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的依戀發展情況,將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徵和對人交往的基本態度。
根據鮑爾比和安斯沃思等的研究,可以把嬰兒的依戀劃分為四個階段:
1、無差別的社會反映階段(從出生到3個月),出現社會性微笑,對所有的人反映相同。
2、有產別的社會反映階段(3-6個月),在陌生人面前的反映少於在親人面前反映的頻率。
3、特殊的情感聯結階段(6個月到2歲),出現陌生人焦慮,特別喜歡和母親在一起。
4、目標調整的夥伴關係階段(2歲以後),能夠考慮母親的需要,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安斯沃思根據陌生情景發的研究,把嬰兒的依戀分為三種:
1、安全型依戀,占65-70%左右,此種類型嬰兒,當媽媽離開時,會有些許不安,當媽媽回到身邊時,會感覺很開心。
2、迴避型依戀,占20%左右,當媽媽離開時,此類型嬰兒沒有什麼反映,當媽媽返回時,也無反映。
3、反抗型依戀,占10-15%左右,當媽媽離開時,此類型嬰兒會竭斯底里的反抗,當媽媽回來時,則出現矛盾心情(即想親近媽媽,又生媽媽的氣)。
4、紊亂適應不良型依戀,占5%左右,當媽媽離開時,此類型嬰兒會出現反覆無常、矛盾的行為,通常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由於環境的變化,和母親的撫養方式,嬰兒的依戀類型也可能會出現變化。
相關詞條
-
依戀模式
金·巴塞洛繆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
簡介 背景:鮑爾比的依戀理論 嬰兒依戀類型的個體差異 嬰兒依戀模式影響寶寶未來 -
成人依戀理論
依戀理論最初由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Bowlby)提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相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鮑爾比觀察到,被分離的嬰兒會以極端的方式(...
理論介紹 理論背景 個體差異 揭示原因 成人戀愛 -
依戀理論
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兒和其照顧者 (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因而,最初...
產生與發展 依戀的類型 重要概念 成人依戀 成人依戀類型 -
父嬰依戀
父嬰依戀,是指嬰兒與成人( 父母或者重要看護人) 之間的情感聯結,它是兒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 也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開端和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社會...
英文: 概念 父嬰依戀因素的研究 父嬰關係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教育啟示 -
矛盾依戀
矛盾依戀(反抗型依戀)指一種嬰兒的依戀類型,是根據安斯沃斯的陌生情景研究法得出的三種嬰兒的依戀類型之一,具體指嬰兒在母親離開前會表現出不安,在分離後會變...
矛盾依戀的內容與特點 相關依戀類型 -
安全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親作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圍環境。母親在場時,主動去探究;母親離開時,產生分離焦慮,探究活動明顯減少。憂傷時容易被陌...
1.來源 2.類型的影響因素 3.安全型依戀的培養 -
親子依戀探源
嬰兒最初的情感依戀對象是媽媽,因為他每天與媽媽朝夕相處,從媽媽的呵護。對客人熱情的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孩子,使他消除戒心、學會“信任”客人;再讓客人逐...
-
焦慮—迴避型依戀
焦慮—迴避型依戀是愛因斯沃斯通過“陌生情境法”對兒童依戀類型所做出的分類之一。這類型的兒童依賴性並不高,對其主要監護人,或者說與可能和其構成依賴關係的另...
依戀理論 -
依戀行為
依戀行為指嬰兒與照料者(特別是母親與子女)之間情感聯繫相關的各種行為,並提示必須確保與被看護者的密切接觸,提供安全和舒適,以及有一個可供實施探究行為的地方。
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