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妊娠期間孕婦久坐不動,影響全身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腔內臟器充血,引起痣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2.孕婦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長,糞便中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引起大便乾燥,成團的糞塊從而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
3.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日漸增大、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使盆腔內的血液回流受阻礙,肛周靜脈叢的血液淤滯。
4.在妊娠期間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可使骨盆血管直腸血管擴張。
5.分娩時腹壓增大可造成肛門局部的痔靜脈回流障礙,甚至引起痔靜脈的破損導致血栓性外痔以及炎症性外痔。
6.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使便意感變得遲鈍,常常數日無大便,加上臥床較久,排便無力,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久變得高度硬結。
臨床表現
1.內痔表現
主要表現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一般無疼痛感覺,重者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脫出嵌頓,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瘺等症狀。一般無全身症狀,出血量多者可繼發貧血,大便困難,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狀。
2.外痔表現
可有紅、腫、熱、痛等炎性表現,及肛門皮下腫脹、肛緣皮膚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等表現。
檢查
1.視診
外痔可看到肛緣的痔隆起或皮贅。
2.指診
單純內痔,不易摸到,較大內痔可在齒線上方摸到縱形皺褶和隆起的痔結節。血栓內痔在痔體中心可觸及卵圓形的血栓,質硬,可活動,有壓痛。
3.輔助檢查
(1)肛門鏡檢查是診斷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內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態。原發內痔一般居右前、右後和左中,繼發內痔的位置常有變異。
(2)吸引器檢查對中晚期的痔脫出的患者,可用吸引器將痔體吸引於肛門外觀察。也可囑患者排便後不要復位進行觀察。
診斷
痔瘡首先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1.內痔的診斷
Ⅰ期:無症狀,僅於便時帶血,肛門鏡檢查齒狀線上方可見黏膜呈結節狀突起。
Ⅱ期:排便時間歇性帶血、滴血或射血,內痔便時脫出,便後自行還納。
Ⅲ期:排便時內痔脫出,不能還納。
2.外痔的診斷
炎性外痔:肛緣皮膚損傷或感染後,皺襞突起,呈紅、腫、熱、痛的炎性表現。
血栓性外痔:肛門靜脈叢內有血栓形成,皮下隆起、疼痛者。
結締組織性外痔:因慢性炎症反覆刺激引起肛緣皮膚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皮贅者,亦稱贅皮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久蹲或吸引時,肛門皮下腫脹,可見曲張的靜脈團,不能立即消散者。
3.混合痔的診斷
由齒狀線上下同一方位的直腸(痔內靜脈叢)和肛門(痔外靜脈叢)靜脈叢擴張、屈曲、相互吻合,括約肌問溝消失,使上下形成一整體者。
預防
1.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尤其應多吃含粗纖維的食品;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和調味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蜂蜜水這些都有利於軟化和潤滑大便,防止大便秘結髮生。
2.養成好的大便習慣
大便時間要相對固定,且大便習慣一旦形成後不要輕易改變,到大便的時間,即使無便意也要堅持如廁引發腸道大便反射,堅持一個星期就能形成習慣;每次蹲廁所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不要在廁所里讀書和看報;假如大便乾燥,大便困難時可以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麻仁潤腸丸果導片等。
3.合理體力活動和肛門保健
防止久坐不動,提倡合理的戶外活動,如靜步走、做操及打太極拳等;每日早晚可做兩次縮肛運動,每次30~40次;每晚睡前大便後,清洗肛門熱毛巾按壓肛門,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各按摩肛門15次從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治療
對於孕期痔瘡的處理要根據患者不同孕期、不同病情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總的來說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妊娠期一般主張先行保守治療。對無症狀者可不治療。保守治療方法如下:
1.不吃辛辣有刺激的食品,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含纖維素食品等。
2.熏洗坐浴:可用大黃、黃柏、黃岑、苦參或艾葉、花椒、槐角或槐花、馬齒莧、無花果、側柏葉煎水,每日便後或早晚兩次,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排便坐浴後可用痔瘡寧栓等藥物。
3.減少長期站立或坐的時間,讓血液循環更順暢。
4.孕婦還可做一些促進肛門局部血液循環的運動:自行收縮肛門1分鐘,放鬆後再收縮,連續3次,每日3~7次。
對於症狀重、反覆發作、保守治療無效者,患者痛苦難以忍受者,建議及時終止妊娠及手術治療。若在妊娠期進行手術,選擇在妊中娠會更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