四五十里、海拔3500米的大紅山。親友、鄉鄰共22人參加葬禮。親人用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安埋世祥,沒有用棺木,世祥的骨灰撒在白布上,上面蓋上國旗,骨灰盒單獨安置在墓穴後面。

社會評價

2004年9月,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雲南作家孫世祥百萬字的遺著《神史》。

2005年3月《神史》獲昭通市人民政府第二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6年1月8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首都高校學者及新聞、出版界人士在清華大學召開由清華大學楊汝清先生主持的《神史》學術研討會。

2006年7月22日,北京漢語研究所把第六屆“漢語貢獻獎”授予孫世祥,“祝賀他以剛強勇猛的意志重構了漢語的疆界”。

2008年10月2日8時,孫世祥生前的親友,師長和《神史》的讀者們自發捐款為孫世祥包墳立碑。

2008年11月4日,在巧家縣委宣傳部、昭通市委宣傳部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推動下,《神史》榮獲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頒發的第四屆“雲南文化精品工程” 優秀作品入選獎,並被確定為代表雲南省參評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四部作品之一。

全國近百名專家學者和《神史》讀者寫了上百篇研究《神史》的文章。數十家新聞、期刊、網路媒體大量刊載關於《神史》的文章。

......

天道不公,命運無情。32歲,正值人生的壯年,假如上蒼假以時日,孫世祥還有許多作品問世,許多濟世的構想將得以親手實施......然而,事實是殘酷的,他畢竟走了。如果在天有靈,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及承載的思想受到那么多人的關注,他那顆“最難收拾,最難伺候的心”應該安息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