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光

孔光

孔光(前65—5年4月28日),字子夏,曲阜(今山東曲阜)人,西漢後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官至大將軍、丞相、太傅、太師。 自幼隨父徙居長安,聰穎好學,通經學,年未二十即舉為議郎。後光祿勛匡衡推舉其為方正,入朝任諫大夫。他性格剛正,直諫無忌,常不合漢元帝之意,被貶出朝任一小官,後辭官回家收徒講學,所教弟子多數成就為博士、大夫。漢成帝即位,舉為博士,幾次到各地檢查冤獄,教化風俗,賑濟災民,後遷為僕射、尚書令、御史大夫。 綏和二年(前7年),又遷為大將軍,繼而拜為丞相,封博山侯。哀帝劉欣即位,封為千戶。後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親信加以詆毀,被罷免還鄉。孔光回鄉不到一年,朝中接連換了三位丞相,廷議皆不如孔光。 元壽元年(前2年),傅太后去世,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祿大夫,不久再拜為丞相。他與大司空何武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規定逾限者歸官,以緩和激化的階級矛盾。因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施。哀帝死後,平帝劉衎(kàn)年僅9歲,由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政事盡委於大司馬王莽。孔光耽心有不測之事,上書請求辭官回鄉。於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為太傅,次年拜為太師。後稱病辭職。 元始五年四月乙未(初一)日(5年4月28日),孔光病故,時年七十歲。朝廷令諫大夫持節護喪,公卿百官弔唁送葬。謚“簡烈侯”。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聲名鵲起

孔光少年時好經學,年紀不到二十歲,就被推舉為議郎。光祿勛匡衡推舉孔光品行端正,擔任諫大夫。因為議論政事有與皇上意思不合之處,貶官為虹縣縣令,孔光白免,回家去教授經學。漢成帝劉驁初即位,孔光被推舉為博士,多次讓他負責平反冤獄,整治風俗,賑濟災民,孔光每次奉命出使都圓滿完成任務,孔光的名聲傳遍朝野。  

執掌機要

這時,博士分三科選官,成績優良的選為尚書,次一等的擔任刺史職務,那些不通朝政事務的,就留待以後補任諸侯太傅,,孔光以成績優秀擔任尚書,負責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禮節儀式,多年研習精通了漢代的制度和法令。漢成帝很信任他,先後遷為僕射和尚書令。

漢成帝有詔書嘉獎孔光辦事周密謹慎,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升任諸吏官,並任命他的兒子孔放為侍郎,給事黃門。幾年後,孔光又遷為諸吏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給事中,賞賜黃金百斤,兼任尚書。

之後又遷為光祿勛,仍負責尚書的事務,像過去一樣擔任諸吏給事中。孔光一共執掌朝政機要十多年,維護法度,修定製度。漢成帝有政事詢問,孔光總是根據經典法律,以自己認為對的答案來回答,不希望與皇帝的旨意苟合;如果有的時候皇帝不聽從,孔光也不敢強硬諫爭,因此孔光當官時間很長,而且安全。有時他上書言事,已經寫好的奏章總是刪削修改,認為上書張揚皇帝的過失,以此來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

孔光推薦別人做官時,也惟恐被人聽到。輪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與兄弟、妻子兒女們說家常話時,始終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有人問孔光:“長樂宮溫室殿的樹,都是一些什麼樹啊?”孔光只是嘿嘿地一笑,並不回答,然後用別的話岔開去。孔光不泄露朝廷政事就是如此。孔光是皇帝的老師的兒子,少年的時候就以經學和品行而著名,當官成名很早,不結黨扶植培養遊說之徒,也不求助於別人。這既是他性格內向嚴謹的結果,也是他學宦早成的身世決定的。後來孔光從光祿勛遷任御史大夫。  

被貶廷尉

綏和元年(前8年)二月,漢成帝已經即位二十五年,沒有繼承皇位的兒子,最親的親屬有同母的弟弟中山孝王以及同母弟弟的兒子定陶王。

定陶王博學多才,像皇帝的兒子似的。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暗地裡為定陶王謀求繼承皇位,私下勾結趙皇后、昭儀以及皇帝的舅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因此他們都勸漢成帝定繼承人。漢成帝於是召集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等,引入密室,商議中山孝王、定陶王哪一個應該定為皇位繼承人。翟方進、王根認為定陶王是皇帝弟弟的兒子,《禮》說“同胞弟兄的兒子就好比是自己的兒子一樣”,“是他的後輩也就是他的兒子”,因此定陶王應該定為繼承人。廉裹、朱博也都跟方進、王根的意思一樣。惟獨孔光認為根據禮制選立繼承人應根據血親關係,中山王是先帝的兒子,皇上的親弟弟。按照《尚書。盤庚》所記載的,哥哥死後弟弟繼承王位為例,中山王應該立為繼承人。漢成帝根據《禮》有兄弟不能都入廟堂的記載,加上皇后、昭儀要立定陶王,因此選立定陶王為皇太子。孔光因為議論不合皇帝的意思,貶官為廷尉。  

公正執法

孔光長期掌管尚書事務,制訂法律制度,號稱精細平和。這時,定陵侯淳于長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被殺了,淳于長的小妾乃始等六人都在淳于長犯罪的事沒有被發覺之前離他而去,有的重新嫁了人。等到淳于長的事情發生之後,丞相方進、大司空何武商議,認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時的法律論處,在時間上有明確的界限。淳于長犯大逆不道罪的時候,乃始等是他的妻子,已經犯有株連之罪,跟自己犯罪一樣。她們在犯罪之後才離開他,按照法律是沒法免罪的。請陛下裁定。”孔光發表意見,認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同母。親屬,無論年紀大小,都應該處斬,棄屍街頭,以此來警戒今後犯法的罪人。而夫婦之間的法則,是相互之間有情義就結合,沒有情義的話就分離。淳于長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拋棄了乃始等人,她們有的重新改嫁了,夫妻之間的情義已絕,如果還要認為她們是淳于長的妻子,來殺掉她們,名義上不正當,因此不應當牽連判罪。”漢成帝下詔書,肯定孔光的意見正確。  

官拜宰輔

綏和二年(前7年),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因為與犯罪的定陵侯淳于長、紅陽侯王立交誼深厚,也都被罷免為庶人。任命孔光為左將軍,擔任右將軍的官職,任命執金吾王鹹為右將軍,擔任後將軍的官職。撤銷了後將軍的官位。幾個月後,丞相方進逝世,漢成帝召見左將軍孔光,準備拜他為相,已經刻好了侯印和寫好了拜他為相的策書,這時漢成帝突然死去。就在漢成帝暴死的當夜,葬禮之前,拜授丞相、博山侯的大印。  

漢哀帝劉欣初即位,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節省減少了許多費用,朝廷政事都由皇上自己負責處理,朝廷一時震動,盼望太平盛世的到來。漢哀帝褒揚獎賞大臣,給孔光增加封邑一千戶。這時,漢成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王政君自己住在長樂宮,而漢成帝的漢祖母定陶傅太后住在皇帝的住處,漢哀帝便下詔問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應當住在何處?”孔光平時聽說傅太后為人處事剛烈殘暴,而且擅長於玩弄權術謀略,從皇帝還在襁褓之中,就開始撫養,直至教育他成人,在皇帝登基的時候又出過力。孔光擔心傅太后干預朝政事務,不想讓她與皇帝朝夕相近,就發表意見,認為定陶太后應該另外修建宮殿居住。大司空何武說:“可以住在北宮。”漢哀帝聽從了何武的話。

北宮有紫房空中閣道與未央宮相通,傅太后果然從閣道早晚到漢哀帝的住處,請求漢哀帝賜予尊號,讓她的親屬富貴受寵,使得漢哀帝不能根據正直的原則秉公行事。不久,傅太后堂弟的兒子傅遷在漢哀帝左右尤其施展奸邪伎倆,漢哀帝罷免他的官職,遣送他回歸故地。傅太后惱怒,漢哀帝不得已,又把傅遷重新留了下來。孔光與大司空師丹陛下上奏說:“陛下下詔書說:‘侍中駙馬都尉傅遷乖巧邪佞,泄露朝廷秘密,對皇上辦事不忠,是國家的禍害,罷免官職,遣送回家。’其後又下詔停辦,百官都疑惑不解,感到沒有什麼值得信任的了,這對陛下的聖德是一個很大的損害,確實不是一個小小的過失。陛下因為災異接連出現,曾經離開正殿,召見朝廷百官,思考發生災異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過去那些做得不好的事情,都沒有得到改正。我們請求皇上仍舊遣送傅遷回老家,來消除奸黨,服從上蒼的警告。”但是傅遷最終還是沒有被遣送回家,重新做了侍中。漢哀帝辦事脅迫、服從於傅太后,都跟這種情形一樣。  

另外,傅太后又要與王政君一同獲得尊號,群臣多順從她的旨意,說母親憑藉兒子而顯貴,應該給母親制定尊號來弘揚孝道。只有有師丹和孔光認為不可。漢哀帝難於違背大臣們的正直議論,內部又受到傅太后的脅迫,這件事就拖了幾年也沒有議定。師丹因為犯了罪被免官,朱博代替他擔任大司空。  

數次起落

孔光在漢成帝時商議皇位繼承人就與皇帝不合,其後又嚴重違背傅太后的旨意,因此傅氏在位者和大司空朱博勾結起來,共同詆毀誣陷孔光,過了幾個月後,漢哀帝就下詔罷免孔光,說:“丞相是輔佐君主的大臣,與君主共同繼承社稷江山,負責治理國家,並輔助皇上的不周之處,使國家得到治理。皇上昏昧不明,災難持續不斷,曰、月失去光亮,大山崩塌,黃河決口,五星運行失常,這些都表明了我的德行不夠,表明了輔助君主的大臣的不夠賢良。你以前擔任御史大夫的時候,輔助先帝,前後共有八年,始終沒有什麼忠誠的言語和良好的計謀。現在又擔任我的丞相,前後已有三年,還沒有聽到你有關憂國憂民的進諫。近來天地之間,陰陽之氣乖謬不和,連年生產不獲豐收,國家糧倉空虛,百姓受飢挨餓,父子分散,四處流離,數日高達十萬多人。而朝廷百官職責廢缺,各種奸邪橫行,盜匪猖獗,有的攻打官府,殺死官吏。多次向你詢問這些事情,您沒有憂愁、恐懼之意,回答說沒有什麼危害。因此百官都懶惰怠慢起來,沒有把這些事放在心上,這都是你的責任。你擔負著治理社稷江山的重任,負責管理百官,可是你對上,不能匡正我的過失,對下,不能安撫百姓。《書經》不是說:‘不要委任不稱職的官員。代天管理百官的人必須稱職。嗚呼!你交出丞相博山侯的宮印,罷官回家。”    孔光退歸鄉里之後,閉門自守。朱博代替孔光擔任丞相,幾個月後,就因按照傅太后的指使妄奏政事,犯罪自殺了。平當接替朱博擔任丞相,幾個月後就死了。王嘉隨後接任丞相,幾次進諫,忤逆了漢哀帝的旨意。短短的時間內頻繁地更換了三個丞相,輿論都認為這幾個丞相都趕不上孔光。漢哀帝因此常常想念孔光。  

適逢元壽元年(前2年)正月十五l發生了日食,其後十多天傅太后去世。這個月漢哀帝徵召孔光到公車官署,詢問有關日食的事情。孔光回答說:“我聽說太陽是一切陽物的本源,是國君的代表,是至高無上的尊嚴的象徵。君主的德行衰微,臣子興盛強大,侵犯遮蔽了太陽的光明,那么H食現象就會隨之發生。《書經》說‘進用貌、言、視、聽、思五事,‘建用廣大中正之道,,如果貌、言、視、聽、思五方面有過失,中正之道沒有確立,那么凶禍的現象就會逐漸產生,上天給予的凶、惡、疾、貧、弱、憂六種懲罰和災異就會頻繁發生。廣大而不中正,就稱之為‘大中不立’,傳書上說‘這個時候就會經常發生日月亂行’,日月不是行得快了,就是轉得慢了,甚而至於發生日食的現象。《易傳》又說‘六種惡氣堵塞,,歲之朝,月之朝,曰之朝叫三朝,其感應很強。正月辛丑初一發生日食,是災異出現在三朝之會。上天是聰慧明察的,如果國內沒有發生什麼事情,變異的現象是不會平白無故地發生的。《書》說:‘先藉用至高無上的天王的名義糾正其事’,指變異現象產生,起因是由於有不正確的事情發生。我聽老師說,上天為了輔助君主,就讓災異現象多次出現,以此來告誡君主,要他改變過失。如果君主不感到畏懼,還遮掩敷衍,輕視忽略上天的告誡,街噪欺瞞上天,那么懲罰性的災難就必定降臨到頭上,那是無疑的。《詩經》說:‘敬服上天,敬服上天,上天無比明察,受天命難之又難啊!’又說:‘敬畏天的威力,才能保全平安。,這些都是說不敬畏上天就會遭受凶禍,敬畏上天就會吉利。陛下聖德聰慧明察,辦事兢兢業業,敬承順從上天的告誡,敬畏各種變異現象,勤勤懇懇,虛懷若谷,召見百官群僚,反思尋求變異的原因,然後以身作則,自我約束,總理、糾正萬事萬務,疏遠結黨營私的小人,接納忠誠不二的好人,罷免貪婪殘暴的酷吏,進用賢明忠良的官員,公正地賞罰懲處,減輕賦稅,把恩澤施加給百姓,這真正是處理朝政的根本,應付各種災異的首要任務。這是國家的萬幸。《書經》說:‘既然接受了天命,就應該實行德政。,指的是實行德政來順應上天。又說‘上天輔助至誠之辭,,指的是如果有忠誠之心,上天就會輔助他。明智地接受順應天道,在於增進德行,廣施恩澤,加致精誠,毫不懈怠。世俗所用的求福除禍的小術,最終無益於順應上天,消除災異,消禍求福,昭然揭示,沒有什麼疑惑不解的。”  

奏書遞上,漢哀帝看了很高興,賞賜孔光束帛,拜他為光祿大夫,俸祿中二千石,任給事中,官位僅次於丞相。漢哀帝下詔要孔光舉薦可以擔任尚書令職務的人,寫好後密封奏上,孔光上書敬謝說:“我以老朽之身,以前歷任各種重要職務,始終沒有半點成效,倖免於沒有犯罪被斬,保全了性命,現今重新提拔任用,作為朝廷的後備內臣,參與朝政事務。我孔光智慧謀略都很淺短,現已年邁,實在擔心有朝一日突然死去,沒有什麼報答皇上。我私下看到國家朝政事務,尚書一職長期更換人選,沒有卓絕的才能,是很難勝任的。尚書僕射敞,辦事公正,勤於職守,遇事靈敏通達,可以擔任尚書令。現鄭重地寫下,密封上奏。”敞因為孔光的舉薦,擔任了束平太守。敞姓成公,是束海郡人。  

位極人臣

元壽二年(前1年),朝廷定三公的官位,孔光改為擔任大司徒。適逢漢哀帝駕崩,太皇太后王政君以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選立中山王劉衎為皇帝,即漢平帝。漢平帝年紀很小,由王政君執掌朝政,王政君把政事委託給王莽。漢哀帝時,罷免了王氏,因此王政君和王莽對丁、傅、董賢一派權臣很怨恨。

王莽認為孔光是前朝丞相,名儒,為世人所信任、仰慕,太皇太后也敬重他,總是按禮節接待。凡是要打擊政敵,總是要孔光幫助起草檔案,按照王政君的旨意,要孔光寫好奏上。凡是與王政君有仇的,即使是極小的仇恨,也是睚眥必報,沒有不殺的。王莽的權勢日益強大起來,孔光內心很惶恐擔憂,不知道該如何才好,就上書漢平帝告老退職。

王莽便對太后說:“皇上年紀很小,應該給他安排一個老師。”便任命孔光為漢平帝的太傅,官位為四輔,給事中,負責宿衛供養,在宮禁之中辦公,負責供給衣服、車馬和食物。第二年,升任太師,王莽擔任太傅。孔光經常稱病,在朝廷不敢與王莽並位。漢平帝下詔王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並讓王莽統率城門衛兵。王莽又指使群臣上奏,頌揚王莽的功德,漢平帝加給王莽宰衡稱號,位於諸侯王之上,統率百官。孔光看到這種情形,更感到恐慌,堅持稱病辭職。王政君便下詔書說:“太師孔光,是聖人的後代,先帝老師的兒子,德行純正端方,道義學術精通,擔任四輔的職務,輔助皇帝。現在年邁有病。但是像孔光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臣,是國家的重臣,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周書。召誥》說‘不遺棄老成之人’,國家要想興盛,就要尊敬重用老師。下令太師孔光不用上朝進見,每十天賞賜一頓飯。賜給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給太師在宮禁之內設定坐幾,太師進入宮禁之內可持杖,並賞賜十七種食物,然後回到府第養老,而他的下屬官員仍按照常規辦公。”  

壽終正寢

孔光兩次擔任御史大夫、丞相,一次擔任大司徒、太傅、太師,經歷三代皇帝,位居輔助大臣的高位,前後共十七年。自從擔任尚書後,就停止了教授活動,後來擔任卿相,有時遇到門下的太學生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孔光常給他們闡述大義。孔光的弟子很多都學有所成,擔任了博士大夫,他們看到自己的老師擔任顯要的職務,都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但孔光始終沒有舉薦他們,以致有的人抱怨他。孔光辦事公正,就是這樣。  

孔光享年七十歲,在元始五年(5年)逝世。王莽對王政君後說,讓九卿策書贈給太師博山侯印綬,賜給馬車、棺材、金錢、雜帛。由少府供設帷帳,派諫大夫持符節同接待賓客的謁者兩人負責喪事,博士負責喪葬禮儀。王政君也派遣中謁者手持符節前來弔唁。公卿百官共同弔唁送葬。用喪車及副喪車各一乘裝載,皇帝羽林衛軍及許多儒生,合計共四百人。送葬的車子有一萬多輛,所到之處,路人都放聲痛哭,等車隊走完後哭聲才止。用五百名兵士掘穴下棺,墳墓隆起,同大將軍王鳳的葬禮一樣。贈諡號簡烈侯。  

主要成就

孔光擔任尚書後(尚書二字是主管文書的意思,西漢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觀故事品式,數歲明習漢制及法令”。孔光在擔任尚書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學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博士,職責是專掌經學傳授。博士的學問雖然淵博,理論也自有一套,但尚書的工作就不一定熟悉,朝廷內的辦事程式及成例也不一定清楚,至於朝章典籍及法律制度等,更是不可能全都明了。角色變了,如果不儘快熟悉工作流程,要勝任尚書工作是不可能的。做尚書後只幾年功夫,孔光便“明習”各種制度及法令,這種刻苦鑽研業務的精神自然值得稱道。所謂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孔光就是這樣一種人。由於孔光肯鑽研,工作又極其認真負責,於是“上(皇帝)甚信任之,轉為僕射、尚書令”(西漢的尚書令和尚書僕射是中央政府主管文書的正、副長官)。

歷史評價

王政君:太師光,聖人之後,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不通明,居四輔職,輔道於帝。  

班固:自孝武興學,公孫弘以儒相,其後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宮及當子晏鹹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傳先王語,其醞藉可也,然皆持祿保位,被阿諛之譏。彼以古人之跡見繩,烏能勝其任乎!  

李觤:王莽欲為先與草,董賢將過自迎門。省中樹木何閒事,卻對妻孥不肯言。  

湯鵬:凡與不成臣節者處,皆鄉原也。是故蔡義貌如老嫗,行步俛僂,此霍光所以孽其邪謀也;孔光名儒,持祿保位,此王莽所以老其賊計也;牛仙客與時浮沉,陳希烈為人左右,此李林甫所以肆其陰詭也;裴冕老病易制,關播暗畏不言,此元載、盧杞所以厚其貪橫也;何執中陸陸無所建明,此蔡京所以騁其凶譎也;王次翁工柔媚,無幾微忤人,此秦檜所以堅其繆誤也;李東陽俯首而已,此劉瑾所以資其濁亂也;魏廣微懼而自明,此忠賢所以啟其窺竊也。  

史書記載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家族成員

十四祖:孔子

祖父:孔延年

父:孔霸

兄:孔福、孔捷、孔喜

子:孔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