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動症的實際發病時間多半是在幼兒時期,有的甚至早在嬰兒時期,但其求醫就診的年齡多數為6至12歲。此時孩子已經進入學校學習,課堂紀律要求嚴格,使其症狀更為突出,從而引起父母的焦慮不安和學校老師的關注。
兒童多動症的表現因年齡段不同而各異。有半數以上的患兒早在新生兒時期就會出現興奮、多動和睡眠障礙;到幼兒時期往往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活躍,整天動個不停,但多半無目的性,而且情緒不穩定,常常帶有沖性。
上國小後,大多數患兒的注意力分散,學習困難,成績低劣。他們在課堂上常常坐不安寧,不能認真聽講,小動作不斷,還常出怪聲,與同學爭吵,甚至發生鬥毆,以致很少有知心朋友。
到中學階段,其“多動”症狀開始有逐漸減少的趨勢,此時仍然存在學習困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與同學相處狀況欠佳,極少數孩子還可能出現違反社會秩序甚至是犯法行為。
臨床表現
1、部分患兒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在臨摹圖畫時往往分不清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個整體。有些患兒會將“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分不清左右。
2、患兒智慧型正常,但精神不集中,聽覺辨別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表現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如拿人東西,有時遇到危險不躲避,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有些寶寶採取迴避困難的態度,變得被動、退縮。
3、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哭鬧多、睡眠差、餵食較困難,並且不易養成定時大小便的習慣。
診斷
因到目前為止,尚無明確的病理變化作為診斷依據,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兒的家長和老師提供的病史,臨床表現特徵,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精神檢查為主要依據:
1.症狀標準:與同齡的大多數兒童相比下列症狀更常見,需具備下列行為中的八條。
(1)常常手或腳動個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動。(年長兒或少年僅限於主觀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靜坐時難以安靜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遊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輪換上場。
(5)常常別人問話未完即搶著回答。
(6)難於按別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於違抗行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務事。
(7)在作業或遊戲中難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換另一件事。
(9)難以安靜地玩。
(10)經常話多。
(11)常打斷或干擾擾亂別人的活動,如干擾其他兒童的遊戲。
(12)別人和他/她說話時常常聽非聽。
(13)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鉛筆,書和作業本)。
(14)常常參與對身體有危險的活動而不考慮可能導致的後果(不是為了尋求刺激)。
2.病程標準:通常於7歲前起病,病程持續6個月以上。
3.排除標準:不是由於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和藥物付反應等引起。
4.嚴重程度分類:
(1)輕度:症狀符合或稍微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症狀,僅有微小的或沒有學校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2)中等:症狀和損害在輕度和重度之間。
(3)重度:超過診斷標準所需症狀很多,有明顯廣泛的學校、家庭和夥伴關係的社會功能的損害。
病因學
兒童多動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認為產前,產時或產後的輕度腦損害是重要因素,主要與腦外傷、中毒等有關。
有人認為城市環境污染、臨床上不顯症狀的輕度鉛中毒亦可為病因之一。近年的調查研究,在患兒血統父母,寄養父母以及兒科其他病兒的比較,發現血統父母以及兒科其他病兒的比較,發現血統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態性格等的發生率比對照組高,多動症兒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動歷史者較多,多動症兒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於對照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見。
此外,多動症兒童父親反社會的人格特徵或酒依賴,母親有癔病者均較多。合併品行障礙的多動兒童的成人親屬的人格障礙,酒癮及癔病比例更高。有關養子的研究也發現,多動症兒童的親生父母的反社會人格,酒依賴及癔病明顯高於養生父母或對照組兒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動和品行障礙的歷史及有精神病障礙者也比較多。單卵雙生子的多動症兒童發病率高於雙卵雙生子,同胞兄弟兒童發病率也約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兒的輕微腦功能失調可能與遺傳因素有一定作用,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不少患兒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積累的資料提示本病有神經生理基礎異常,認為多動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與腦內兒茶酚胺系統(去甲腎上腺素等,其前身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動物實驗中用藥物使大鼠腦內多巴胺的存儲減少或耗竭時,動物出現活動過度症。給動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腦內多巴農墾在突觸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活性,可使動物安靜。臨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強腦內突觸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對治療患兒活動過度有效。在丙磺舒試驗中,測定患兒腦脊 液中多巴胺代謝產物的含量,亦發現較對照組低。
發病機理
最近用PET研究發現多巴胺受體的密度與兒童發育有關,多巴胺受體密度的特異性變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動兒童易被影響的區域認為是前葉的多巴通路。神經心理研究提示多動兒童的葉功能未經成熟。人們認為前葉皮層與兒童的衝動和攻擊行為有關。
測定發現多動兒童的局部腦血流,主要是發現半葉和尾狀核兩個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證明用藥使基底節和中腦的血流增加,而便運動區的血流減少。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服利他林後可使多動兒童的注意力能協調精細動作和粗大運動。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腦,網狀激活系統和前中腦束。多動兒童和 正常對照比較,神經內分泌也有些區別,研究發現多動獨的生長激素對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應是不同的,這進一步明了多動和正常兒童有生物學的不同。
不論是皮膚電位還是誘發電位的研究,均發現多動症兒童一般對刺激表現為覺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發現覺醒水平不足與反社會行為和品行障礙有關,因為覺醒不足,獎懲行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動症兒童難以吸取以前教訓,其行為問題也難以矯正。
臨床表現
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餵食較困難、不容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習 慣、隨年齡的增長,除活動增多外,有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行為無目的,情緒易衝動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課不守紀律和學習困難。患兒智慧型正常,但因精神集中,聽覺辨別能力差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能力較一般低。
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如拿人東西,有時不避危險;在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有些患兒採取迴避困難的態度,變得被動、退縮。年齡增長後,不少兒童出現學習困難,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 或接近正常。然而由於以上症狀,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
部分多動症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在臨摹圖畫時,他們往往分不青主體與背景的關係,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整體。
有些多幼兒童將“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前者的改變,屬於綜合分析障礙,後者屬於空間定位障礙。他們還有誦讀、拼音、書寫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困難,多動症兒童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認識欠完整,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動患兒常顯示一些固定的神經系統軟症狀,如翻掌、對指試驗等呈陽性。
一般來講,多動兒童的臨床症狀波動有時與兒童所處場合不同,從事的活動不同有關。多動兒童在做作業,從事重複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動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時,其注意力的維持最困難。有吸收力、新的情況五或不熟悉的環境中多動症的症狀可減輕。在連續而直接的強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遲的強化程式,注意力的維持情況明顯好些。在指導與經常重複的情況下,兒童多動症完成任務,其注意力的維持問題不大。在沒有特別嚴格的規範和嚴格的紀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動兒童與正常兒童區別不大。其症狀隨情景而波動的現象說明了多動兒童表現的症狀嚴重程度受環境的影響,並與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特色療法
1、調節大腦前額葉功能
額葉在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整合和調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多動症兒童前額葉區域神經纖維髓鞘化過程較遲額葉功能失調致使活動過度、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緒不穩定、衝動、做事缺乏計畫性等症狀。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加快前額葉區域神經纖維髓鞘化過程使額葉與其他腦區的聯繫完善,促進你大腦發育成熟。
2、增加網狀結構與大腦皮層聯繫的興奮性
網狀結構與大腦皮層聯繫的興奮性增加會提高大腦皮層對信息的接受能力,此時大腦就能夠集中精力,對信息整合後發出的命令就準確、完整、全面,就是正常的注意和行為過程。反之,大腦皮層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興奮起來,對中腦傳 遞來的信息不能接收或接受不完全,大腦發出的行為命令就不全面、不完整,行為就顯得多而亂,而形成多動症。
3、促進神經元芽有效生長
正常兒童的神經元芽生長發育率可達63%,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的孩子,當他長到13歲,他的腦部會有630億個神經元芽得到有效發育。而腦電波檢測顯示,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的兒童神經元芽發育率相對較低,問題越嚴重,神經元芽發育率越低,因此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補鋅治療
多動症的主要誘因是由於孩子體內血鉛含量過高。補鋅硒,可以幫助鉛。微量元素鋅硒可以拮抗重金屬元素,平時多吃含鋅、硒豐富的食品,如魚、瘦肉、花生、芝麻、奶製品、蘑菇、雞蛋、大蒜等可以達到有效補鋅排鉛,治療多動症的目的。
多動症食療
孩子患了多動症,除進行正確引導,必要的藥物治療外,調理好孩子的飲食十分必要。在進食質量上可多吃些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卵磷質、礦物質的食物,象牛奶、雞蛋、大豆及豆製品、瘦肉、動物肝臟、心臟等。還可多吃些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等。因為這些食品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增強細胞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孩子的神經傳遞信息,從而減輕“多動症”。廣州海軍醫院小兒專家指出,如果有條件的也可以讓孩子多食些海帶、魷魚、紫菜等海產品,對改善多動症也有幫助。日常生活中,請一定注意不要多食某些有刺激性的調料,如辣椒、生薑、生怱、酒類,還有蘋果、柑桔、西紅柿等菜蔬,因為這些食物營養價值雖高,但含甲基水楊酸類物質多,影響孩子神經傳遞信息,會加重病情。
鑑別診斷
鑑別標準有六項主要情況出現類似多動症的症狀。①精神發育遲滯,②孤獨障礙,③抑鬱症,④慢性社會環境問題引起,⑤抽動穢語綜合徵或多種抽動綜合徵,⑥其它行為障礙。
預後
隨著多種治療方法的套用,兒童多動的預後是較樂觀的。但如不治療,多動症兒童到成人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軸Ⅰ上的診斷。
主要有四大類:
①多動症的殘留症狀,
②反社會的人格障礙,
③酒精依賴,
④癔病、焦慮症和一些類精神分裂症。
很多有人格障礙的成人有兒童多動症史,有難以控制的衝動行為障礙,忍受應激的閾值低,情緒不穩和長期的不滿的情緒。追蹤未經治療或很少治療的多動症兒童,給我們提供了多動症兒童的一個自然病程。有人報告未經治療的多動症兒童,隨年齡增大無目的的性的過度活動水平降低。但有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為、物質濫用、學業低下、衝動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