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孟子是我國古代繼孔子之後最著名的儒家學者。他身處戰國中期的社會大變革時期,以“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詞”為己任,“講道德,說仁義”,建立起別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學說體系。這個體系以“性善論”為其思想基礎、以在“民本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仁政”說為其主要內容,以“反省內求”為其入德之方,把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學說,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對我們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進步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目錄
序
孟子傳略
教育事業論
性論
仁論
義論
禮智論
盡性論
風範論
作者簡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出身書香之家,七歲入家塾,1909年入縣道明高等國小堂,開始接受新式教育。中華民國成立後,進入設於武昌的教會大學文華大學預科,當年秋轉入私立武昌中華大學預科,三年後考入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學習,1918年6月畢業後擔任中華大學附設中學部監學。1920年2月考入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未及畢業即於1921年冬以教育部公費生赴英國留學,先就讀於倫敦大學主修心理學,後轉入愛丁堡大學專攻哲學。1924年夏回國,先後任教於武昌高師、東南大學、馮庸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高師、中國大學等校。自20歲在武昌中華大學學報上發表文章以後,終身著書不輟,留世文字近千萬言,其中有關文化教育的論述有數百萬字之多。這些論作頗能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尤其能針對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頗有獨創性的見解,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建樹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