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蘭韻

季蘭韻出身書香世家,祖父季學錦,乾隆三十四年(1769)會試,殿試後。

生平簡介

季蘭韻出身書香世家,祖父季學錦,乾隆三十四年(1769)會試,殿試後,其卷本被列為一甲第三,但因引見不到,被降為三甲之末。曾任翰林院檢討、河東鹽運使、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等官職,並參與四庫全書的修篆。季學錦卒於嘉慶三年(1798),時在台灣為官,此時季蘭韻年方六歲。季蘭韻十二三歲時,開始初學女紅縫紉,直到十六歲時,隨為官的父親前往楚北途中,喜愛名山大川景色,因此興起吟詠念頭,始向父親學詩。季蘭韻在八歲時,與同為常熟人的屈頌滿定親。嘉慶十七年(1812),季蘭韻的父親離開人世。嘉慶十九年(1814)服完父喪後,與屈頌滿在該年的十月二十二日完婚。
屈頌滿,字子謙,號宙甫,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屈寶鈞字竹田,任廣東肇慶府通判,為人樂善好施。精於書畫鑑賞,家中收藏甚多宋元明人真跡。屈寶鈞之妹屈秉筠,工詩,為隨園女弟子,與席佩蘭齊名。屈頌滿出生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出生,長季蘭韻一歲,長身玉立,風骨清勁,工詩擅畫,好古琴,為人至孝。其父屈保鈞病時,曾割下手臂之肉,向天祈求,父親也因此病癒。屈頌滿和季蘭韻兩人均是家學淵源,幼受庭訓,成婚後,夫唱婦隨,一時閨閣有徐淑秦嘉之目。嘉慶二十年(1815)冬,季蘭韻見到一幅趙承旨題管夫人墨竹圖,十分喜愛,但最後仍無法將之納入家中收藏,因此感到非常惋惜。屈頌滿安慰她說:“即或購得。亦如雲煙過眼。今展對數日。已了翰墨緣矣。”並親筆畫了一幅墨竹圖贈給妻子,企圖稍稍彌補她的遺憾。在《楚畹閣集》中,季蘭韻曾數次提到此事。
雖然情深意重,兩人相伴的美好時光卻非常短暫。嘉慶二十一年(1816)二月十五日,屈頌滿因病過世,得年僅二十五歲。自生病至離世,前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季蘭韻為人稱羨的美滿婚困,僅維持了短短一年多。她一度企圖尋短,但未成功。她痛定思痛,寫下一時士林傳誦的《祭夫屈頌滿文》,與《悼外》詩四十二首,字字血淚。
屈頌滿在病危時,曾叮嚀妻子好好侍奉父親,並設法延續家中香火。他過世後,季蘭韻與屈家族人討論過繼子嗣之事,最後決定過繼屈頌滿的堂兄屈惟豫第三子為後嗣,孩子取名屈承柱,生於嘉慶五十二年(1817)。孩子的生母吳慶儀,成為季蘭韻一位重要的閨中伴侶。在詩篇中季蘭韻屢屢提及吳慶儀對自己的深情厚意,如:相關爾最能憐我,自問儂還有負伊”,並如此描述兩人間的友情:莫把當年鍾郝比。閨中管鮑少人知”。
屈頌滿病逝之後,季蘭韻就過著漫長的寡居生活。她新婚僅兩個月時,婆婆葉琬儀就撒手人寰。屈頌滿過世前後,他的兩位小妹屈凝、屈敏也相繼離世。對於痛失愛侶的季蘭韻而言,夫家人口單薄,更讓她感到孤單。在《悼外》詩中,她便曾對早逝的丈夫發出這樣的感嘆:“君自雙攜嬌妹去,孤棲我更勝泉台。”“榮辱本隨夫,未亡誰憫惻。節序判炎涼,人情分冷熱。”沒有丈夫可倚靠,家中生計也成困難,嘉慶二十四年(1819),季蘭韻年二十七,這年她寫下了《鬻衣》一詩,透露出家境的困窘,必須典當衣物換取金錢。三十三歲時,在《寒詞寄墨香》中曾提到“艱難只為貧”。三十七歲時她寫道:“心驚債券又添新”,足見生活已是入不敷出,得靠借貸度日。三十八歲又提到“匣中資已盡,意外需偏多”。可見在寡居的時子裡,生活始終是不寬裕的。
嘉慶二十四年(1819),季蘭韻將屈頌滿留下的作品整理成冊,稱為《墨花仙館遺稿》,並請邑中文人為之題詠。常熟文人孫原湘曾題詩道出了季蘭韻的心情:一城橫隔如秋河。瑤緘相投若織棱。神仙嘉耦鬼不許。鶼鶼折翼啼湘女。妾書納君棺。殉書如殉身。君書伴妾奩。對書如對人。一宇一心肝,一展一淚血。紙足竹所為。竹枯淚不滅。他年君書殉我棺,人書俱死妾志完。兩書互展重泉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季蘭韻集詞集《楚畹閣集》和《墨花仙館遺稿》正式共同出版,稱《墨花仙館合刻》。《楚辭·離騷》中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晦。”後世因以“楚畹”一詞泛稱蘭圃。季蘭韻以此為集名,將自己的名字嵌於其中。
季蘭韻有一妹季宜蘭,卒於道光十四年(1834)九月二十四歲,得年僅三十九歲。其中一女景筠,與季蘭韻之子屈承柱完婚。在妹妹去世後,季蘭韻詩作逐漸減少,開始學佛,以求斬斷煩惱,道光二十年(1840),季蘭韻四十八歲時,她寫下《絕筆》一詩以誓停筆決心:慧劍絕煩惱。逍遙由絕起。我絕貪嗔心,從絕痴愛始。食可絕葷腥。衣可絕羅綺。惟嫌絕筆難。絕筆情無喜。不絕藉書懷。偶絕重複爾。年年思絕之,欲絕未絕耳。但知絕無聊,豈悟絕甚美。近覺絕亦佳,真願絕筆矣。一朝能絕筆,情絕如止水。寤寐絕無懷,筆絕如心死。據此,心意已絕,從此再無作品。在這過程中,她過繼的族子屈承柱先她過世,季蘭韻與媳婦共同撫養其遺孤。道光二十八年(1848),屈承柱的親身母親吳慶儀過世的同一年,季蘭韻也離世,享年五十六歲。

代表作品

詩作

《月夜懷宜蘭》
我有同胞人,遠隔天一方。相思不相見,輾轉多悲傷。
昨夕入我夢。顏瘦如秋棠。各訴離別苦。珠淚沾衣裳。
今夕添我憶,情緒殊茫茫。能照遠方人,惟此明月光。
前夢不可續,夜半空傍徨。
《送珧書歸後感成》
聚時不知樂,離合總隨緣。別後偏愁絕,思之盡惘然。
夢如潮有信,心厭月重圓。孤況應相似,憐君更自憐。

詞作

【調笑令·春夜與墨香聽雨】
春雨春雨。卻好洗將愁去。常時聲滴庭隅。
攪得離人夢無。無夢無夢。歡喜今宵聽共。
【清平樂· 春日遣懷】
春愁難遣。搖颺東風軟。午夢醒來簾不捲。底事新添慵懶。
難消脈脈閒情。晝長弄筆窗楹。卻被雪衣娘子,花前細聽吟聲。
【高陽台· 見楊花感悼仙客】
舊夢隋堤,新愁初砌,和煙細撲簾旌。已苦春歸,被伊碎盡春心。
吟魂淒共遊絲渺,趁東風自去追尋。認分明。點點香毬,並做啼痕。
飄零也似殘紅樣,任無人憐惜,自管離情。散入池塘,倩誰扶起輕盈。
化萍縱使還能聚,奈相逢已是來生。更淒清。待得重圓,記否前因。
【聲聲慢· 春宵風雨珧病未來用漱玉調】
蕭蕭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與脃笛。寫韻紅樓,天樣一般遙隔。
前宵記曾聚首,轉添儂者番傷別。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斷腸時節。
此際離愁如織。燈焰小,惺忪欲眠難得。病耗傳來,試問有誰憐惜。
東風又吹冷雨,打窗紗助我淒咽。此況味,兩地里青鬢易白。
【醉花陰· 送春日大雪寄珧書】
苦雨聲中春已去。春去無尋處。雨慣阻人歸,問雨如何難阻春歸路。
惜別惜春愁莫訴。並作新詞句。不識到明年,相送春時可是人如故。
擁髻閒聽終日雨。添得愁如許。淚眼已流乾,不信天心更比儂心苦。
遙想畫樓人獨處。此際生離緒。慰語莫悲酸,須有相逢時節情償補。
【壺中天· 題錢叔美隱湖偕隱圖】
尚湖千頃,鏡奩光盪得吟情如許。別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無尋處。
鷺老吹涼,魚眠選夢,一葉飄然去。玉台雙影,暗香飛上眉宇。
還記仙署當年,珊珊佩振,妙奏凌雲賦。拋卻軟紅塵十丈,料理天隨漁具。
寫韻樓台,鷗波亭館,一樣同圓聚。菱歌四面,紫簫還按新譜。
【貂裘換酒· 悼鴛鴦繡囊
殘繡鴛鴦譜。未模糊針痕線跡,助儂淒楚。記得當年紅窗暇,悄聽畫眉人語。
將一幅吳綾裁取。誰料罡風摧比翼,忍愁絲怨縷都拋置。未了事,向伊訴。
茫茫碧海驂鸞去。問天孫織殘雲錦,甚時重補。依舊空箱深深鎖,添了啼痕幾許。
但消瘦連番愁緒。夜雨孤燈重展處,寄相思譜作銷魂句。人去也,恨千古。
【蝶戀花· 暮春花下】
才說春來春便去。百轉思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春春不語。匆匆究欲歸何處。
花謝花開能幾許。過了清明,漸漸飛紅雨。花卻笑人心不悟。青春畢竟誰能駐。
【唐多令· 苦雨】
細雨羃寒煙。懷人晝似年。倦拋書且自閒眠。已自工愁愁未了,又遇此,作愁天。
剩冷戀吳綿。孤紅瘦可憐。淚珠濃彈碎雲箋。玉笛一聲春去也,春恨在,兩眉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