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巴爾特斯

保羅·巴爾特斯

保羅·巴爾特斯 [Paul B. Baltes 1939.06.18],德國發展心理學家和老年醫學家,生於德國薩爾州的薩爾路易市。

簡介

保羅·巴爾特斯
因其一生對發展理論、縱向方法論和成年期與老年期的智力發展等問題進行研究而著名。他於 1967 年在德國的薩爾布呂肯大學獲得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有 12 年時間分別就職於美國的西維吉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所。1980 年他返回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擔任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與教育研究所所長。

詳細信息

巴爾特斯是畢生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倡導者。他強調,個體在其完整的一生中均持續地保持著一種變化的能力。他與共同事內塞爾羅亞德、沙伊和威利斯在成人智力可塑性問題的研究中闡明了這一點,畢生發展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速率變化的獨特根源與人類發展的傾向性(如年齡階段、歷史階段和非規範性因素等)之間的相互影響問題。這種研究形成了多學科的相互作用,並強調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社會變革的作用。
從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巴爾特斯開始把注意力轉到“智慧”,主張它是年長者認知功能發展的代表。至今他所在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與教育研究所仍是世界上研究人類智慧型的中心。
對智慧最主要的論點是:“智慧”是個體運用晶體智力而達成的對“基礎生命實用學”之精煉。通常智慧會被表現在“生命規劃”、“生活管理”、與“人生回顧”的領域上。一個有智慧的人,除了擁有過人的事實與程式的知識體系之外,在面對世事時會自然地考慮到生命本身的多變不定與其所處之情境,進而以相對性的價值觀來做判斷。
巴爾特斯等人定義“智慧”的五項標準:
廣泛的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豐富的程式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
考慮到生命本身的多變不定 (uncertainty)
提及個體所可能面對不同生命情境 (life-span contextualism)
持著相對的價值觀 (relativism)
在柏林的實驗室中,巴爾特斯和他的助手將一些虛擬的,與生命規劃、生活管理、或人生回顧有關的難題呈現給研究參與者,請他們將整個思考解決之道的過程大聲地說出。
研究所得的結果經過受過訓練的評審員仔細分析、評判是否涵蓋了巴爾特斯等定義“智慧”的五項標準,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十幾年的研究所得之“智慧”評分大致偏低,即使是經過熟知德國文化的新聞記者所提名的具有智慧的人,其所得的評分也只有在平均值左右。一般而言,巴爾特斯研究的實驗情境越接近實際狀況,如與自己所信任及仰賴的人在實驗答題之前討論等,研究參與者的解題得分越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