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歷

孔歷

孔歷是以孔子誕辰年(西元前551年)為元年的一種紀年方式,最早出處已不可考,大約由宋儒提出。清末的孔子紀年運動,由於戰亂和條件之不足,沒能最終實現. 2014年9月2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孔教學院“香港孔聖誕日”暨“孔歷二五六五年孔聖誕環球慶祝大典”。

產生背景

以孔子誕辰年(西元前551年)為元年的一種紀年方式,最早出處已不可考,大約由宋儒提出。

清朝末年,康有為提出,要在全國興建孔子廟,宣講儒學,並推行以孔子誕生年為元年的紀年運動。清末的孔子紀年運動,由於戰亂和條件之不足,沒能最終實現,雖然康有為的構想沒有實現,但儒學研究界一直在使用孔子紀年。

2002年,皮介行在中國台灣發表《建立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體的孔子紀年制度》一文,呼籲推行孔子紀年,成為重提孔子紀年的第一人。

2007年1月18日,皮介行在漢口寫了一篇《再談中國文化主體與孔子紀年制度》,呼籲實行孔子紀年,至少與公元紀年同時使用。

2007年4月份,山東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院長楊朝明訪問雲深書院時也提議,要在大學生中間普及孔子紀年知識,宣揚孔子紀年的意義,呼籲越來越多的了解孔子紀年,使用孔子紀年。

2014年9月2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孔教學院“香港孔聖誕日”暨“孔歷二五六五年孔聖誕環球慶祝大典”。

歷史意義

歷史紀年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系統化、定位化甚至尊嚴化的關鍵所在。使用孔子紀年,可以對中國歷史文化進行統一連線,形成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傳統文化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