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勤學

孟母教子勤學

孟母教子勤學,即孟母三遷以後,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並沒有因此而萬事大吉。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她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廢學,很有說服力。孟子對學習漫不經心,孟母採取“斷織”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極大的刺激,從而改變“廢學”積習。這樣做,符合教育的激勵原則。孟子後來成為一個聞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與《傷仲永》正好是一個相反的例子。仲永的父親不使學,讓仲永缺乏後天的教育而變成平凡的人。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學而歸,孟母方績②,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④。孟母曰:“子⑤之廢學,若我斷斯⑥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⑦居則⑧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⑨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注釋

①既:已經。

②績:把麻纖維披開再連續起來搓成線。這裡指織布。

③以刀:用刀。

④故:原因。

⑤子:這裡是指第二人稱,你。

⑥斯:這。

⑦是以:因此。

⑧則:就。

⑨旦夕:全天;整天。旦:早上;夕:晚上,夜晚。

⑩道:方法。

⑩墮:通“惰”,懈怠

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么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心中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發火的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學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並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賴以生存的的技藝,男子若對修養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虜、被奴役。”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